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3-04-05 02:18周清霞
学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道德

周清霞

(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道德与法治课理论知识多,体系容量大,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综合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要从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发,切实增强平等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手段的尝试和运用促进学生的听课兴趣,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使道德与法治课真正成为重要的德育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提升榜样引领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针对这样一个群体,教师需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发展情况以及行为动态走向,通过育人教育促进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而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学科,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意义重大,能够引导初中生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克服自身性格和心理上的不足,端正学习和发展心态,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新时代的初中生受到周围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误导和诱惑,这就更需要教师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力度,通过创新实践来弥补以往教学不足,为学生的成才成功做出切实的贡献。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和问题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如果我们一味采用灌输和说教的教学模式,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导致学生在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上越行越远。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一些道德与法治课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听课兴趣不足,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讲解人生的大道理,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使得一些学生对课程的兴致越来越低。而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往往固守课本,忽视课堂交流和辩论,忽视课外实践活动,忽视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导致课堂氛围不足,学生受到的思想启迪效果不大。此外,一些教师本身的道德素养和精神气质就没有赢得学生的认可,没有和学生建立起一种互信的关系,影响到教师的榜样力量,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无法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一)摒弃说教模式,增强人本观念

一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往往采用一种说教的方法,照本宣科地讲解大道理,强制学生去接受正确的价值理念,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加。在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人本观念,尊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自身问题,少一些主观说教,多一些启迪和引导,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自觉改进。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教师没必要一味否定学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说一说网络游戏的弊端和危害,通过集体交流增进学生的共识,让学生自觉地远离网络游戏,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和发展上。这样的创新方法比主观说教的教学效果要好。随着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人本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人本思维,特别是面对初中生这样一个群体,更不能把他们看作是小学生,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指指点点,应该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来思考背后的成因,提升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逐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借助网络课件,促进学生思考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借助于无比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网络课件涉及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种内容,如诚实守信、敬业爱国、预防犯罪等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些新颖优良的课件资源在课堂上展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致,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辨识真假善恶的能力,网络课件资源的运用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考深度创造了可能。特别是一些法制栏目,很多都是现实真实生活事件的反映,配上专家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助于培养遵纪守法的新时代初中生。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课件资源良莠不齐,需要教师做好甄别工作,避免出现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低俗庸俗的画面内容,导致课堂活动失去教育价值。

(三)构建思辨课堂,促进观念整合

不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同,认知程度也有深浅,同样对于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也不一样。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就有必要通过思辨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观念整合,使学生达成统一的认识。教师可从社会热点中取材,结合一些社会关注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如“上班族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诚信就代表吃亏吗?”“网络游戏一点好处都没有吗?”“情绪管理就是压制自己的情绪吗?”等等。通过这些具有一定思辨价值的课题,学生能通过语言碰撞来加强认知。应该说,初中生有很强的表现欲,而思辨课堂的创建可以为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平台,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的思辨方向,少一些干涉,多一些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无限魅力。从思辨课堂的实践来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一些出人意料、观点新颖的问题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开展课外实践,增强教学成果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教师仅向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的思想感受,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意义显著。这就需要教师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社区和街道办经常举办一些爱国宣传、法制讲座、清理小广告等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亲身实践来增强学生的社区认同感,为学生将来走进社会打好心理基础。学生也可以结合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成立自己的课外实践小组,经常利用节假日走进社会去参与一些义务献血活动,做一天的交通协管员。由此可见,这些有价值的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家校形成合力,助力学生发展

在学生的成长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独立意识的觉醒,学生会对于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产生怀疑和反思,要想冲破家长的管束,但是又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地位和社会经验,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烦恼。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切实认识到每一个初中生在家庭成长中的新感受,积极地引导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打造出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教师还要对于家长的错误教育思想和日常行为进行纠正,助力学生成长,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些家长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情绪表现往往缺乏关注和重视,增加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因此教师应该借助于家长会,向家长普及青春期方面的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改变说教甚至训诫的教育方式,积极主动地和孩子谈心交流,及时化解孩子的心理问题。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微信等手段,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长一起协商教育和管理新方法,让家长从孩子的可喜变化中看到希望,通过家校之间的积极合作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局面。

(六)创新教学路径,拓宽教学视野

创新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凡是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质量的方法,都应该加以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浅尝辄止,只有大胆实践,才能为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开辟出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当前,刷短视频成为人们常见的休闲方式,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录制一些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短视频,结合教学案例配上图片和背景,必要时真人出镜,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只要利用课余时间就可以观看、留言、分享、收藏,既能促进课堂和课外的结合,又能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也可以从生活出发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拍摄一些真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案例,融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把做好的短视频上传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集中展映,增强全体同学的学习体验感。创新没有止境,也没有捷径,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多方交流,增进共享,对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采取一种谦虚的态度,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打造道德与法治课的新形态。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钻研课堂导入的创新方法,如故事导入法、时事导入法、生活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名言警句导入法等等,通过尝试不同导入法发挥每一种导入法的优势,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实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七)实施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的关系紧密。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带着情感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以感染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认同,而学生带着情感听课,也能反过来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责任态度,达到互助互利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法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也就成为教师的创新手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基于课程内容和学生一起选择要扮演的角色,在课堂上表演小品,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来呈现人物在真实生活处境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举止,让学生感同身受。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小品背景,选择一些有助于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把情境教学推向高潮,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学习体验。

整个初中三年,学生的思想变化是非常大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走向,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在异性交往上,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早恋问题,以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也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对异性的好感,不冲动,不偏激,也不必刻意压制,以免加重自己的紧张和自卑心理,让学生学会和异性建立同学友谊,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养成尊重和理解的交往习惯。为此,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培养学生同异性交往的能力。

(八)夯实自身素养,树立学习榜样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师,这门学科对于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要求较高,因为只有自身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正确的导向效应,如果教师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待人不真诚,缺乏敬业精神,不但会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也不利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要做学生的表率,维护教师形象,始终秉持一颗爱心去关怀学生,真诚友善,忘我无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一些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追求个人利益,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既造成师生紧张关系,也不利于教师的未来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关注教师的道德素质,促使教师不断成长。

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一点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而王阳明也说过“知是行之始”,如何看待这两种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行为发展中受到思想的指引。而一些教师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让位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形成价值理念,反过来再通过课堂知识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对已有价值观念的认识,或者帮助学生纠正之前形成的错误价值观。两种教学观念的不同致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创新方向也出现了差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把握好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推进。

总之,勇于走出教学窠臼,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不断把新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引向深入,助力学生综合发展,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实践,加强教学反思,做双师型教师,做道德素养高尚的教师,做心怀教育理想的教师,为培养合格的初中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道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