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源
随着我国与国外交往的日益增加,对学校的英语教学更加重视,发展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今阅读教学目标正逐渐从传统的培养阅读能力向培养阅读素养转变。根据王蔷(2015)提出的全国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阅读素养主要由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组成。其中,阅读品格包括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阅读习惯又包含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阅读体验又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阅读品格强调为不同目的而读,为成为积极的公民和终身学习者而读。虽然近年来英语阅读教育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但长期以来受教学评价的导向、课时安排的限制和多样化的家庭构成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体验的研究并不深入。《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2016年版)提出,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相辅相成,阅读能力是阅读品格的基础。阅读品格是保持阅读能力不断发展的支撑,反过来阅读能力又有助于阅读品格的养成。阅读品格越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空间就越大,发展速度就越快(范海祥2016)。本研究以前瞻性项目与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校Find课堂和智慧课堂为载体,以课内课外一体化阅读为路径,开展一系列相关教学活动,以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品格。
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鉴赏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训练(陈晶晶2021),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题占较大比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和阅读能力对提高其英语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围绕某一主题组织的阅读教学,将主题与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有机联系(杜欣欣 2021),使学生在阅读时既理解语言的本质,又理解教材内容的意义,帮助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和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品格的培育,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教师基于主题意义开展英语阅读教学,为学生提炼主题语境或主题范围,引导其充分挖掘阅读内容的主题含义及承载的文化信息,整合语言知识与阅读技能,将其注意力向阅读质量及阅读理解方面集中,同时明确阅读目标,培养其自主阅读行为,不断增加阅读频率和阅读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将教材内容与历史、实际生活和地理环境等进行联系,实现文本意思与表达形式的相互交融,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杜欣欣 2021),开阔其阅读视野,促进其持自觉阅读的态度,提高其阅读兴趣和对阅读的自我欣赏,不断丰富其阅读体验。
开展主题意义阅读教学只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局限于对阅读内容中词汇和语法的解释,注重语音的引导,没有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没有深入研究阅读内容蕴含的主题意义和内涵,导致其阅读行为欠佳、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不足,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部分教师对新课标中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内涵及要求缺乏深入研究,表现在阅读课前准备不充分,缺乏对主题意义的挖掘与探究,常常按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教育部 2020);不能将阅读内容与主题意义有机联系,缺乏对学生阅读态度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导致其不能自觉进行阅读,阅读兴趣不浓厚,常常缺少对阅读的自我欣赏,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心理状态也在产生相应变化,他们具有的知识经验、心理品质等方面依然带有儿童的特征,但抽象逻辑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阅读中的一些问题。基于此,主题意义下指向英语阅读品格培育的阅读教材选用要符合以下原则。
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材料要贴合学生的实际认知,主题要凸显与学生知晓或经点拨后能理解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现代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关联,以激发其对主题意义探究的兴趣,引导其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张艳华2021)。阅读材料应基于教学目标,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便于构建递进式阅读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理解力和积累的英语词汇出发,匹配相关的阅读内容(陈晶晶 2021);选择具有清晰的结构脉络、逻辑关系紧密的材料。即使阅读材料中有较多的书面词汇、复杂的专有名词词汇及一些较长的描述性词汇和表达复杂、抽象概念的词汇,只要篇章结构脉络清晰,教师在授课时就能通过有意识地突出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意识,使其在体会阅读乐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基于主题意义选用的英语阅读材料的主题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要素。梅德明、王蔷(2008)认为,主题是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所在学校曾经梳理过译林版英语教材的单元话题,并给出相关主题的推荐素材,如译林版英语教材7B 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是“介绍家乡”的话题,隶属“人与社会”的话题语境,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拓宽选材的范围,统整常州Bright up公众号,常州某双语学校高二学生撰写的常州名人部分和Wikipedia等其他部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主题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信息搜索渠道,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
主题意义下的阅读教学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或真实世界的联系,关注抽象的间接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即阅读材料要回归现实生活,让其能从现实生活的实际感悟、体验、理解教学内容,便于其掌握阅读内容,提高阅读体验。例如,所在学校选用译林版英语教材7B 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Sunshine Town是一个虚拟的城镇,学生较难产生真实的同频感受。教师在教学时可围绕单元主题,将主题与家乡常州市有机联系起来,以本土情怀为出发点,以真实交际情境为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出的全国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精神,认真做好主题意义下指向英语阅读品格培育的顶层设计。借助所在学校英语教研组李亚男和曹志娟名师工作室进行高位引领,严格把握英语阅读品格培育方向,从教材的选择、集体备课(如何将主题与人文历史、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有机联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质控,前瞻性地统筹主题意义下指向英语阅读教学需要配置的软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7B 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为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来源和出处,接着带领其快速浏览文章,为语篇选择合适的副标题,利用标题帮助其构成形式图示。至此,这个带有文章副标题的结构图在后续可多次复现,强化学生对语篇结构的把握,也为其后续阅读类似语篇提供很好的迁移范本。
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是学生能够区分阅读材料中事实和观点的一种能力,而推理能力则是其基于已知信息加以合理推断,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先提出常州何时得名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公元589年和历史长河图中推断出常州得名于隋朝。接着,教师提问:“常州和南京,哪个城市的历史更长?”大部分学生一开始的答案是南京。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主要是根据刚刚阅读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形成自己新的观点。
程晓堂(2020)提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常州以前有没有恐龙的问题反问学生,引导其意识到“无中生有”是源于常州人的创造力。Creative是常州人的特质,这种深度问题指向的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这些思维的形成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语篇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单词量大,词汇难度高,如何扫清新单词对学生造成的理解障碍?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入多模态语篇。在讲述做麻糕的过程时,教师引入一段视频,并截取6张图片,分别对应6个制作环节,巧妙地寓教于“看”,让学生主动观察、判断多模态信息,从中感知、认知,并作出思维反应,构建词汇意义。
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指在阅读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出发点,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驱动力。教师在课堂最后布置了现实性很强的任务,要求学生挑选喜欢的常州主题文化内容,完成一份report。为了完成这个主题一致的任务,学生必须阅读以常州主题为中心,以自己认知能力为半径的更多素材,遵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多读,增加阅读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阅读品格。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堂关于常州本土文化的英语阅读课须融合中国历史、常州地理、语文古诗词等多学科知识,形成多学科知识的融通,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语言知识是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的基础,而文化意识、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又是对语言知识的有力补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信息和理解教材内容。这堂课的融合很好地构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使其明白了自身的使命担当。同时,阅读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自豪感,使其提升了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主题意义下指向英语阅读品格培育,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刻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把握阅读教学的内涵,将主题与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有机联系,从单一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转向培养其阅读素养,特别要关注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使其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在良性循环中相互促进,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