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课程的路径研究
——以四平市为例

2023-04-05 02:18赵艳艳
学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四平市语文课程红色

赵艳艳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培育出的精神文明成果,亦为革命精神与革命实践融合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劳苦大众奋勇当先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史发展进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躬身实践的革命者始终传承着红色文化。

语文作为中学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在语文课程中增添红色文化元素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发挥语文学科文化育人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课程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中共教育部党组向全国教育部门印发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中提出:抓好红色基因传承。要加强革命文化教育,结合中小学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传统。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进程中的历史财富,具备独特的教育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应发挥特定的功能。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丰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校本课程,是补充校本课程的途径与方式。

(一)落实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不断完善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多篇名著美文能够增加学生语言文字储备,也能传播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文化。地方文化资源中的杰出人物、优秀事迹都是构建语文特色课程的宝贵素材。注重学习地方文化中的红色元素,有助于学生养成代代相传历史精神的思想。语文课程可以通过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塑造学生品格,使其接受历史文化的洗礼,让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不仅能学习理论知识,更能塑造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在语文课堂上不断用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更加实际地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打造鲜活的教学课堂

大部分传统语文课程资源都偏重于教材,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和课本,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师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需要扩展、外延语文学习内容。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领域的途径之一。中学语文课本包含多元的红色文化,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就有多篇红色作品:有的通过描写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革命者的无畏情怀和对胜利的美好憧憬;有的依托景物歌颂中华民族力求上进的伟大精神,坚定了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优化语文课程结构,结合学习生活让学生深有其感,思维不困囿于课堂、校园,有利于学生感受社会生活,能够面向社会发散语文思维,用脚步丈量身边的独特人文资源。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教学重温历史、产生共鸣,继而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增强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育人特性。

二、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制约因素

(一)开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力度及方式不够

四平市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旅游成为主导趋势明显体现了经济价值,却容易忽略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近几年红色文化逐渐成为学术探究的热门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灵魂、是民族力量的源泉,发挥着聚合人心的作用。目前部分学校组织了红色文化进校园等研学活动,但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关联系数较小,学校及教师还是通过传统讲述输出地方红色文化知识,无法真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

现阶段教育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也逐步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相融合。教育部门及学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通过网络平台拓展红色文化资源教学传播方式,但开发、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却缺乏创新性,存在模式陈旧、内容单一、功能受限、技术人员短缺等情况,导致无法通过网络平台更好地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因此难以深层挖掘中学语文课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育人价值。

(二)教师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认识不足

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会有意识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列举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历程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但是缺乏系统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了解渠道比较分散,多为片面、被动获取,主动了解的意识及行动力不强。虽然逐步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各类考试基本都不涉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教师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的空间有限。而且部分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便脱离课本补充红色文化内容,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将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时受到限制。

(三)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感兴趣

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发展的新时期,现今的学生几乎从未经历过食不果腹的生活,也很少见过或穿过真正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对于艰苦奋斗的历史无法共情。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个人主义,部分学生缺乏勇于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分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能力,难免会出现享乐主义思想。受到多元文化影响中学生会追逐时尚潮流、安逸无忧,在流行文化冲击下对地方文化的情愫逐渐淡漠,红色文化资源虽在他们身边,却又与他们格格不入。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红色历史已经远去,他们在生活中较少接触红色文化,也无法理解红色文化。学生认知红色文学作品仅限于课本,学习名篇佳作时或许会被慷慨激昂的语句打动,但却与学习其他文学作品无异,再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也容易忽略红色文化及其历史发展。中学生这样缺失认知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致逐渐失去学习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兴趣。

三、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一)充分开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

四平战役纪念馆起着红色教育平台的作用,属于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精神文明单位、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战四平是党领导人民解放东北战争中的重大战役,艰苦卓绝的战斗铸就了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四平市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实践的根本,学生现在能够接触的物质文化是了解四平市红色文化资源最直观的方式,也可以转化为通过教学继承红色文化的精神驱动力。四平市应该充分发挥教育专家指导、教师教学、学生研学的作用,遵循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学校及教师应该因势利导,依托校际合作等方式,运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学校校本课程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红色文化,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育平台挖掘文化教育价值,在中学语文课程中为红色文化留出足够的空间。

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或《白杨礼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主题网站上选取四平保卫战及四战四平的红色影视资料,结合四平市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教学。通过介绍《沁园春·雪》诗词追求严酷美感的倾向,品味大地“千里冰封”“银装素裹”,有助于学生联想到北方的冬天与严寒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壮美之情油然而生。从红色网络平台上寻找优质《白杨礼赞》朗读音频,通过播放音频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激情与豪气以及表达的抗日战争时期对北方军民共同抗日的赞美之情。

(二)凸显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四平市有“东方马德里”之称,曾因“四战四平”的战役被众人熟知,这样特殊的历史赋予了四平市“英雄城”的光荣称号,因此四平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以四平市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中学语文课程展现其深刻的教育意义,既对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能传承、发扬红色文化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整合资源,不断增强认知四平市红色文化资源,找准教育传承的着力点: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要坚持理想信念、具备政治素养、厚植家国情怀、秉持终身学习理念,要深入研讨四平市红色文化,以便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时用精神传递精神、用人格感染人格,确保文化育人的实效。第二,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融合红色文化,在特定纪念日营造文化传承的氛围,为学生拓宽红色文化知识面,将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第三,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抓住契机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教师可以在中学语文阅读课程的知识拓展环节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升华课堂教学内容。讲授九年级陈毅的《梅岭三章》时,教师可以联系四平市红色革命人物及其事迹,引导学生体会“四战四平”英雄史上马仁兴、曹纬等革命烈士解放四平时的宏大气概,凸显军事统帅叱咤风云的形象,体现革命家意志坚定、视死如归的豪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结合四平市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解析不同历史环境的课文,学生可以领会红色文学作品要表达的历史意义。学校及教师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研学,如到“塔子山战斗遗址”“三道林子战斗遗址”等革命遗址设身处地地触摸革命英雄战斗过的痕迹,让学生现场谈一谈站在战场上的内心感受,深刻铭记革命斗争付出的巨大牺牲。如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能够让教师深刻体会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创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承载革命先驱意志品质的宝贵财富。《四平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指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建设教育培训和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因此可以依托地区党史研究机构结合地域特点研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彰显四战四平“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植根人民、一往无前”的精神,形成多样化可传播研究成果,打造全国红色地标城市。学校可以将四平市红色文化资源设为创新教育基地,从学校教育中走出去,采用多样化形式对中学生开展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发校外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四平市地域优势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四平战役纪念馆、英雄广场、北山烈士陵园、四平烈士纪念碑和英雄马仁兴烈士塑像均为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如开展参观战役纪念馆、品味历史真实生活、重走红色路线等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吃苦耐劳的毅力,增强其传承保护的责任感。第一,选取和中学语文课程内容有关的红色建筑遗址、英雄人物、经典故事、红色电影等进行情景式教学,采用“往事重现、人物模仿”等多种形式的小型话剧表演,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感召力。第二,利用校本课程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活动相结合,组织欣赏红色影视作品、细读经典红色作品、红色歌曲比赛等,通过贴近生活的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红色文化热情,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在有形和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价值。

四、结语

当今多元文化并存,中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红色历史文化的熏陶。地方及学校可以对学生加强红色文化渲染,给予红色文化资源不竭的活力,充分体现红色文化资源独有的文化价值。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发掘、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课程的路径,努力将其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赓续红色精神,不断传承红色文化,确保理想信念之花久久开放。

猜你喜欢
四平市语文课程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四平市女性体育人口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四平市城市化与住房市场发展问题探析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