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锋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执政理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需要吸收与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已经拥有了丰硕的成果,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智慧与能量并将其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指导提升思政教育的精神价值,促进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继续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优势,“于实处用力、在知行统一上用功,是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必要途径”[1]。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陆王心学无疑能够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陆王心学是以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主张将儒家伦理与心等同,强调了心的本原作用和人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心外无物、心为本体的宇宙观,阐释了“心即理”的理念,整合与确立了人心与天理的对应关系。陆王心学思想提出的“知行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说,这一学说是王阳明在继承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基础上重新定位知与行的关系,认为知、行本为一体,内心觉知和付诸行动是不能脱节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关系的同步一体更强调了在事上磨炼的思想,对后世的实践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着心学体系不断发展,王阳明在晚年又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成为心学的学术宗旨。良知是存在的根据和德性的本原,也是先天理性原则,寻求这个良知的过程需要百转千回的功夫,需要在现实的空间中积极实践与大胆尝试。将陆王心学的学术思想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吸收其修养本心、事上磨炼、坚守良知等积极思想,又要防止其异化成自我迷恋、本位主义、迷失错位等倾向,不断总结、提高,才能回归陆王心学的本源正义。
陆王心学提出的“心即理”的思想强调了心的本原地位,强化了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并对应与互动人心与天理,主张通过个人的修养理解与改善外部世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通过“心即理”的教育认知与思想传达重点培养大学生在自身修养上下足功夫的能力,利用观察、学习、思考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不断学习与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要从大学生针对性需求出发研究他们的思想现状,提出促进提升其思想水平的基本举措。陆王心学一贯主张在事上磨炼的功夫,强调提高个人修养离不开刻苦学习与实践。当代大学生需要不断从优秀文化思想中吸收养分,坚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认识,为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储备丰富的营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完善个人人格,增强自身的修养。
第二,树立远大的理想。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离不开自己努力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而提高个人的学习修养与专业能力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修养,才能在具体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进行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还在于自身内心的认识,只有大学生内心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实际的效果。而对于大学生心灵感受来说需要加强其切身体会,需要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个人的奋斗与祖国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红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党史教育促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当代大学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从“心即理”哲学思想出发的思政教育能够促进人实现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的许多领域都已经应用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通过互动与协调“知”与“行”两者之间的关系,强化了“想”与“做”之间的关联,突出了个人的执行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行合一”的理论实质,促进大学生本人言行一致、知行同构、身体力行,躬身于实际的学习行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以及新媒体的演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时代的现实环境出发,因势利导,建立知行合一的实施策略,从良知与践行协同发展的角度促进提升大学生的个人能力。
第一,运用知行同步的调研规划促进优化思政教育的效果。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内容、方式、时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充分调研和规划,需要有科学的论证与判断。实施思政教育决策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能否充分考虑知与行的关系、能否促进知行同步和知行合一。
第二,知行互动反馈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实践与认识本身就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坚持在具体实践上下功夫,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不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成果,将知与行统筹于良性互动的平台,增强两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形成反馈机制与改善策略,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感受和效果指标、调查数据推进科学化建设思政教育,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良知是人人都有的,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原因就是人有发达的大脑、独立的思想意识以及时刻提醒自己的道德伦理。陆王心学倡导的“致良知”思想就是告诉人要通过不断反思、持续学习、坚持不懈地实践寻求良知与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致良知”的哲学思维,就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在具体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建立一种至诚至善的思政教育思维。
第一,要坚持过程管理,勇于探索、自我革新。追求良知的过程需要艰难的探索,思政教育实践需要加强优化实际管理层面,加强过程管理,利用课程思政和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创造性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改善思政教育方式,优化思政教育效果。
第二,要建构思政教育的宽广格局,扩大视野、提高层次。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动态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针对日益变化的时代环境,需要运用发展的哲学眼光建立动态化思政教育理念。在具体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运用至诚至善的思维,强化过程中的追求与探索,提高教育传受双方的胸怀与格局,建立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促进师生协同发展。将思政教育的理念、方式、内容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理解,不断充实教育的政治、哲学、文化内涵,设置更加高远的目标,促进全面优化高等教育。
“心即理”强调了心为本原的作用,注重从自己内心出发判断周围的世界。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如果过于彰显内心的作用、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造成认识与实践的异化,成为一切从自己出发的本位主义,给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正确的思想信念。从学校制定的思政教育方案出发,在体悟“心即理”的过程中没有从根本的原理上探求心的本原作用,不注重大格局层面的学习与修养,认为一切由自己内心出发的判断就是遵循陆王心学。殊不知人心常常会被私欲等不良因素所蒙蔽,从这种不纯良的内心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从错误的原点出发只会走向更加错误的深渊。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不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本位主义,不发挥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就会造成“心即理”的偏差,必然会引发思想政治教育表面化和形式化,甚至会造成出现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知行合一”能够促进个人心口一致、品行端正,因此当代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已经被运用于许多领域。个人通过遵循知行合一的理念,能够激发自身提升克服困难的能力,促进人的思想与实践实现良好互动,进而促进人实现全面发展。企业管理与经营运用知行合一的理念能够准确判断市场信息和管理现状,利用创新理念和先进思维积极投身于企业发展实践。知行合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社会功效:在传统社会,它是士大夫君子人格的写照;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是革命者践行誓言的助力。而知行合一在当代社会往往会被误读或片面理解,导致这一哲学思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异化。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知与行应用不平衡导致思政教育盲从。陆王心学倡导的“知行合一”强调了知与行是一体、同时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如果打破这种一体化的关联就会造成知、行关系错位,导致产生不平衡、不协调的局面。思政教育必然要通过知与行的协同才能创造有利的价值,促进优化教育效果。如果知多行少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探索精神;如果行多知少就会导致出现没有决策和依据的实践,产生不良的教育后果。
第二,片面解读知与行造成混乱局面。陆王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将知与行建立在一定道德修养基础上的,这是一种弃恶扬善的道德本原,所以知与行的基础必然是在天理和人道上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如果片面理解知与行的关系,认为只要知与行同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遵循陆王心学,这样的理解势必会造成知行合一的异化。在实际的思政教育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决策和背道而驰的实践,片面强调想到就要做到,没有科学论证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甚至没有充分尊重接受教育的大学生的个人意愿,这就必然导致盲目教育和泛滥式教育,引发大学生反感,造成思政教育的错位。
陆王心学提出的“致良知”哲学思想是一个动态过程,倡导人人都要通过艰苦磨炼和反复体认探求内心的真知与宇宙的真理。“致良知”的核心在于“致”,“致”包含探索性、实践性、动态性的复杂过程,也是陆王心学的精髓所在。将陆王心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致良知”的认识异化也会走向与原义相去甚远的境地,不利于正确指导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甚至会导致高校在制定思政教育方案的过程中出现极端完美主义和纸上谈兵等局面。
第一,在制定思政教育方案时如果一味片面理解“致良知”就会造成极端化完美主义。高校在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时,除了要遵循国家和地方有关思政教育的规定以外,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思政教育方案,这些方案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一味追求完美而丧失了科学有效性。
第二,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如果相互脱节地理解“致”与“良知”,就会出现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追求良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高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过分夸张良知的作用,而不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进行过程管理和科学实施思政教育,就会造成现实与理想互相脱节,思政教育最终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头理想。
学习将陆王心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然要遵循陆王心学中关于心的本原引领作用,强化心为本体的理念基础,以人心的正念为指导,用于规划与实施思政教育。实践证明正念与人的幸福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方面息息相关,能够促进人实现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强化正念的觉知、提升大学生的心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着重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足功夫:第一,回归理性认知。以陆王心学为指导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就需要不断学习,让大学生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体悟儒学的“仁”与老庄思想的“道”以及各种哲学思想和人文智慧,不断兼容并蓄,强化理性认知,通过学习与理解让大学生回归内心的良知,以良知促进大学生全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善于判断分析。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强调陆王心学的学习与修养,要运用结合具体事例反复判断与分析的教育方式,从中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建构理性思维。
第三,不断反思总结。在提高大学生修养的过程中,要通过思政教育让大学生坚持反省的精神,在同步推进知与行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学习与实践不断通过实事磨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认识,通过反省与觉察吸取经验与教训,并有效将其应用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高校在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时需要不断体悟与应用“知行合一”的思想内涵,树立知行同步、知行一体的哲学理念。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高校在制定与实施思政教育方案时需要运用知行合一的哲学思维,充分研判现实情况。“面对主体特征、客观环境的快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工作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实现了创新发展。”[3]创新发展思政教育既要有严谨的决策,又要果断实施,真正统筹知与行,互不偏废,共同致力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传受双方的良性互动。
具体而言,要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高校在制定和具体实施思政教育方案的过程中,要坚守知行合一的陆王心学思想,发挥高校在育人、育才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统筹教授知识与培养做人的关系,用饱满的热情与创新的激情全力投入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实践,坚守党的育人方针,坚持人民教育事业,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盲目随波逐流,不迷恋依赖外力,不断在自身努力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以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事上磨炼”。同步推进知、行关系,避免知行脱节与偏废,坚守实践创新的意识,发扬陆王心学“事上磨炼”的精神。在具体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传受双方都要不断加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思想认识,寻求内心的觉知,发挥思政教育的实践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变成润物细无声的观念,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和党史教育,结合身边的具体案例以及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现场教学促进大学生直接感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从而加强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同时还要在具体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得与失,建构实践和理论的良性反馈与互动,在知行合一的指导下形成正向的思政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将陆王心学的哲学思想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全方位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修养,引导他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在决策与实施的过程中建立科学、规范的流程。通过反复关照与思考对应陆王心学思想进行反思与总结,将陆王心学的观念延展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宽阔空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向的发展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群体,构建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话语体系,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才能切实提高其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4]大学生思政教育要运用“致良知”的智慧,强化在过程中不断提升,不断捕捉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建构积极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追求完善,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具体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思政教育的决策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主体上,而这一对象是成长中的大学生。运用陆王心学的智慧需要科学、完整地判断大学生,以人人都有良知为教育基点,加强理性认识大学生,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大学生的良知认识,洞察人心向背的规律,抓住问题的本质,增强、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还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促进大学生成长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协同发展。
第二,要强化议程设置。在决策和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依据陆王心学的思想智慧,强化实施“知行合一”的理念,促进形成缜密的议程设置,明晰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聚集学校与个人的发展动力,推进有步骤、有策略地实施思政教育,不断在过程中修正与改善,提升思政教育的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