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杰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类别。其中,每篇“教读课文”的前面都有相应的“预习”提示。这些“预习”提示要么介绍了与文体相关的知识,要么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要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要么介绍了学习的方法。同学们想要提高预习的效率,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巧妙结合“预习”提示,自主地完成预习任务,提前熟悉课文。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一谈。
一、结合“预习”提示掌握文体知识
一般来说,同学们在预习之前要先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体知识,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其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结合“预习”提示中给出的要点,我们可以通过默读课文来了解其大致内容,对其文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预习”提示中的第二点如下:
这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朗读课文……
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回忆一下与散文相关的文体常识,思考这篇课文属于哪一类散文(是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散文有什么特点(形散神不散、語言优美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文,快速熟悉其内容。
再以《寓言四则》为例。“预习”提示中有这样一个要点: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寓言”的特点,找到“故事”和“哲理”这两个切入点,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其中的哲理。
二、结合“预习”提示了解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一般指的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年代、环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可以结合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纪念白求恩》为例。“预习”提示中有这样一个要点:
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喻户晓。问问你的祖辈、父辈,了解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影响。
一些同学对白求恩十分陌生,也不太了解这篇课文所提到的历史。在预习时,大家就可以阅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主动询问父辈或者长辈对这篇文章的印象。经过和长辈交流,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一段珍贵的历史,初步感受白求恩医生的无私与伟大。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在预习时查阅相关的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去了解白求恩医生的人生经历。
三、结合“预习”提示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预习时,同学们除了可以结合“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文体特征、熟悉课文的创作背景,还可以结合“预习”提示把握课文的主旨。
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预习”提示中有这样的要求:
……边读课文边思考: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理解这篇课文的内涵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其实,“预习”提示中已经给出了破解文本密码的“金钥匙”——要仔细地阅读课文,思考牧羊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这位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待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他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又多了一位亲人。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他想要改造现实世界,使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他深深地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有了这样的认识,同学们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四、结合“预习”提示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大家用心品读,值得大家细心推敲。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结合“预习”提示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以《猫》为例。“预习”提示中有这样一个要点:
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注意梳理文章的思路,特别是“我”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
“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就是“预习”提示告诉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以这个问题为线索,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再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预习”提示中有这样一个要点:
默读可以提升阅读的速度,有利于较快地把握文章的大意。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阅读课文,“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文”。通过默读,大家会发现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记录了童年时代发生的趣事。大家还会发现文章中提及了许多的动物,如斑蝥、张飞鸟、油蛉、叫天子等。在预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结合相关的图片进行想象,以更好地走进文本。
总之,同学们要重视每篇课文前的“预习”提示,结合“预习”提示去预习课文,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