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院校“专创融合”现存困境、价值维度与发展路径探赜

2023-03-30 21:10刘珍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体育院校

2021年11月19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指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1076万人,全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趋势明显,人才竞争更为激烈。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高职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尤其自我创业观念比较淡薄,在创业机遇期到来时缺乏观念、素质、能力等必要准备,在校期间急需专业、科学、有效的指导,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体育院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有力举措。

1 高职体育院校“专创融合”现存困境

1.1 校企“精准对接”亟需加强发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也是“專创融合”的有力举措,目前校企合作缺乏深层次联系,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紧密度不够,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滞后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新需求,合作育人深度不足,仅仅是跟岗实习、顶岗实训等方面,实践基地挂牌建设流于形式,学生外出参与实践教学频率较少,校企“精准对接”未能真正落地,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无显著成果。学校有创新创业社团和依据专业设立的协会,但学生参与面较低,积极性不高,热心企业及校友企业虽然支持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工作,企业以追求盈利为主而注重自身正常运营。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在挂牌成立后普遍使用率不高,提供的实践岗位与学生专业关联度不强,无法满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还有一些企业只期望与发展情况较好的高职院校合作,希望能够为企业自身带来益处,合作仅限于提供实践场地或一定的资金支持,极大程度考虑自身利益。也有一些企业认为高职体育院校学生知识水平差、专业技能掌握不高,安排到企业实践主要是走场式的参观学习,有些企业支持校企合作只是出于更便捷招聘毕业生,对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只是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工作进展与深度合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的讲授,对学生终身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学生在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缺乏匹配时无法达到同步提高,更缺少对跨界岗位适应能力、工匠精神、创新创业发展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2 “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时空交叉背向而驰

“专创融合”需要部门间高密度合作,高职体育院校专业教育由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而“双创”教育一般由学生就业管理师资进行教学,大多数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背景,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的不同教育管理重心导致“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时空交叉背向而驰,产生“两条腿”分开走路现象,专业教育游离于“双创”教育之外。另外,校内缺乏创客空间、创业园等平台,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深度融合面临较大困境,创业培训停留在基本理论层面,与专业领域联系断层,导致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出现瓶颈。另外,在现有教师队伍多数是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师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严重缺乏,指导学生创业经验与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针对性实效性指导不强,创新创业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1.3 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当前高职体育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全校都开设的创新创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多,教材内容主要是理论性为主,实战性不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创新创业仍然生疏,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创业激情与动力。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校期间创新创业教育及相关活动对自身创业的重要性。另外,学校在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只有极少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参加比赛,赛前聚焦于精英式培训,更多是为迎合评委的喜好与标准而忽略自身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提升,“自下而上”的创新活力不足,创业设想与规划不到位。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也显得浅层表面,创新性不足,更谈不上创业可行性,较多同学只是被动式的完成创业任务书,参与主观意识不强。

2 专创融合的价值维度

2.1 疏解高职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辟新道路抉择

近几年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更替迭代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供求性矛盾和大学生毕业期望与现实的矛盾突出。高职体育院校学生学历优势不足,就业竞争力不高,毕业生普遍有就业压力,特别是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千万大军的背景下,高职体育院校毕业生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谋求合适的就业岗位实是不易。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稳步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更追求身心健康,体育运动成为常态化。专创融合有助于学生更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促进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尝试性创新创业活动。学校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在积极主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步骤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极具专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激励学生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热潮的“顺风车”上,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耕创业知识,进一步加强自身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训练,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学生在步入社会行列后能把握创业机会,提升创业成功率,实现毕业生毕业和创业的无缝嫁接,有效缓解高职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高职体育院校有不少毕业生开办体育公司、少儿体能训练馆、组办运动营等创业成功的案例,这是高职体育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新渠道。

2.2 高职体育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价值彰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高职体育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毕业生人才培养的新引擎。随时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注重体育锻炼。“专创融合”是深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组织能力与创业精神的有力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保持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拼搏与进取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之后适应双创时代的必要补充,是继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实践路径,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教材知识与实践感悟的相融互通,加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进而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入心入脑、实践能力上手上线,成为一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双向提升,这是高职体育院校人才质量培养的着力点,也是高职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2.3 高职体育院校以生为本的教育旨意体现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口号是众多高职体育院校学生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体育学子砥砺前行,树立远大理想,有抱负、敢担当。体育学子更有敢拼敢闯、乘风破浪的精神气概,专创融合是提升教学质量极具重要的过程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与创业的双重活力,是引领高职体育院校学子在学好专业知识中立志开创事业的有效途径,切中高职体育院校学生的求学目标与成才追求,是高职体育院校以生为本的教育旨意体现。

3 “专创融合”发展路径铺展设

3.1 架设学校、行业、企业“三元联盟”运行机制

企业有创业运营经验、创新创业实践人才、便捷创业场所等特有优势,行业有资深企业家与管理者等多元人力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企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高职体育院校要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沟通与联系,建立“三元联盟”有效运行机制,架设互访相通桥梁,推进三方定期联络与沟通频率。充分依托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场地运营模式,通过设立“校中厂、厂中校”,共同促进场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良性互动与相通,协同建立功能互补、布局科学的实践基地及校外产业园、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场所。学校可聘请企业管理精英及经理人作为兼职教师,丰富师资队伍,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思路,研究制定促进学校、企业、行业三者合作办学机制和激励政策,打破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藩篱,进一步完善产教互融的育人体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学校要利用校友资源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来校打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路向,共同探讨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可行性路径,协同培养基础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职业素养良好、综合性创新思维、跨行业视野的人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将在课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实训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鼓励学生学习体育企业对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将企业有创新创意的理念与模式学上手、学入脑、学入心。学校要专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及兼职教师的经费保障机制,对外聘兼职教师给予一定的课酬补贴,确保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可观可感的实训场所及良好的实践平台,真正成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第二空间。

3.2 组建能工巧匠“三导师”师资队伍,赋能“精准育人”

“三导师”是指由学校资深专业教学导师、企业创业技术导师和创新孵化器导师组成,形成“三导师”团队结构,导师必须有企业挂职、社会服务经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经验。学校要建立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升机制,鼓励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培训班,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或参观学习,以便教师持续关注体育行业发展动态,涉猎创业指导实战知识,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理念、优化教育办法。通过“引进”专家和“走出”学校相结合,根据校内外导师的不同优势组成专业导师团队,建立“三导师库”,优先指导部分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双创实践活动。学校、企业和孵化园教师依托校内外各项平台资源,运用推理式、体验式和启发式等共同为学生项目提供多元指导。学生分阶段参加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跟岗学习与“云导”式学徒模式实战训练,实现精准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要创造各系部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分享平台,定期召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研讨会,营造浓厚的氛围,鼓励教师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业优势,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开展教师专创融合教学能力大赛,也可组织教师跨校际交流学习,以便其他教师可以观摩学习,更好借鉴应用到自身教学全过程。

3.3 优化课程设置,挖掘学生创业潜能

高职体育院校要优化专业教学与企业见习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学习企业文化与前沿信息,激发学生创业灵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嵌入”各学科专业,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支持,优势互补和交叉渗透,形成新的教育体系。学校可在专业课程中增设创新创业课,为学生铺设更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更宽广的学习领域,在专业讲授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本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型创业规划。学校可以开设多元化创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在专业课程中更好渗透“双创”教育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课权,以便学生根据自身个性发展需要自主选修课程,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考核要点,以此评估学生学习质量与教学成效。如《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师可将“双创”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各个环节,通过课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分散思维,引入毕业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企业对场馆运营管理先进模式、学校场馆运营情况分析等,让学生从结合项目建设方案的标书开始,模拟完成在场馆运营中场地规划、场地成本预算、产品设计、企业注册流程、现金流量管理、预期收益汇报、团队管理制度等项目管理任务,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整体企业运营思路。

高职体育院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各异的教学计划,细化、分级人才培养目标,以达成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创业积极性,在教学内容、授课模式、考核成绩等注重专业与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主干课程注重设项目、创情境、选载体,以“面向全体、依托专业、融合双创、共同引导”的教育方略,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并着力构建基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为一体的“能力本位”和基础课程、创新课程、实战课程三层递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每学期至少开设1门双创通识类课程,双创元素要贯通该课程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使“双创课堂”逐步迈向“课程双创”,推动高职体育院校“专创融合”更快落地、更好發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体育院校‘专创融合发展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KYKTRW010)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刘珍。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体育院校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