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涛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2016 年12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纲要第四条“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在艺术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了培养目标:(1)具有宁师精神和家国情怀、品德素质优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素养与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能够服务于宁夏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标识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方向课程,在视觉传达领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承载各类文化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用特定的图形或文字元素来表示和代表特定事物或信息,并且易于识记与传播的视觉符号。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标识成为传播文化和大众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价值不仅包括物质上的经济价值,还包括精神价值、心理价值、审美价值等。由此可见,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标识设计”课程思政对于学生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地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对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宁夏周边地区,从事文化传播类设计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固原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文化古城。在距今2.7 万年至3.2 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并留下遗迹,固原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这是最好的印证。西汉时期设安定郡,开始了城市修建。明朝时,固原成为西北军事重镇。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固原处在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上,也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镇。1983 年出土于固原城南李贤夫妇合葬墓的鎏金银壶就是距今1 500 年前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的工艺品,图案描绘的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随着中华文明史的不断演进,固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可以从中提取出优质的思政资源。
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红色文化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也起着重要作用。地方红色资源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生动展示革命先烈英勇奋斗、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活动等形式,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固原蕴含着较为丰富的红色资源。土地革命期间遗存的将台堡、单家集、任山河、六盘山纪念馆等26 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及81 件革命文物都是固原市极其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例如,将“六盘山精神”融入标识设计课程体现出红色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符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因此,把地方非遗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符合学生的认知品德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要求。固原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古代的“萧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汉族、回族以及其他民族长期共同生活,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固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品种多样、题材丰富的民间美术样式,有剪纸、皮影、六盘山木版年画、隆德刺绣、魏氏砖雕、杨氏泥塑等,其中一部分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课程思政的主线应包含在教学大纲之中,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将思政育人与知识技能的学习相互融合、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服务地方的实用型人才。“标识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学专业平面方向的主要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环节,需要综合两个目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程的思政目标。在明确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依据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包括固原地方传统文化元素、红色文化元素。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研室的集体优势,让教师相互探讨,集思广益,以保证教学大纲的全面性与规范性。同时,在制定大纲的过程中邀请思政教师加入,以确保思政元素融入的严谨性和思政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使标识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与育人的深度上都得到提升。
标识是古今中外用以代表特殊信息的象征符号。即使是在知识信息极度爆炸的当今时代,标识仍然是传达信息最形象、最深刻的手段之一,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如公共场所的指示标识、交通标识,不同商品、企业的商业标识,代表国家、地区、活动的组织机构标识等。这些标识对大众的生活都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与指示作用。并且企业标识、产品标识等商业标识,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对于企业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管对于国家、社会或是个人,标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标识设计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整个教学过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挖掘出来的地方思政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的三个模块中,最终达成课程中的知识能力目标与思政目标。
模块一主要包括标识设计的概述、标识的东西方演变历史、标识的分类及特点,以理论教学为主,将思政元素通过优秀作品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无缝连接,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讲到标识设计的基本概念时,标识是表现企业、机构、活动等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语言,是品牌形象的浓缩,以精练、抽象的视觉语言传达着特定的信息,体现着品牌的性质、内容、目的、主张等。可以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见图1)含有中国传统图案的典型标识为例,从标识概念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标识的概念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1 标识设计
模块二主要包括标识设计的创意、标识设计的视觉表现、标识设计的基本流程与原则。根据表现的形式,标识设计可分为字体标识、图形标识、图文结合三大类。汉字由于其独特的图形表现力,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例如,2008 年北京奥运会会标、杭州的城市标识、北京的城市标识等,汉字在现代商业设计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汉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使用的文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与特有的魅力。在章节重点的设计上,可以将汉字的字体标识设计列为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授。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与临摹练习将思政课程元素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与标识设计的内容完美融合。
培养服务地方的实用型人才是艺术设计学的最终目标,项目的实操设计是整个标识设计课程的核心环节。因此,模块三以命题项目设计实践为主,在这一模块设置了“地方商业方向”“红色公共方向”两个方向。其中“地方商业方向”包括固原地区本土企业标识、特色农产品标识、家乡美食等;“红色公共方向”包括固原地区各红色景点标识、各景点公共标识、旅游产品标识等。学生以3~4 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地方商业方向”“红色公共方向”分别提交4 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各小组可以通过前期调研和集体讨论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确定具体设计内容后,首先从具体项目的产品背景、受众定位进行前期分析,以确定设计的方向和基本定位,然后根据产品的基本定位,各小组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初步设计构思。确定基本创意后就可以进入草图绘制阶段以及后期的配色方案的调整、标准制图,最后完成作品汇报。在完成一套完整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操中,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标识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标识设计的整体完整性,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创意设计的动力,让学生主动深入了解固原地区的文化元素,挖掘本区域的文化资源,加深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利用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打造当地的文化形象,使他们成长为反哺家乡、服务家乡的建设者。
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实际情况来决定。“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因,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标识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整体采用浸入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首先,教师需要通过网络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将课程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依据不同内容提炼思政主题,以价值观念塑造、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形成“章节内容—育人主题—思政元素”相互对应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由于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不一样,具体的教授方式也有差异,从启发性、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方面,采取“集体式教学法”和“开拓式教学法”,突破传统标识设计教学模式,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模块一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讲授方式便以情景导入、案例分析、启发式提问和思维导图讲解为主要手段。特别是要用好案例分析法,课堂上的图片案例的展示能够使所要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达到无声胜有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此时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其内在含义,效果会更好,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联通等的标识。
标识设计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践练习,才能最终掌握标识设计的方法与流程。以实践为主的第三模块的内容就以项目教学法为主。项目教学是在掌握标识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思政主题融入命题标识设计中,以确定教学项目,每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息收集,确定设计具体内容与计划制定、草图方案的设计与筛选,最终完成标识设计,结合最后的教学反馈,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一个完整项目的实践操作,了解项目实施的流程,掌握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并培养学生集体合作、集体创意的意识。通过“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实践的教育理念。
原来以最终标识设计作业为主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只能了解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无法反映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标识设计课程思政通过项目式教学,增加学习过程性评价,把学习效果的评判权部分交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都需要对自我学习做出评价,并且每个小组要相互给出评价,这个过程还可以及时补充学习中的不足;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过程性评价。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通过建立多元化、综合性、全过程的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挖掘地方文化元素并融入标识设计课程思政中,一方面践行和响应了大思政教育创新,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当中,宣传和发扬优秀地方文化,服务地方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学习、对红色精神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地方非遗造型艺术与工艺技艺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掌握标识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毕业后能够担当地方建设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