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花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为我国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貢献。本文针对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关处理对策,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保障事业单位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
预算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未来的业务活动以及相应的财务成果进行全面的预测和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地监控,不断比较实际的业绩与预算,以指导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行为的改进与调整,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内部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财务收支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部分,其中预算收入主要由政府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构成;预算支出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以及各种特殊支出。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是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前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而决算则是在年终工作结束后,依据全年财务的实际运用而进行的一项总结工作。但在某种程度上,财务预算与决算工作之间存在某种关联。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因为资金来源比较广泛,导致预算问题的复杂性。在我国财务收入多元化的背景下,财务预决算工作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其职能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只有做好财务拨款的管理,才能保证其工作的有序进行。而预算编制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如何合理分配财务资源具有重要的正面作用。财务预算工作能够使财务部门按优先顺序进行合理的拨款,更好地实现重点保护和综合平衡的方针。
二、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预算管理是指一年内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的一种统计,它可以使预算人员根据所预见的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区分优先次序、控制偏差,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通过预算管理,可以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分配,对各部门财务资源进行统计,最后进行统筹,最大限度地发挥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作用。
(二)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
首先,要确定和规划自己的战略目标,使其不断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各部门的工作必须与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能通过预算管理来达到。其次,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可以把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融入各部门的预算中,使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事业单位的战略目的。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都属于公益性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因此事业单位间的竞争和财务压力就会相对减少。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各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出现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管理落实不全面、绩效考核不到位等情况,而且业务部门参与和配合较少,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使用,最终限制了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和持续发展。预算是按照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而制定的财务收支计划,是财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就必须在各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下进行。在实际的预算管理中,由于目前各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主要是由财务部门来组织,而财务部门由于自身工作的限制,往往会出现基础资料不完整、可行性研究不到位、对年度计划没有进行足够的预测,致使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影响了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其具体表现就是预算编制太过简陋,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时,往往会根据某一年度的预算,根据某一增长趋势或类似去年的思路,造成预算与实际实施之间的脱节。因此,财务部门要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份详细的预算。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造成预算管理无法全面落实
尽管财务部门把预算绩效评价列入了预算管理工作,但是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仅仅是应付型的,在年初制定的绩效指标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实现或者没有能够与各业务部门进行真正的量化或定性分析,导致了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成效和资金的利用效率。预算管理的程序主要有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控制、调整、决算、业绩评估等各个环节,但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一些单位的预算编制虽然科学合理,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不够严格,使得预算编制形同虚设,很难发挥预算的效用和价值,造成各种成本和开支问题。比如预算执行不认真,不以编制预算为参照,随意增减项目,或项目经费与公用经费、人员支出相互挤压,或项目支出随意增减、资金收支超出预期等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最终导致决算数据偏离预算,使预算管理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今后一年的工作内容,为了有效地提高预算管理的效能,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在实践中,许多事业单位把预算管理归咎于财务职能,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参与度非常低,导致了预算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存在缺陷,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低下
从本质上讲,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是为了将原来的“部门经费分散”向“全面”的方向转变,将各个部门的收入和支出都集中到一个预算中,这就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各个部门的既得利益,所以,要实施这个改革,就必须建立起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但是,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并不完善,普遍存在着财政监督不足、财务监督不足等问题。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机制有缺陷,导致经费不能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来使用。财务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导致财务预算的实施出现了一些漏洞。甚至有些单位为了掩盖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还会人为地对其进行某些调整。这些因素对财务预算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进行内部的分析和监控,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就无法保证财务的透明度和预算的高效实施。同时,由于各部门资金来源的差异,使其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部分部门在预算执行中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了预算执行的效率下降。有些财务数据要到年终决算以后才能体现出来,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效应,对财务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四、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预算管理环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是提升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卫生服务中心应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加强内部沟通协作,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卫生服务中心应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流程,明确各部门预算编制的职责和要求。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最后,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环节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二)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制定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预算管理制度是推进卫生服务中心预算管理的基础。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参考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审计工作至关重要。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最后,强化对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的预算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开展预算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在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培训和激励,卫生服务中心可以确保预算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进而提高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卫生服务中心应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汇报预算管理工作进展,及时了解政策动态,确保预算管理制度与政策法规保持一致。
(三)提高绩效管理质量,主动落实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仅仅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良好的开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预算工作的落实,必须加强控制,以保证各部门的预算能够严格落实。首先,预算单位财务部门要向政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来实施,以保证经费不会被侵占。同时,要加强对资金审批程序的审查。政府与财务部门要配合,运用双重审核机制,保证财务资金的合理使用。定期总结财务预算外资金使用情況,并及时发现问题。预决算是事业单位年度财务工作的头尾,是财务决算资料的依据,而决算资料是对预算工作最有效的评估与总结。所以,必须保证会计报表的完整、准确,才能保证决算报表的真实、准确。
(四)强化管控措施,确保预算执行落地
首先,做好调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编制部门预算的先决条件是要对各部门的资产、流动资产、人员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要通过大量调研摸清部门的收入渠道、收入性质、收入项目、支出结构及水平,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提供准确数据。其次,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按照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坚持统筹协调,有针对性地安排全年的开支,并严格落实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在财政开支上,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审批制度,一般的财政开支,都要经过批准,然后才能支付。对于大型采购项目,在政府采购中,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以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和公开,避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再次,强化财政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财政预算,要密切关注各部门的内部预算,运用先进的财务分析手段,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并及时纠正。通过强化财务分析,可以使财政预算编制更加完善,使财政预算得以合理调整,使财政预算的动态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使财政预算得以全面实施。要保证部门预算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大对预算外资金的集中和统一使用,把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强化对收(罚)分开的监督和检查,并对银行账户、财政专户进行管理,为实行部门预算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要根据“零基预算”的原则进行部门预算编制,使预算更加科学。要根据公共资源、业务特点和工作性质,实行“分类定档,明确指标,不作基数,逐项核实”的方法编制部门预算,对个人工资性支出,按照人事部门规定的编制及标准核定,据实编制,对公用经费,则按定额编制预算,但定额的确定,应以完成各项任务的最低需要为标准,既要考虑实际需要,也要根据财力可能分别确定。定额经费应当包含在预算内和外部的经费,对于建设工程和工程建设的专项经费,要做好项目的论证。在预算中,要严格实行专家评议、民主决策,在重大工程上,也要采用听证的方式,听取各方意见,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按财力的可能性和轻重缓急,逐步实现对预算项目的科学论证,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随意变动,增加预算的精确性和严肃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更加突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具有复杂性、特殊性,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地对预算管理进行规范化、归纳,以便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使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要强化预算管理,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稳定地开展财务工作,推动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浅析[J].财经界,2022(17):83-85.
[2]魏丹.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2):85-87.
[3]张勇燕.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1):54-56.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