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2023-03-28 09:12:54白树亮王雅
传播与版权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创新路径

白树亮 王雅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逐渐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加强课程和教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并结合其培养现状,从课程体系、融合机制、监督考核方面提出创新路径,以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对艺术创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指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以国际化专业水准创作多形态文化创意产品,提供多形态文化创意服务的专门人才[1]。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培养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的重要土壤之一,应充分吸收、消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和教学建设,积极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

一、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为了实现新时代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类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严格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创意人才为目标,系统化、动态化、智能化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并通过概念创新、技术创新、形式创新等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成为国际前沿艺术创意趋势及其先进技术“引进来”的重要途径。

(一)坚守人才培养之“本”:立德树人,德艺双馨

新时代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艺术类高校以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为重要使命。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必须在关注知识传授与能力塑造的同时,重视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修养的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特点。一方面,艺术创意人才具有较为个性的审美特征与执着的艺术追求,表现较强的批判意识与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多元思想交流与多种文化并存的特殊环境。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既要从宏观层面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思想,并贯彻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当代意义,又要将其理论精髓应用于指导实践,不断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索符合艺术创意人才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养德”与“修艺”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相统一,从而培养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

(二)把握人才培养之“根”:继承传统,扎根家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所有资源,包含文化信仰、文化理念、文化仪式、文化符号、文化产品等物质形态与精神形

态[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艺术创意人才提供了鲜活的创作素材和丰富的精神给养。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化挖掘—活态化传承—智能化传播”机制应融入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过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利用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文化,使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以艺术创意为手段讲清、讲明、讲透、讲好中国故事。

(三)发展人才培养之“魂”:锐意创新,放眼世界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艺术创意人才的责任与使命。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要体现在概念创新、技术创新、形式创新三个方面。第一,概念创新指通过前沿概念,提升与创造文化资源,形成符合差异化需求的高质量艺术创意产品与服务[3]。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及时了解国内外概念创新趋势,寻求概念创新的有效路径。第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艺术创意领域的深刻变革。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应与国际前沿技术接轨,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第三,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作為国内外文化碰撞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为促进艺术形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应以包容、尊重的文化态度,不断丰富艺术创意领域的学科融合形式、媒介融合形式及文化融合形式。

二、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

(一)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有待丰富

课程体系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不足。具体而言,第一,中外优势课程结合不足。一方面,部分引入的国外优势课程缺乏课程适用性与优质性的深入论证,存在或全盘引入、或断裂式局部引入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引入的国外优势课程存在移植式、拼盘式的课程设置。例如,以必修课与选修课为维度简单划分,专业必修课全部为国外引进课程,专业选修课全部为国内开设课程,只以形式连接中外课程,这使课程联系不紧密、衔接不紧凑、内容重复等,课程体系出现重叠、脱节等现象。

第二,中外双方共同开发的优质课程不足。中外双方共同开发的课程是由中外联合拟定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是基于本土及本校具体情况,兼具本土元素及国际元素的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课程。中外双方共同开发的优质课程能够有效解决国外引进课程的“水土不服”和国内课程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当前,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缺乏深度磨合与对接,使中外双方共同开发的优质课程不足。

(二)人才培养融合程度有待加深

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创新的重点不仅在于拓宽人才培养的融合维度,还在于加深人才培养的融合程度,包括中外教学内容契合程度、中外教学平台衔接程度、中外教学模式融入程度等。现阶段,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已具备中外人才培养的融合意识,但人才培养融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待加深。

第一,在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创意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部分国内教师照搬国外教学内容,缺乏对国外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与合理重塑。例如,部分教师对国外创意设计资源的讲解缺乏深刻理解与深入阐释,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内在创意逻辑的学习,仅对作品进行浅层模仿,无法举一反三。同时,部分国外教师受成长经历、文化背景与教学经验影响,难以针对我国的文化要素、就业形势与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匹配,形成错位现象。可见,中外教学内容契合程度有待加深。

第二,在现实情况下,中外双方教师具有不同教学平台的使用偏好,存在对双方优质教学平台资源挖掘不及时、对平台优势功能整合不充分等问题,使中外双方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合理衔接,让学生疲于辗转多个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不利于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在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创意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引进国外教学内容,而忽视引进相应的教学方法的问题,缺乏对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应用;另一方面,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简单套用国外教学模式,忽视其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适配性,导致可能出现教学过程与实际学情不匹配的问题。例如,国外艺术创意类专业教学重视思维与过程,推行在实践中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多对一”的针对性研讨会等模式,而国内相应的教学则因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无法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与引领。

(三)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在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中,面向教师及面向学院的教学质量监管与考评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存在尚未形成适用于中外双方教师的监管与考核机制、中外双方教师监管与考核尺度不统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管。同时,部分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学质量监管及考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在外部监管与考评中,社会大众无法参与监督和评价办学质量,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提高美誉度。

三、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以课程体系为牵引,构建层级式人才培养

地图

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基于中外双方优势课程的深度融合,具有先天的创新基因与独特的创新优势,应探索中外双方课程的融合机制,完善共建课程的开发策略,发挥育人特色。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也应以课程体系为牵引,构建层级式人才培养地图,提高育人成效。

第一,模块化、枢纽化、项目化等课程的组建与连接形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灵活性,为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创新的沃土。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构建包含英语课程模块、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模块、通识通修课必修与选修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自我学习与认知课程模块等在内的模块化课程。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将各个课程模块拆解为独立项目,并将核心课程模块组建成关键枢纽,形成“以模块为课程单位,以项目为具体形式,以枢纽为核心环节”的有机融合、有序衔接的课程体系,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重视中外双方共建课程的开发与优化,合理统筹国内自建课程、国外引进课程及中外双方共建课程,使中外双方共建课程成为课程模块与关键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挖掘跨文化与跨学科、多语言与多技术、重过程与重实践等育人特色。例如,上海纽约大学交互媒体艺术专业鼓励学生将媒体艺术与软件开发、实物制造、电子设备生产等领域相结合,开设了包含艺术、设计、媒体等在内的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在跨学科学习中探寻创意的解决方案。

(二)以融合机制为抓手,达成渐进式培养实效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外两所院校的融合,更是两方资源、两方模式、两种文化的融合[4]。逐步加深中外双方在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融合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事业渐进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需要引导教师吸取国外教学内容精华,持续化、灵活化地更新相应教学内容,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国内外前沿创意逻辑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并以系列讲座、教学沙龙、校园活动等方式加深国外教师对我国文化要素、就业形式、生活方式、审美表达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其充实教学内容,以适配学生需求。例如,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开展“当非遗遇上新国潮”等项目,由中外双方教师共同引导学生围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创新设计探索,运用前沿技术让非遗文化呈现新面貌。

第二,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广泛应用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创新应体现在教学平台的融合质量上。第一课堂的教学平台应客观分析中外双方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场景,并基于授课人数、网速限制、授课模式等形成适用于中外双方教学平台的使用机制,实现多个教学平台的合理衔接,并为教师学习和应用教学平台提供全力支持与优质培训,从而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第二课堂的拓展平台也应充分整合中外双方教学平台的线上开放资源,構建系统化中外慕课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实现对第一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

第三,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融合路径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应将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型课堂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型课堂整合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混合型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达成中外双方教学模式的灵活协调与有机结合。

(三)以监督考核为保障,实现稳固式培养成果

中外合作办学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亟须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第一,其应完善对教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形成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动态考核机制,在长线考核基础上利用教学技能竞赛、教学创新竞赛等进行过程性短线考核,并加强教师培训及工作研修,保证顺利开展国际化教育教学活动。第二,其应重视对学院的监督与考核,以内部建设与外部认证为入口,建立内外部相互衔接、宏观微观多维结合的教学制度保障体系。在内部建设上,其应从学院、专业、课程的纵向维度和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横向维度制订系统性质量评估体系,有效规范程序,保障机制落实。在外部认证上,其应建立包括学生、家长和专家、相关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提高评价效能和评估可信度,保证评价公开透明,从而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杨佳华,姜冰,高路,等.特色文化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8):199-202.

[2]陈先红.中华文化的格局与气度:讲好中国故事的元话语体系建构[J].人民论坛,2021(31):31-35.

[3]苏燕.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4):44-46.

[4]张晓军.关于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历史使命的五点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9(17):38-39.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研究”课题资助成果: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际化艺术创意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ZSYZYB15)。

[作者简介]白树亮(1980—),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王雅(199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设计专业讲师。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39:54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41:10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7:33
“互联网+”时代经济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路径探析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5:15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9:55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