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巧妙的导入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未知美术知识的学习上。现阶段,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有意识地通过设疑启思、以趣为基、推陈出新等方式,优化导入的形式,以便学生期待学习未知的美术知识,主动地敲响美术的大门。
【关键词】导入;小学美术;策略
作者简介:季思慧(1996—),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长江路小学。
美术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导入环节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的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课的印象。当导入的内容灵动、多样时,学生会自发地将目光放在新课上,积极地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要想在课堂一开始,让学生自主感知美术世界的魅力,教师有必要提高对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积极地基于美术课程的特色,采用多种策略,优化导入的细节,为学生创建富有趣味性、娱乐性、新颖性的导入模式,以便用导入敲响美术课堂的大门,让美术课堂绽放熠熠光彩。
一、设疑启思,引人思考
教师需要让小学生对未知的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能主动地对未知的内容进行探究[1]。而利用谜语、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围绕未知的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对此,在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时,教师应当发挥谜语、问题的优势,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效学习美术知识。
(一)应用谜语,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语言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有效方式。利用语言交流进行教学,并不是教师采用口述的方式,直接为学生讲解美术知识,而是教师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教师要主动地借助艺术性的语言,改善课堂氛围。应用谜语这种艺术性的语言,能够对事物进行惟妙惟肖的描述,建立语言与形象之间的桥梁。对此,教师不妨基于教学的内容,恰当地设计谜语,并用谜语进行课堂导入,从而让学生在猜谜语中激发学习新课的活力。
例如,在“走进春天”这节课中,教师发挥谜语的价值,利用谜语设置导入环节。在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等谜底是“春”的谜语,同时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有几个谜语老师猜不出来,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于是,学生主动地猜测谜底。在学生猜出谜底是“春”后,教师说道:“春天的景色是宜人的,我们不妨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一起感受春天的美。”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回忆自己印象中的春天,总结春天景色的特点。
(二)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是美术教学中的“常客”,一般来说,教师大都会应用问题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情况,以便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探究,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发挥问题的应用价值,围绕美术知识,设置悬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内容充满好奇,在寻找问题的答案中自然而然地走进美术课堂。
比如,在“会游的玩具”这一课中,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开始新课学习,主动地走进新课。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分析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教师明确了螺旋桨的基本制作方法、制作步骤等知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围绕上述内容,为学生展示池塘里的大白鹅、海上的汽艇等图片,提出“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里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细节进行观察。在学生指出大白鹅、汽艇等都浮在水面上后,教师再提出“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呢?”“这些物体是如何游动的呢?”等问题,让学生联想在科学课上学习的内容,思考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原理以及物体游动的原理。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以此让学生基于问题产生学习的欲望,全面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我们如何制作会游动的玩具呢?为了制作可以游动的玩具,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二、以趣为基,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驱动器”[2]。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应当明确学习兴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动地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游戏等元素,巧妙地设计课堂上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一)故事导入,吸引学生关注
对于多数小学生而言,他们十分喜欢听情节跌宕起伏、内容趣味横生的故事。利用这些故事,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主动地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教师为学生讲述故事时,学生能够迅速地安静下来,沉浸在故事的趣味氛围中。所以,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要主动地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进行导入,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选择篇幅适当的故事,避免讲故事的时间过长,消耗学生的精力。
例如,“大人国与小人国”这节课的内容改编自童话故事。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读过的故事,简要地说说故事的情节:“你们听过《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吗?”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格列佛游览小人国、大人国的见闻等,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在头脑中自主地描绘相应的画面。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这些画面,以便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二)游戏导入,激活学生兴趣
游戏对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许多学生都期望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部分教师不重视开展游戏活动,没有认识到游戏的教育价值,认为游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趣味性的游戏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在玩乐的同时走进美术课堂,开启美术课程的学习之旅。不过在安排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平衡好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从而真正地绽放游戏的魅力。
以“我设计的自行车”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你画我猜”的游戏活动,有效进行课堂导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等简单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目光放在游戏上。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你画我猜”游戏活动的规则:“学生每两人为一组参与游戏,一名学生需要背对教师,另一名学生需要面向教师;在教师使用荧屏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后,面向教师的学生需要用画笔画出这一物品,背对教师的学生则需要根据面向教师的学生描绘的画面说出这一物品的名称。”在学生了解了游戏的规则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行车、汽车的圖片,让学生自主分析自行车、汽车的特点,并根据学生游戏的过程,提出“为什么大家能很快认出自行车呢?”等问题,让学生陷入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自行车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自行车,看看自行车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吧!”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索。教师根据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利用游戏设计导入环节,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助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推陈出新,激发动力
推陈出新,才能让学生产生动力。在设计美术课堂的导入环节时,教师要主动地改变陈旧的导入形式,为学生设计一些新颖的导入形式,以便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保持新鲜感,激发学习美术知识的动力。
(一)进行纠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积累的美术知识也有限。笔者发现,在美术课堂上,当教师直接组织学生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时,有的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一定正确,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失误。此时,对这些失误进行正确的应用,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不需要害怕学生出现失误,而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纠错,以便在纠错的过程中,让学生不自觉地走进新课,记住正确的美术知识。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会响的玩具”这节课时,教师通过纠错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动机。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玩具,并为学生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让学生对会响的玩具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自主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的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在学生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做的玩具会响,而有些学生做的玩具不会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对其中的原因产生探索的欲望:“为什么有些同学制作的玩具不会响呢?”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基于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兴致勃勃地开启新课的学习:“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正确制作会响的玩具吧!”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当前,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常态。但是,在美术课程的导入环节,个别教师仅仅应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引入美术知识,致使导入环节缺少信息化的色彩。相较于抽象的元素,展现直观、形象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视听感受。对此,教师应当主动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多媒体处理静止的图片等,为学生呈现出动态的画面,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便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在“彩墨脸谱”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借助精彩的京剧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播放京剧片段,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回答下列问题:“视频中主要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视频中的音乐与我们平时听的音乐有什么区别?视频中的人与日常生活中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找出京剧与日常生活在音乐、人物形象方面的区别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京剧有整体的认识:“视频中呈现的内容是我国的国粹—京剧。京剧演员身上的服装、拿的道具和妆容都进行了特别的处理。”随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在带给学生视觉冲击的同时,引发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好奇心,以便学生主动地跟随教师的脚步,一起探索京剧脸谱的奥秘。
(三)借助诗词,打破学科界限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美术知识上,较少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深入渗透,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为学生引入音乐、诗词等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音乐、诗词等元素,丰富导入环节的内容,使学生在聆听悠扬的音乐、朗诵优美的诗词的过程中,主动地发散思维,积极地开展新课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诗情画意”这一课中,教师可借助诗词,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通过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诗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舒缓的音乐,并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咏柳》这首古诗。随后,教师可结合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以此引导学生从感受古诗本身的意境过渡到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为学生后续进行艺术创作奠定基础:“这首古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你觉得古诗的整体色调是怎样的呢?”在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后,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启国画的探究之旅:“创作国画能够很好地彰显古诗的意境,你们想知道如何用国画来表现这首古诗的内容吗?”
结语
总而言之,导入有方法可言,但无定法。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应当发挥导入环节的重要价值,主动地结合美术课程的特色,调整导入的形式,从而敲响美术课程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杜鹤.巧用导入艺术,让美术课堂彰显精彩
[J].小學生(下旬刊),2020(02):94.
[2]赵立华.探析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风,2020(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