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基于此,文章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助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陈晨(1992—),男,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能够有效助力其顺利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加数学知识储备,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而问题驱动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高度契合,将其合理引入教学环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使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问题驱动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课程高度契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聚焦于学生发展,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单从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展开分析,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并存而立,科学设计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与知识转化。因此,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契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特质。
而就小学数学教学对象展开分析,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也并不充足,但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却充满探索欲望与好奇心。而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探索欲望。
单就教学方式而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科学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并据此优化教学方式,确保学生顺利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主题以及学生发展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助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和深度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环节与数学问题解答环节,为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驱动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他们通常通过理论讲解搭配自问自答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参考依据,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机会、自主表达机会以及自主思考的机会,教学主体地位未能突显。
与此同时,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虽然结合了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引入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圆桌会议、头脑风暴等多种教学形式,但由于教师的科学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始终处于形式大于内容的状态,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与交流,致使问题驱动教学的作用与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
另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以问题导学时未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考空间,指导不到位,从而导致部分缺乏自主意识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依赖性,始终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处于浅层的学习状态,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解题技能。这样也就无法顺利完成知识的内化,更无法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问题驱动教学法存在错误解读,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过于琐碎,导致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影响,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再加上提问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未能引发学生的积极争论与广泛质疑,这也成为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的难点之一。
三、问题驱动背景下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一)科学创建数学模型
科学创建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确保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知识应用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应着重设计系列性问题,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深度探索环节,通过深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数学模型的辅助下,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使其能够掌握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构建完善的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再配合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可以顺利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来不断丰富、不断补充数学模型,从而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发展。
具体而言,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結合本课教学主题科学设计问题。以“扇形统计图”课程教学为例,首先,笔者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了“统计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占比”这一问题。学生根据笔者所提出的问题,调动数学思维调查班内学生的兴趣爱好占比情况,结合统计图得出数学模型,以某一类兴趣爱好者的人数除以本班学生总数,就可以得出该类兴趣爱好学生的占比。
其次,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基础,将全体学生分为人数均等、总体能力相当的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班内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调查,获取精准的数据信息,再在合作模式下对数据进行科学统计、科学分析与统筹整理。最后,教师要结合关系式精准检验模型是否精准、正确。
通过上述的学习流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数学技能也得到有效锻炼和培养。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引入拓展性教学问题
小学生拥有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针对一个数学问题,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通常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问题,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与可行性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数学技能,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问题设置环节保证问题的拓展性与引导性,确保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探索与深度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迁移和应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帮助学生发现并完善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训练与系统性训练,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
例如,以“位置与方向”的课程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边事物以及本课教学内容设置两个问题。1.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说出A同学与B同学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个。2.以教学楼为核心参照物,描述操场、食堂分别在教学楼的哪些位置。
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纸上标注出人和物的具体方向与位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实践操作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最后,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在方向判定环节,需要应用到哪些要素呢?”前两个问题为基础知识问题,而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拓展性、延伸性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深度学习环节,还可以确保学生灵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后续学习更深层次、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实践项目中完成问题驱动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项目式教学的核心内容。问题驱动教学法将问题作为教学起点,促使学生围绕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度探索与深度思考,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优势的有效手段。
例如,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出以下问题:“请问钉子数量与多边形面积之间存在何种关联?”这一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索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中制订出问题解决方案,从简单的图形入手,顺利完成问题的解答。
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同伴互助等环节之后,学生不断验证、反复观察,最终发现多边形中钉子的数量分别为一枚、两枚与三枚,由此得出多边形面积与钉子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多边形内部钉子数量的规律。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结合本课教学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延伸训练,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拓展知识学习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四)整合教学资源设计问题链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资源涌现,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教学资源的整合入手,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确保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为实现这一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整合的教学资源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同时秉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将教材内容与互联网教学资源整合成更加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链。
例如,以课程“认识直线、射线和角”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将光线看作是射线,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环节联系生活实际,将两段无限延长的线段看作一条直线,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精准辨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纸上随意画出两个点,并且将两点连接成线段,在此过程中辅以探索性问题助力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笔者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拆分重整,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
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本土资源,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例如,“两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出发,分别从学校东门与学校西门进入教室,选擇哪一条路线的学生可以更快地到达教室?请详述理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思考哪条路线的距离更短,得出正确答案。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环节,顺利完成知识内化,并且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学习效率明显提升,核心素养也得到有效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可从科学创建数学模型、引入拓展性教学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完成问题驱动、整合教学资源设计问题链四种策略入手,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使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为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小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匡莹颖.探索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的有效融合:以《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07):64-66.
[2]王齐明.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04):51-52.
[3]宋慧晶.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