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文,李平东,曾秋璇,罗冠祥,李华芬,张国龙,宫玉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5101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指以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症状变化程度超过日常变异范围为特征的临床事件[1]。有研究显示,急性加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2]。在COPD急性加重期,提倡病人入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出院,转移至家中照护[3]。病人出院后,由于自我及家属照护能力不足,且缺乏监督管理,治疗依从性下降,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病人的医疗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4]。因此,病人出院后的随访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关于AECOPD病人的循证护理研究多为病人的氧疗管理、运动训练、肺康复运动、肺康复教育等方面内容,多聚焦于病人的住院阶段,尚缺乏AECOPD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方面的内容。本研究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AECOPD病人出院后随访的相关研究,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证据进行评价、分类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最佳证据。
采用PIPOST模式[5],即证据应用目标人群(population,P):AECOPD病人;干预方法(intervention,I):出院随访、门诊复诊、延续护理等;应用证据的专业人员(professional,P):临床医护人员;结局(outcome,O):病人生命质量、急性加重次数、再入院率等;证据应用场所(setting,S):家庭、社区;证据类型(type of evidence,T):包括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随机对照研究(RCT)。
按照循证“6S”模型从上向下的原则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the 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校际指南网(SIGN)、新西兰指南组(NZGG)、国际指南协作网、医脉通、美国胸科协会(ATS)、欧洲呼吸协会(ERS)、英国胸科协会(BTS)、加拿大胸科协会(CTS)、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胸科协会(TSANZ)、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出院随访/出院计划/出院干预/出院康复/延续护理/过渡护理”“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英文检索词包括:“pulmonary disease,chronic obstructive/COPD/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follow-up/discharge planning/discharge intervention/post-discharge/continuing nursing/transitional care”“guideline/consensus/systematic review/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Meta”。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15日。
1.3.1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AECOPD病人;②与AECOPD病人随访、延续护理相关内容;③研究类型为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RCT等。
1.3.2 排除标准
①文献类型为计划书、草案、报告书、研究方案、摘要;②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③文献质量较低。
①指南: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 Ⅱ)[6]进行评价,该评价工具包括6个领域的23个条目以及2个全面评价条目,每个条目1~7分。②系统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评价标准进行评价[7],该工具包括11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是”“否”“不清楚”“不适用”4个选项。③专家共识:采用澳大利亚JBI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该工具包括6个条目,评价者对每个条目做出“是”“否”“不清楚”“不适用”的判断[8]。④证据总结:追溯证据所依据的原始文献,根据原始文献类型选择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RCT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进行评价[9],该评价工具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低风险、高风险、不清楚进行判定。由2名学习过循证护理学的研究者独立进行评价,如果遇到分歧,由第3名研究人员做出最终判断。
本研究采用JBI证据预分级系统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10]划分最佳证据的级别和推荐强度。将纳入的证据分为1~5级,Level 1为最高级别,Level 5为最低级别。将最佳证据条目划分为A级推荐(强推荐)和B级推荐(弱推荐)。当不同来源的证据结论冲突时,优先选择循证证据、高质量证据、最新发表的权威文献。
初步检索到相关文献1 447篇,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文献后,最终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11],指南5篇[12-16],专家共识2篇[17-18],系统评价2篇[19-20],证据总结2篇[21-22]。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
2.2.1 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篇指南[12-16],其中2篇为专家共识类指南[12-13],采用JBI标准[8]评价,共识类指南的6个条目评价均为“是”,质量较高。另3篇指南[14-16]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 AGREE Ⅱ[6]进行独立评价,见表2。
表2 纳入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
2.2.2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篇系统评价[19-20],其中1篇[20]在条目“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特定方向是否提出恰当的建议”的评价结果为“不清楚”外,其他条目的评价结果均为“是”。所有系统评价的质量较高,准予纳入。见表3。
表3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2.2.3 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篇专家共识[17-18],所有专家共识6个条目的评价结果均为“是”,质量较高,准予纳入。
2.2.4 临床决策和证据总结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纳入1篇临床决策[11],为高级别证据,准予纳入;纳入2篇证据总结[21-22],均来自JBI,共引用其中2条证据,分别来自1篇指南[23]和1篇系统评价[24]。1篇指南[23]≥60%的领域数为5个,推荐级别为B级;1篇研究[24]11个条目的评价结果均为“是”,文献质量较高,2篇文献均准予纳入。
通过证据提取和整合,对AECOPD病人出院随访的证据进行汇总,从随访人员、随访方式、随访频率、随访评估内容、评估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6个主题汇总了22条证据,见表4。
表4 AECOPD病人出院随访的最佳证据总结
COPD病人的疾病管理是长期、连续、全面并复杂的过程[17],尤其是AECOPD病人出院后需要预防、监测、护理、饮食等全方面的生理和心理支持。如果仅由护士进行随访,没有医生、药剂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等共同参与,难以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因此,随访团队应由跨学科专业人员组成,每位成员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并不断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和处理随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使用该证据时,可结合我国目前医疗系统发展的现状,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的院外联动随访网络,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提高病人的随访效果。目前的随访方式有门诊复诊、面对面随访、电话、微信、虚拟/在线远程访视等。其中电话随访是目前病人接受率较高的随访形式。微信作为1种正在上升且发展的移动新媒体力量,具有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可节约成本[25]。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应运而生。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常态化发展,病人就诊受限、需求增加、技术发展、政策调整等因素推动了远程医疗的发展。未来可建立远程随访管理平台,结合人工智能问答系统及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病人的各项指标,对不良事件及时做出判断。
自我管理是指病人通过自身管理保持自身健康,监控自身疾病症状的一种健康行为[26]。多数COPD病人在急性加重时住院,待病情稳定后转入家中治疗,病人出院后因没有医护人员的照护和监督,可能会出现用药不规律,未按计划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等情况,增加了入院次数[27]。因此,自我管理是保障生命安全及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28]。一项系统评价表明,自我管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稳定期COPD病人因呼吸系统疾病再入院的概率[29]。一些医院已经将自我管理作为重度AECOPD病人入院后出院护理的一部分[30]。自我管理干预的目的是改变病人的行为,将自我管理最终转变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效的自我管理可促进病人的行为改变,如戒烟、功能锻炼、按时服药、监测自己的病情、保持健康饮食和睡眠等[31]。随访过程中应关注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通过行为干预、相关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17]。有研究表明,COPD病人的疾病基础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32]。因此,医护人员应向病人提供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当病人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建立起积极治疗的信念,才会进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同时应加强病人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使其积极参与到疾病管理中来。
病人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系统、规范、全面、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AECOPD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提高自身应对突发性疾病的能力,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31]。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宣教方法,目前口头宣教和视频演示是常用的宣教方法,但该教育方式仅是教育者单方面的讲解,与病人间的互动较少。建议选择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同伴互助学习、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33],使病人参与其中,而不只是被动接受教育。只有提高病人对AECOPD的认识及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处理能力,才能使病人能够更好地配合管理,避免危险因素,加强疾病预防,减少病情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维持病情稳定。
本研究总结了AECOPD病人出院随访的现有证据,包括随访人员、随访方式、随访频率、随访评估内容、评估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6个主题,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对病人出院后的随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由于我国现有的医疗信息网络不完善,AECOPD病人往往在住院后症状得到缓解,但出院后未能得到延续的护理,导致病情反复、恶化[34]。经过循证后的随访措施可改善病人出院后的护理服务质量,但目前关于出院随访还缺乏设计严谨的试验性研究证据[35]。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主要为国外文献,医护人员对于出院随访的认识、态度及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建议临床应用者在使用证据时充分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选择适合病人的随访方式和内容。综上所述,随访人员应按照循证依据,结合临床实际和专业判断,对AECOPD出院病人定期随访,评估病人身体状况及日常生活适应能力,根据病人需求制定多学科康复计划,尽早发现病情急性加重情况及合并症,及时就医,减少病人病情急性加重频率,从而降低再入院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