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艳 宋骊平 李隐峰
关键词: OBE 理念 毕业设计 新工科 质量提升
为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我国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重大行动计划[1]。在这一大背景下,目前各大高校,特别是各大工科高校,纷纷展开了符合“新工科”建设需求的科技人才培养理念、教学体系、评价指标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限于起步晚、时间紧的实际情况,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模式可视为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强调学生受教育后将取得何种能力与能够完成什么的培养模式。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则是本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育教学中的综合性实践类环节,也是保证科技类人才培养质量、把好高等人才出口关的重要环节[2]。如何在这一重要环节中实践OBE 这一教学成果导向理念,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现阶段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需求的高校人才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该文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角度,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从指导教师教育观念、教师出题与学生选题、学生对毕业设计任务的认知、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培养等多个角度,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提升本科毕业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社会竞争力,使之更符合OBE 先进教育理念。
1 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1. 1 指导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很多学者、教育家都把“教学”单纯理解为传授知识的过程,仅仅从教的方面来解释“教学”。我国汉代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提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按照方法培养心智的任务,从总体上讲,应该留给教师。”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他所编的《教育学》中对教学的阐述仍然是偏重于传授知识。这些对于教学的认识与理解的理论揭示了许多“教”方面的特征,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1949 年以来,我国教育界普遍采用传统的凯洛夫教学模式;直至现在,这种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育理念在相当一部分大中小学校仍有市场,这种教育理念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措施僵化,教学内容贫乏,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而高校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仍持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很少考虑到毕业设计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思维技能、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结果培养出的许多本科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后,不能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3],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仍有许多学生学子陷于择业的恐慌,茫茫人海中不知何处为自己的栖身之地,纳百川之海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4]。部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这种教育理念不能适应当前“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也与先进的OBE 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1. 2 指导教师出题未充分考虑学生需求
在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出题阶段,许多指导教师从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或承担的科研项目需要出发,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诚然,对于那些之后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部分学生而言,这类毕业设计题目与其需求一致。然而实际中的部分甚至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这些学生可能对这类题目的理解不够充分,他们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感觉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和今后将从事的工作无任何关系,没有兴趣甚至没有能力完成或实现其教学目标,因而对于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缺乏应有的目标驱动力。
1. 3 学生未充分了解所选题目
在高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所选题目的难易程度,出题教师对指导学生的要求是否严格等方面。而所选题目需要具备哪些基础知识,要采用哪些实现方法,需掌握何种技能,其教学目标是什么,自己是否理解所选题目的教学目标,是否了解所选题目要解决的问题等,最应该了解、知晓的方面反而一概不关心。结果缺乏题目所要求基础知识的有之,不具备题目所要求的操作技能的有之,自己完全对题目任务不感兴趣的有之。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低,甚至存在少数学生无法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1. 4 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學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对毕业设计任务是否具有主动性,对其重视程度和过程中付出多少努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近年来,高校中存在一些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只是“走过场”,只需指导教师以及论文答辩小组成员“通融”,不影响毕业即可。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考研学生,他们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任务。然而在大四第一学期,他们将全部精力用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备考,没有时间顾及毕业设计任务在开题阶段的入题文献阅读;在大四第二学期伊始,他们又将重心放在研究生复试阶段的准备,也只能分出小部分精力投入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阶段的任务;学生即使在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能够投入全部精力,也往往限于前期投入时间严重不足,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较低,无法达到要求。
1. 5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能力较弱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具备文献资料检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或学术论文撰写等综合能力[5]。许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语句不通顺、逻辑不清晰、图表制作及格式排版等不符合规范等各种问题。以某高校调查结果为例,在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中,有59.27% 的学生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数据分析能力匮乏和不熟悉相关软件操作,57.95%学生欠缺实验设计能力,49.60% 的学生资料检索能力不足,44.86% 的学生语言文字处理能力较差[6]。许多学生从网络检索的资料中七拼八凑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在查重环节其重复率较高。
2 可施行的质量提升举措
为适应当前“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也为了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重要环节中实践OBE 这一教学成果导向理念,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该文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尝试提出以下几点质量提升举措。
2. 1 指导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对教师、学生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等的理解都应当转变。对“指导教师”不能再理解为“教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知识的人”那么简单,而应是“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研究者、设计者、开发者、领路者”,也就是指導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播者的传统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也不能再是“学习教师所传授的毕业设计知识和经验的人”,而应该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对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的认识也应该理解为“师生对话的过程”。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以指导者的身份去帮助学生探索性地自主完成毕业设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之后,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再学习都将是自主学习,在毕业设计期间养成的自主学习习惯将会对以后的再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更应该积极转变角色,以达到“授学生于渔”的目的。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教师才能够自觉地、正确地为自己定位,才能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从而实践OBE 这一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 2 教师出题与学生选题环节的优化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在出题环节,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将题目进行分类。例如:针对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可对应侧重学术探究类题目;针对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其时间精力无法像推免读研学生可全部投入,可对应科研训练类题目;针对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可对应侧重工程应用类题目。学生在选题环节,应针对感兴趣的题目,提前与出题教师联系沟通,充分了解题目所需的理论基础、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所用到的实现软硬件工具等。经过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师出题与学生选题阶段的师生沟通,学生更容易选择到自己感兴趣、具有相应基础知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题目,从而使后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前提。
2. 3 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宣讲活动
要扭转高校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无需重视,及格或通过即可”的错误认识,高校需大力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宣讲活动。通过这类宣讲活动,需向学生进一步明确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培养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更是本科学生毕业与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类宣讲活动,需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知识系统性梳理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过程。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则能够通过其中的实验训练,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为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将要进行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必备的基础。如上文所述,OBE 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只有当学生正确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才能从主观上重视毕业设计(论文)。
2. 4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打破以往以指导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现在多数学生在以教师传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也不例外。许多学生不仅不会,而且懒得主动、自主去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教师应当想各种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并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要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成为毕业设计工作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因而他们对毕业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有较好的认识;但只有认识还不足以构成学习动机。《论语》中有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好”和“乐”的情感因素是推动人自主学习的一个比认识更为重要的因素。另外,克服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困难,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支柱,没有这个支柱自主完成毕业设计是很难坚持的。
指导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自我激励、自我奖赏、自我放松、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保证适中的学习紧张度,形成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并且帮助学生确立长、中、短期目标,制订毕业设计完成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排除各种干扰把精力集中于当前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保持克服困难的信心等。
2. 5 更多地与学生交流和探讨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觉得把自身作为主体。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在日渐成熟的过程中他们更需要被别人理解、关心和认同。有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无论是对学生进行奖励还是惩罚,都要比学生感到受忽视的效果要好。如果学生感到自己受忽视,就会觉得自己是教学活动中的配角,也就是不会把自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活动中的主体。所以,指导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法,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指导。
2. 6 增设论文撰写培训课程或讲座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上文所述的语句不通顺、逻辑不清晰、图表制作及格式排版等不符合规范等各种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从网络检索的资料中七拼八凑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初稿,致使其论文在查重环节重复率较高。对此,可通过增设学术论文撰写培训课程或讲座,使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目标与意义、写作的基本原则、语言习惯,以及撰写规范或标准等,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开始之前就解决学生“不知道论文该写什么,该怎么写”的问题。
3 结语
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力、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是在当前“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与OBE先进的教育理念相一致,也是现代高等教学的发展方向。论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分别从指导教师教育观念、教师出题与学生选题、学生对毕业设计任务的认知、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等多个角度,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以提升本科毕业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