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衔接阅读指导之我见

2023-03-27 11:25张艺君
考试与评价 2023年2期
关键词:篇目整本书新课标

张艺君

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能力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做好小初衔接,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重视并强化学段衔接的内容相一致。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周慧在《九年一贯制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中指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是课程衔接的内在机制。”所以,在中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渗透操作性强且适用范围广的学法指导,这不仅能快速让学生感受初中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了解初中阶段学习的特点,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自主自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名著整本书阅读为基,选取阅读材料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中“拓展性学习任务群”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不斷积累,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整体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指导中,阅读材料的选取是十分重要的,它既不能是小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应是初中内容的简单提前。其实,典范的、有代表性的名著便是阅读教学材料的上乘之选。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些篇目的篇幅较为适中,整本书的文字量对小升初学生来说,可接受度也较大。

由于在小学阶段已学过鲁迅的作品,所以,学生对鲁迅相对较为熟悉,以鲁迅的散文作品作为衔接阶段的阅读材料,能与小学知识关联,让学生有熟悉感,以便引导学生较快进入状态;另外,《朝花夕拾》作为部编版教材中初中阶段第一本必读名著,其难度相对较低,可读性总体也较强,但相对于小学的内容又有所拔高,符合小升初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要求。

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由于《朝花夕拾》是独篇散文的合集,篇目较多,所以,在课堂具体的阅读教学指导中,可以根据阅读指导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篇目进行教学,如景物描写可选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物描写则可选择《藤野先生》等。而在作业方面,可以选择与当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内容,可以是鲁迅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作家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比较阅读,进而巩固所学方法和内容。

所以,无论是从篇幅的适切性,还是从难度把控的角度,更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上看,以《朝花夕拾》作为中小衔接阶段阅读指导的主要阅读材料,是比较适宜的。

二、以学习任务群为扶手,开展阅读指导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型、综合性。”可见,语文学习任务群应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充分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当然,“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中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指导中,在以《朝花夕拾》为情境和载体的基础上,围绕阅读指导这一主题,结合语文基础知识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和多样评价方式三个层面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

(一)任务一:阅读前,落实语文基础知识

在正式引导学生对《朝花夕拾》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应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进行相关文学常识的梳理,约一课时,内容包括鲁迅相关知识、各篇目具体写作时间、写作背景、书中相关人物介绍等,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让学生对《朝花夕拾》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让后续的阅读更加顺畅。

在课堂的引导后,可以让学生以读书卡片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这些文学常识内容进行整理,以便于更好地巩固和掌握。当然,为了小升初学生更好地认识读书卡片或思维导图,更快且更好地落实任务,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优秀的读书卡片或思维导图范例进行参考或学习。

在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借助班级或年级的平台,对学生的读书卡片或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自主性。

(二)任务二:阅读中,落实方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在第四学段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如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所以,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是中小衔接阶段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是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应该落实的方法指导,从而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1. 选取经典段落,落实精读指导

精读,即精细深入地阅读,要对文章从内容、语言到写法等比较全面地进行把握,从而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方法。

在落实精读的过程中,《新课标》规定第四学段学生亦需“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所以,在具体操作上,精读可以与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进行结合。

《朝花夕拾》的篇目均可进行精读指导。不过,精读指导并非指向全篇,而是需要任课教师对每篇文章的内容先行进行阅读和筛选,选取最适合精读的某个段落或某几个段落,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讨论法、朗读法等方法进行精读训练。当然,针对不同的篇目可以有不同的精读主题,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比较阅读等。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可选取经典的第二段为主要内容进行精读,以“景物描写”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甚至仿写等,而对于一些精彩的段落,甚至可以引导学生以朗读形式感受文字之美和内容之美。不过,在第一次进行精读时,需对精读概念及圈点、批注等方法进行讲解甚至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以较好地进行规范,提高阅读指导质量。

2. 立足整篇文章,落实略读、浏览指导

略读,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阅读,并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期间,可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亦可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阅读目的,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浏览,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快速筛选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在中小衔接阅读指导课中,应以精读为主,略读、浏览为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朝花夕拾》的篇目亦可以进行略读和浏览的指导。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略读,即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概括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随后,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进行浏览,筛选所需要信息。当然,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提前做好问题设置。而在第一次进行略读和浏览指导时,应对其概念及其与精读的区别进行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三者间的不同。

以《藤野先生》为例,该文约3200字,以第四学段要求为参考,即“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适当放低要求,可让学生用6-8分钟的时间进行快速阅读,并概括本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随后,可设置如“请找出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关于藤野先生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快速筛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亦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圈点等方法,快速圈划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当然,在不同篇目、不同的课时之间,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抽查方面可采用抽号数答、抢答、小组答等形式,让课堂节奏有所变化,带动学生,亦可增加趣味性。

总之,在中小衔接阅读指导课中,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和浏览,都应该尽力营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空,增加“扶”的成分,增加“读”的分量,增加学生自主自学的机会。

(三)任务三:阅读后,以多元评价方式促阅读

“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是《新课标》对第四学段的要求。所以,在中小衔接阅读指导过程中,亦应重视学生在阅读后的阅读感悟或其他成果,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分享。

以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为例,该校设置一周2节阅读衔接课,为期两个月,即共16节课。其具体教学进度可如下表进行安排:

在这个进度安排中,“作品文学常识梳理”、《朝花夕拾》里的每篇散文、“机动课”各安排了一个课时,而学生阅读成果展示课则有4个课时。可见,学生阅读成果展示课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足见其重要性。

学生阅读成果展示课,分中期、后期两个阶段,是供学生分享阅读成果的,是多元评价方式的重要体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成果展示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如书面式的读后感/读书笔记、口头式的阅读感悟分享、剧场式的情景再现、我来配插图(需说明理由)、我来找不同(对比阅读)等。这些形式需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取,如有可能,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范例。当然,如果学生自行提出更好的展示形式,则应鼓励并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亦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从指定篇目中自行选取内容进行展示。

总之,多元的评价方式,侧重过程性评价,又可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有利于让“读”“写”“说”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浅阅读到深阅读,有所感悟,有所生成,进而发展独立的思维,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指导是中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衔接阶段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阅读材料的选取和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关乎课程教学质量。

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朝花夕拾》无论是从篇幅的适切性和难度上看,还是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上,都可以作为中小衔接阅读指导课的阅读材料,而且,它的选取还可以体现与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理念相结合。

而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则可以以学习任务群为扶手,关注阅读前、閱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并与之结合,设置阅读学习任务——阅读前,关注语文基础知识落实,帮助学生进行相关文学常识的梳理,以便对《朝花夕拾》整本书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让后续的阅读更加顺畅;阅读中,则结合圈点、批注等形式进行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的指导,努力营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空,增加“扶”的成分,增加“读”的分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学;阅读后,则由教师提供平台,让学生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阅读成果展示,让“读”“写”“说”结合,引导学生从浅阅读到深阅读,发展独立的思维。

总之,在中小衔接阅读指导课中,应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初中阅读与小学阅读的不同点,“会读”“会表达”“会分享”,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自主自学,从而顺利且较快地向初中过渡。

*此文系厦门市2020年度第五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文化传承下中小学古诗文衔接课程开发研究”(编号:Z52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篇目整本书新课标
《论语》整本书阅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