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玉
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的,在现阶段的阅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新课改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其自身主动性对于阅读效果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以情感体验教学法作为教学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对阅读内容有个人深层次的领悟,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产生共鸣,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与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情感体验教学法当中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在情感教学中的体验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对阅读能够有更加强烈的兴趣。在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将阅读代入到自己的生活里,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成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研究阅读教材,挖掘情感共鸣点
教材应该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注重人文、自然、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阅读除了充分发挥语言交际的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范文说明真相,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情感共鸣点可以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并且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贯彻自己的原则。
例如,學生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可以从课文中感受到主人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以及作者对主人公的赞扬。但是学生对于其中的惨烈了解还是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在视频的帮助下,激发学生同仇敌忾的爱国之情。学生在视频的帮助下,对于这篇课文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用心感受作者和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文章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作出反应。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开展课文教学的时候,强调课文中的情感爆发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鼓励学生在文字的心境中漫游,把自己的感情与文字中包含的情感结合起来。
二、以阅读入情境,抓住情感触发点
很多课文中描绘了优美的意境,把多姿多彩的世界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内心埋下向往的种子。阅读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将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文字的方式向其他人进行传递,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且从作者的文字描述当中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逐渐了解了文字,在想象的帮助下,将文字语言转变成了美丽逼真的氛围,使自己的头脑与文字融为一体,成为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快速阅读、体验阅读内容和掌握主要信息,掌握阅读与思考、阅读与讨论、阅读与行动相结合。
例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写到:水是如此清澈,一棵如此巨大的榕树,如此众多的活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让学生觉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美丽无比兴奋。教师需要指导和启发,在阅读时传达作者的感情。在教学实践中,要用声音传达情感,抓住情感的触发点,让学生“循规蹈矩”受到感染。在《白鹭》教学中,教师注重阅读的多样性,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去体验。文章集中讲述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文章中有很多生动具体的句子。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情况:“你们知道白鹭的特征吗?”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情感阅读,加深文本理解,提高语言学习兴趣。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了作者的赞美,感慨地读道:“这白鹭真是太美了!”
三、挖掘阅读内涵,突出情感体验点
学生的情绪最容易调动。随着情感,他们的认知活动变得更加活跃、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能代表他们的个性。无论文中的文字是否生动,都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在阅读中,学生应该在理解课文中单词的同时,感受到丰富的感情,在感情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语言有着深刻的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目的是拓宽视野,丰富经验,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在阅读教学中朝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空》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以下环节:1. 推理和欣赏结构美的想法,树木和鸟类构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鸟天堂”画面,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乐趣;2. 品味句子,欣赏画面美(从欣赏画面出发,分析语言,引导学生欣赏文字和句子作者的巧妙);3. 多读书,体验艺术构思的美(阅读、阅读魅力和与作者交流);4. 归纳中心,了解情感美。这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体验,这样他们就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到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受到感染。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把自己作品中描绘的美丽的意境引入其中,这样他们就能欣赏到文中所描述的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他们受到美的启发,激发起对大自然的思想和感情的热爱。
四、开展想象表演,激活情感体验点
在阅读学习中,想象力是理解课文的重要因素,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可以快速地感悟文章的核心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中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心中的角色演绎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在阅读当中所理解的对于角色的认知以及对于阅读情境的表现有更好的展示。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去深化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于课文节奏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穷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结束以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桑娜和她的丈夫,即渔夫的角色。通过解读课文,学生可以进入课文的语境,体验桑娜将孩子抱回来矛盾的心理。渔夫听到这种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让妻子把孩子留下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对夫妇虽然贫穷,但是却十分的善良。这种体验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融合了文字语言,拓展了想象空间。并且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开始进行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跟主人公一样?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实现了一举三得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看其他人表演的时候,秉承着欣赏的态度,并且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生活实际,进行自己的想象,让阅读中的角色能够真正进入到自己的内容,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在学生表演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阅读乐趣,同时也能够将自己的感情与课文进行结合,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延伸课后阅读,拓展情感体验点
学生自身受到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生活以及不同生活经历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和情感世界。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内心感受,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这种体验只属于他们自己,教师要让这种只属于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联系、对比”来解读课文,让学生进入具有社会生活经验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藏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介绍自己喜爱的特色剧种,讲述这个剧种的特点,以及自己是如何接触、喜欢上这个剧种的过程。学生可以模仿《藏戏》的写作结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自己喜欢的剧种更好地表达出来。在学习完《穷人》一文后,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对《穷人》进行续写,让学生想象:一个渔夫和他的妻子如何努力抚养西蒙死去的两个孩子,他们长大后做了什么?还会这么穷吗?是否继承了他们身上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点?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拓展自身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于课文有更加透彻的认识。同时,在课后还可以进行阅读的延伸,让学生能够解读作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倾向和语言经验来解读生活,通过课本学习生活,通过生活了解课本。
六、开展阅读讨论,升华情感体验点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在交流的课堂中,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彼此之前思维的碰撞,阅读内容会更加的丰富、生动和深刻。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感悟,这些感悟学生如果只是自己在内心进行思考的话,那么得到的内容相对来说也会比较片面,因此教师应该开展课堂讨论环节,在课堂的讨论过程当中,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的一些感悟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例如,教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时候,可以询问学生:“一个人想要成功,应该怎么做?”学生彼此之间可以将自己对于这个讨论题的想法和其他人进行分享,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以及经历的一些事情来表明自己的论述。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启发,同时也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经历,从而去逐渐完善自己的观点。对这篇课文的内容也可以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更加透彻地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讨论的方式,学生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宽广,使学生的感情升华到“原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去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讲述当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在课堂的讨论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分享自己,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对于整体的阅读教学有着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提取其中与学生能够产生共鸣的部分,展开针对性的阅读。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不断深化对于阅读的认识。同时要突出情感的体验点,以生活为方向,拉近学生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产生共鸣。并且在课堂当中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将这些想法和其他的同学进行分享,展示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交流中,让学生的情感彼此带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后教师适当对阅读进行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高效的小学阅读课堂。
*本文为福建省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研究课题《“润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NG1451-198)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