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的运用

2023-03-27 11:25:32秦露
考试与评价 2023年2期
关键词:剪纸美术创作

秦露

美术学科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绘画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美”的素养。美术学科的特点就是艺术化、实践化,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针对此,提出学生要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陶冶情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美术学科中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学科与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目标,然后提出教学策略,以具体案例《剪纸》为例阐述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应用”领域中。希望通过此将初中生培养成具有中华文化素养的创意型人才。

一、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目标分析

在初中阶段,美术“设计·应用”教学领域中的总目标为:学会设计,能够对手中的材料进行改造,创建出符合创作者心情的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够起到装饰环境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设计创作观念。

分析初中阶段“设计·应用”领域的目标,有几个关键点,第一,学会用已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第二,掌握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第三,通过工艺制作,达到改善生活的愿望。初中美术课堂不是专业的美术培训,所以对于“设计”这一方面,其内容不是很专业,只需要学生学会设计的基础知识,可以分类,自主设计简单的设计活动即可。同时在制作工艺的时候,还要学生主动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工艺制作,能够将生活环境与制作活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改善生活环境的目的。新课标对初中阶段“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提供些许建议,如运用民族传统纹样进行设计训练;了解民间传统工艺,搜集生活地区工艺进行鉴赏评价等。基于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设计·应用”领域结合,符合新课标对“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能教授学生设计方面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工艺制作的知识,通过动手制作,响应国家弘扬中国文化的号召。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教学策略

(一)渗透主题进行创作

主题创作指教师为学生规定主题,让其在主题的约束下,创新想象,发挥创意,将自己学习的设计方法与技巧运用到作品的创作中。教师在设计“设计·应用”领域中,为学生提供其感兴趣的元素材料,引导学生将传统与时尚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能力。但是制定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对学生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教师要挖掘好处,使用多种手段改正坏处,引入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深入课程,培养学生的设计水平。

以“设计·应用”领域课程中的版画课《书简精灵》为例,教授学生掌握版画的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方式。在课堂开始,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对上一节课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展示优秀作品,提出问题:“你認为这些优秀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整体设计与制作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将总结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注意。在赏析总结后,再拟定主题《我喜欢的生活元素》,让学生自由创作,此时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在正式创作前,教师要反复强调制作工艺作品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都完全掌握之后,再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反复强调板画中的“阴刻、阳刻”,关注画面的构图与最终呈现形式。

课堂中,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版画的制作方法后,全是由学生自由发挥,此时学生对新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有很高的兴趣,并结合作品创作思路,就可自主完成版画。另外,通过实践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随着制作出来的作品,逐渐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建立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

(二)积累与整合素材

素材是学生进行美术实践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义务美术教学还是专业美术教育,都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积累素材。结合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不同,需要学生使用的素材积累方向也不同。杜威教育理念中也讲述学生要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搜集学习创作的素材,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随时拿出来使用。基于此,需要学生转变对生活的态度,优化学习能力。

例如《漂浮的画》赏析课课堂的目标,就是通过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其建立观察生活的观念,并能在生活中主动搜集素材,为下一节课动手创作提供基础。课堂中,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导入,让学生观看扎染的过程,同时在教师的讲解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形式——“扎染”。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扎染”作品,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重点从作者收集生活素材的角度进行讲解。在学生了解扎染之后,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素材可以用来做扎染?”让学生自由讨论,搜集创作素材。教师布置创作作品的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在生活中搜集素材为创作做准备,如用简笔画记录场景。本节课教师灵活把握时间节奏,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展示扎染中的肌理,教师讲解后为学生布置在生活中搜集素材的作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量多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美术知识,然后制作出美丽的作品。

(三)呈现设计作品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学生的创作是关键,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创作出在生活中运用的作品。同时让之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理解都落实在实践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手工作品的创作,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以“指尖繁华”为主题,开展关于剪纸创作的兴趣实践课,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剪纸与刻纸的方法,学生针对自己的创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详细的模型,所以在实践课中,学生直接就会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进行动手创作,无需教师强力管理,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学生也会主动举手提问,在教师热心的讲解下答疑解惑。在此有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认真地完成第一幅作品。作品创作完成后,师生可以一同评出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装裱后参加比赛。

通过学生的设计、积累创作素材、实践创作三个环节,为学生创作完美作品提供条件。此不但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兴趣,还能内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教学案例

以“设计·应用”领域中的《剪纸》一课为例,在课堂中引入剪纸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要素。计划使用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实践应用三个流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剪纸的艺术美与包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会剪纸,创新创作的同时,建立热爱生活的意识。教学设计过程为:

第一,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非遗纪录片·剪纸》视频片段,让学生认真观看,了解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剪纸的由来,初步感受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地位。随着视频的观看,学生们知道了“剪纸”的含义,并知道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随着对剪纸工艺了解的深化,建立想动手操作的想法,为后期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教师创建活动情境“我国以前在遇到大的节日的时候,人们会在窗户上贴上自己的制作的剪纸,剪纸的风格多样化,下面我们来分析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剪纸作品。”然后呈现南北方的剪纸图片,让学生在赏析中比较两个地区剪纸的特点,如南方剪纸灵巧、图案密集;北方剪纸简洁、粗犷旷达。然后将南北方剪纸的特点整合,一同讨论总结剪纸的艺术特点,如灵动、简练、夸大等。通过此,让学生加强对剪纸艺术形式美的了解,为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艺术奠定基础。

教师为学生讲解剪纸的基本技法,如阳刻法、阴刻法、混合刻法,并知道使用阳刻法的时候要注意不同线之间的链接效果,其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更清晰。另外使用阴刻法能够让作品的整体性更强、外表清晰、造型更加充实。另外,剪纸的样式还包括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即使用单一颜色进行剪纸或者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剪纸(通过拼接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掌握剪纸的分类与技巧。

第三,制作展示。在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后可开展实践操作为学生们做示范,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讲清楚剪纸的主题与要求、方法,然后进行实物设计,总结剪纸基本步骤与要求。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为剪纸造型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剪纸夸张变形、简洁的特点。然后学生学会剪纸的方法后,学以致用,尝试自主完成剪纸作品。接着教师结合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点评,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中传阅,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剪纸过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教学成效分析

(一)推动学生素质的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是教育要点,其中包含的“人文内涵”值得教育领域传承与推广。随着教育领域对美术学科的重视,中华传统艺术与技艺已经成为美术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内涵培育学生素质也是美术教育中的主要部分。基于此,本文对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重点在于开展素质教育,希望学生通过美术课堂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设计学生们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然后融入到初中美术课堂中,激发學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了解其背后包含的人文精神,然后在创建作品的时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多角度着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进行创新,需要教师围绕文化进行教学,先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然后创建更好的作品。在此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灵感,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设计与制作新的作品,美化生活环境。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应用”领域中的运用,也需要有“灵感”来源,学生搜集感兴趣的素材运用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成长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的创意性人才。

(三)借助“设计·应用”领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从国家、家乡的角度出发。在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融合,让学生意识到规划未来人生计划的时候,国家的发展与实现梦想是可以统一的。实际上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科教育融合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以此能够为学生发展给予指引。总结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应用”领域融合,帮助美术教学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

综上,初中美术课堂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桥梁,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传承、发扬中国文化,还能让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在课堂中,学生不但能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还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一步的思考。在学生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到真正的传承。

猜你喜欢
剪纸美术创作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剪纸
剪纸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剪纸鉴赏
延河(2013年10期)2013-09-08 0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