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2023-03-27 07:22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5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李 青

(淄博市淄川区医院骨科,山东 淄博 255100)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为老年尤其是绝经后女性较常见的一种自发性病理性骨折,其将导致脊柱形态与稳定性的改变,可合并长期反复的慢性胸部或腰背部疼痛,严重时将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大小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均产生负面影响[1-2]。以往研究提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其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比例相对较低,且在发病过程中患者存在一定的代偿而骨折稳定性较高[3]。对于此类患者多建议药物保守治疗及佩戴支具等物理干预,但保守治疗耗时长、临床效果不确切。近年随着微创治疗的推广,手术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4]。经皮椎体成形术为近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影像学透视引导下进行微创穿刺,建立操作套管通道并注入骨水泥,在影像学引导下明确骨水泥的均匀弥散与填充,进而起到固定损伤椎体,明确病椎生物力学性能,确保其稳定性与承重能力的方法,其被认为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6]。本研究总结近年针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者40例。纳入标准:经骨密度仪检查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且影像学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腰椎骨折;入组时精神状况正常;年龄55~65岁。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穿刺部位感染、血行感染;精神异常;内分泌系统疾患;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对对比剂过敏;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存在禁忌证。入组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6~65岁,平均(62.10±2.90)岁;病程1~3个月,平均(1.30±0.50)个月;身高145~183 cm,平均(168.50±3.90)cm;体质量指数22.1~29.0 kg/m2,平均(25.40±2.20)kg/m2。入组前签署入组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入组者均先进行复位枕垫及康复训练,针对受损椎体下垫置复位矫正枕垫,并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垫入高度,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进行主被动肢体功能锻炼。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签署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同意书,术中患者取俯卧位,并于DSA透视下进行椎弓根体表投影,明确患椎位置并标记,完善局部浸润麻醉,选择患椎进行穿刺,使用引导针穿刺,并进行DSA透视下调整尖方向与进针角度,与病椎前1/3置入并建立操作通道。此时,需要避免出现下肢胀痛、麻木等神经根刺激症状,随后拔除针芯注射骨水泥进行填充,并及时行DSA引导明确骨水泥填充情况,针对无异常者注入骨水泥5 mL左右,在此过程需要进行DSA透视监测骨水泥扩张情况。术后进行常规抗炎干预,并嘱咐患者做好术后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比较手术前后手术临床效果指标,骨质疏松相关指标及炎症相关因子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内存在的并发症。手术临床效果指标主要包括椎体高度比、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的变化。其中椎管狭窄率计算公式为(正常椎管矢状径-伤椎最狭窄处椎管矢状径)/正常椎管矢状径×100%,伤椎高度比即与病变椎体相邻的2个椎高度之和的均值,Cobb角则通过CT角度测量进行计算。碱性磷酸酶成人正常参考值为45~135 U/L、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成人正常参考值为低于120 µg/L、骨降钙素成人正常参考值为4.8~10.2 µg/L。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成人正常参考值为5~100 ng/L)、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成人正常参考值为<10 mg/L)。并发症主要包括低颅压性头痛、神经根损伤、血栓形成和顽固性腰背痛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如椎体高度比、Cobb角、椎管狭窄率、碱性磷酸酶、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骨降钙素、IL-6及TNF-α水平)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手术临床效果指标比较 手术3个月后,入组者椎体高度比为(98.91±8.71)%,高于手术前(P<0.05),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分别为(2.61±1.61)°和(6.60±2.71)%,低于手术前(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手术临床效果指标比较(分,)

表1 手术前后手术临床效果指标比较(分,)

2.3 手术前后骨质疏松相关指标比较 手术3个月后,入组者碱性磷酸酶、骨降钙素水平分别为(50.10±12.72)U/L和(129.81±22.41)µg/L,均低于手术前(P<0.05),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水平为(5.81±1.91)g/cm2,高于手术前(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骨质疏松相关指标比较()

表2 手术前后骨质疏松相关指标比较()

2.3 手术前后炎症相关因子变化情况 手术1个月时,入组者炎性因子指标中的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88.62±23.72)ng/L和(63.73±15.73)ng/L,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炎症相关因子变化情况(ng/L,)

表3 手术前后炎症相关因子变化情况(ng/L,)

2.4 术后3个月内存在的并发症比较 术后3个月内,所有入组者仅出现1例顽固性腰背痛,未见术后低颅压性头痛、神经根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 讨论

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病变椎体的纵向高度受到外力刺激而被压扁,属于中老年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者最常见的一种脊柱骨折类型[7]。在发病后,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多以病变椎体后柱压缩而前柱压缩面椎弓正常[8]。临床骨折部位多见于T11和T12椎体以及L1与L2椎体,老年人群发病时多合并骨质疏松[9]。有研究表明,老年合并骨质疏松者发生腰椎压缩骨折的风险升高超过50%[10]。以往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药物干预、器械辅助物理干预以及功能锻炼等。然而保守治疗其疗程相对较长且疗程效果无法预测。近年随着生物医学与材料学的不断进步,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得以在临床应用[11]。经皮椎体成形术可通过穿刺针引导在患椎注入骨水泥,达到提高椎体稳定性、恢复病变椎体高度的目的[12]。

本研究发现,手术3个月后,入组者椎体高度比高于手术前(P<0.05),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低于手术前,提示针对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提高病变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降低病变所导致的椎管狭窄发生率。另外比较手术前后骨质疏松相关指标发现,手术3个月后,入组者碱性磷酸酶、骨降钙素水平均低于手术前,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水平高于手术前,证实针对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骨质沉积、缓解或逆转骨质疏松。同时比较手术前后炎症相关因子变化情况发现,手术1个月时,入组者炎性因子指标中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手术前,证实针对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最后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内存在的并发症发现,所有入组者仅出现1例顽固性腰背痛,未见术后低颅压性头痛、神经根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进一步说明针对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其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骨质疏松为临床较为常见的骨科内分泌相关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病理生理改变则以骨量的减少、骨微观结构改变、骨质脆性增高为主,进而发生病理性骨折[13]。针对老年合并骨质疏松者应引起临床重视,一旦出现反复腰背痛、运动障碍等,应该考虑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14]。

本研究使用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为脊柱外科较为常用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老年患者具有极高的耐受性[15]。在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对患者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同时DSA引导还可达到透视下注入骨水泥,进而有效提高损伤椎体机械稳定性与椎体强度,恢复病变椎体高度的目的[16]。针对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背痛情况,可能与骨水泥的直接细胞毒性产生的神经与组织损伤以及骨水泥置入后的聚合放热效应引起的热损伤等作用有关,且注入骨水泥可在加强椎体结构稳定性与强度的同时,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进而改善骨质疏松程度[17]。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提高病变椎体解剖稳定性,降低椎管狭窄率,逆转骨质疏松,减少机体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复方骨肽注射液配合仙灵骨葆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0例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