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操作实践 完成面积建构

2023-03-26 16:07徐宏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毛线周长长方形

徐宏

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观感知面积的概念,经历选择面积单位并进行测量的过程,理解面积的意义,从“数面积”走向“算面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拼摆过程,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本质?在猜想、验证等活动中,产生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需求,形成度量意识?在测量方法的比较、优化中揭示面积计算公式,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本期,我们讨论如何更好建构平面图形的面积。

如何利用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操作、交流、辨析中完成面积概念的建构,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度量意识和量感呢?

一、从描一描到涂一涂,体会面积与周长的不同

数学课堂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经历、在操作中感知、在辨析中建构,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周长,知道周长是物体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对面积的学习有铺垫作用。为帮助学生体会面积与周长的不同,更好地理解面积概念,笔者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

笔者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2个同样大小的树叶图片,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请学生甲描一描第一片树叶的边缘,请学生乙涂一涂第二片树叶里面的部分。隨后,笔者提问:“你们猜一猜,哪名同学先涂完?”学生猜想甲同学比乙同学先涂完。笔者组织学生观察甲、乙两名学生的描、涂过程,然后质疑:“两片树叶同样大,为什么一个涂得快,一个涂得慢,这是什么道理?”学生纷纷认为其中一个涂得多,另一个涂得少。笔者反问:“同样的两片树叶,为什么说一个涂得多、一个涂得少?”学生回答:“一个涂的是树叶的边缘,另一个涂的是树叶的里面。边缘涂的少,里面涂的多。”笔者追问:“边缘用数学语言怎样表述?”学生回答:“周长。”笔者继续追问:“那树叶的里面又是什么呢?”学生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表达,笔者解释:“我们要把树叶的里面涂满,比涂周长要花更多时间。为了更好地区分‘里面和‘边缘,数学上给‘里面部分也取了一个名字,叫‘面积。”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面积与周长的不同,对两者的差异有了直观体验,加深了对面积的认识。

二、从圈一圈到铺一铺,发展度量意识和量感

学生对面积量感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在实践操作中体会面积概念的内涵,从而完成面积概念的初步建构,发展度量意识和量感。

笔者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些粗毛线和2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选两名学生进行展示,让第一名学生用粗毛线圈一圈第一个长方形的边缘,让第二名学生用粗毛线铺一铺第二个长方形里面的部分,并让学生猜想哪名同学先完成任务。一名学生回答:“第一名同学用毛线圈一圈第一个长方形的边缘,圈的是长方形的周长,有2个3厘米和2个2厘米长,合起来是10厘米。第二名同学铺的长方形的里面,里面比较空旷,不容易铺满。”笔者提问:“如果要用毛线铺这个长方形的里面,有什么好方法?请同学们商议一下。”另一名学生回答:“我们可以把毛线剪成若干长度为3厘米的小段,用这些短线一根挨着一根地铺在长方形的里面。这样铺起来比较快。”笔者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请学生试着铺一铺。学生完成后,笔者引导:“在铺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发现?”有学生认为,铺周长就只需铺4根毛线,铺面积需要铺很多根毛线。笔者反问:“我们用很多根毛线铺出一个什么?”学生回答:“平平的四边形。”笔者及时肯定道:“这个平平的四边形就是长方形的面,这个面的大小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铺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体现了‘铺线成面。”

学生借助铺毛线的操作,合理演绎了从线到面的演变过程,既巩固了对周长的认识,又结合周长的线性特征演绎推理出面积的逻辑结构,从度量视角初步理解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为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打下基础。

三、从比一比到摆一摆,完成面积概念的建构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构面积概念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对面积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知道如何用面积单位去测量一个图形的大小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强化对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的认识,从而高效完成面积概念的建构。

在“比一比”活动中,笔者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和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并提问:这里有2个不一样的长方形,有什么办法能够很快知道他们的大小?学生回答:用尺子量一量。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完成操作后汇报交流。第一小组代表回答:我们小组测量了2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第一个图形每条边长3厘米,周长是12厘米;第二个图形有2个4厘米、2个2厘米,周长也是12厘米。笔者提问:根据测量数据,你们认为哪个图形大一些?学生一时分不清这两个图形的大小。笔者追问:我们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是比较它们的周长,还是比较图形里面部分的大小?学生纷纷回答:应该比较图形里面部分的大小。笔者追问:如何比较图形里面部分的大小呢?大家动手操作一下。学生动手操作后,分享了以下3种比较方法:①把2个图形放在一起,对齐比一比;②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再数出摆的个数;③根据量出的长和宽直接计算面积。

在“摆一摆”活动中,笔者让学生拿出若干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并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图形的长是几厘米?沿着长这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几平方厘米?一名学生回答:第一个图形的长是3厘米,沿着长这一排可以摆3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3平方厘米。笔者继续问: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他继续回答:这个图形长3厘米,摆了3个小正方形,说明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长的厘米数是一样的。笔者肯定了他的回答并提问:第一个图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回答:第一个图形的宽也是3厘米,沿宽可以摆3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可以摆3排。笔者引导:摆的排数与这个图形的宽有什么关系?另一名学生回答:摆的排数和这个图形的宽的长度一致,都是3。笔者继续提问:谁能说说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一共摆了9个正方形,我是用每一排的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乘3排得出的。

对于第二个图形,笔者以同样的方式引导,使学生明确:第二个图形中一共摆了“4×2=8(个)”小正方形。笔者继续引导:对比两个图形,摆哪一个图形需要的小正方形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学生都认为摆第一个图形需要的小正方形多,所以它的面积大一些。笔者顺势总结:“我们开始在测量长和宽的时候,测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发现第一个图形每排摆3个小正方形,可以摆3排,一共摆了9个小正方形,第二个图形每排摆4个小正方形,可以摆2排,只能摆8个小正方形。看来,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这样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直观感知面积概念的建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者单位:应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毛线周长长方形
毛线绕呀绕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你懂毛线的快乐
毛线大改造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