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定 田亚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深度挖掘文本和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等。笔者执教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祝福》时,把“悲悯”作为选点,通过逐层设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思维品质。
理解内容,注重思维的灵活性。“祝福”是江浙一带的旧俗,农历新年之前,有钱人家纷纷杀鸡宰鹅,烹制“福礼”,以供奉天神和祖宗,祈求来年幸福。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本该阖家欢乐,文中的氛围却让人感到绝望。教学时,笔者以“祝福中的绝望”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勾画找出体现绝望的词句,以实现对课文的基本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的学生认为小说末尾“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是反语,作者并非忘记祥林嫂之死,他是在表现对此的批评和无奈。有的学生围绕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从夫权、族权、神权、政权等角度分析,认为是四种无形的权力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她的绝望,以致悲惨的结局。还有的学生发现“我”作为一个新生群体回到鲁镇,发现辛亥革命发生后的这里仍是老样子,让“我”感受不到“新”的生气和力量。
挖掘新意,增强思维的批判性。尽管鲁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罪恶的鞭挞、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但他的表达不只是严肃、冷峻的,也有温柔、悲悯的一面。他把这种温柔、悲悯送给了《祝福》中的祥林嫂,送给了现实社会中这一类苦难的劳动妇女。基于此,笔者聚焦“绝望中的祝福”,引导学生反向思考,深挖文本,寻找作者的祝福点,推动学生对文本的多角度理解,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发现课文中有许多刻画祥林嫂神态的语句,如“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等。这些详细的描写是她命运的写照,也是作者悲悯心的体现,充满着对“人”的关切。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我”对祥林嫂冷漠,说话含糊不清,其实是怕造成不好的结果,有温情的成分。“我”与祥林嫂接触不多,却把故事尽量完整呈现,给她一些幸福时光;尽管这里的人麻木冷漠,“我”也不忘在结尾给予故乡人以祝福。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在悲悯地注视着这个族群,并把它刻画出来,以引起社会的思考,寻求改变。
广泛阅读,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要从研究作者和更多作品入手。笔者从“鲁迅的悲悯心”出发,让学生结合课外读物及补充资料讨论、思考,认识更加立体的鲁迅。有的学生找到《自嘲》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有的学生找到许寿裳对鲁迅的评价“举动言笑,几乎没有一件不显露着仁爱和刚强”;还有的学生提出鲁迅写《一件小事》是为了自我批评,他带着自责和悔恨引导大家向劳动人民学习,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他的悲悯之情。笔者补充并总结道:“鲁迅选择弃医从文是为了寻求更大的拯救,是他的悲悯心的体现。他把这种温柔和悲悯送给了《祝福》中的祥林嫂,送给了现实社会中这一类苦难的人。鲁迅的心一直是柔软的,或许是因为心中有悲悯、有同情,才让他产生对伤害者和压迫者的反抗。”
(作者单位:龚新定,赤壁市第一中学;田亚军,赤壁市教育局)
責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