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摘 要] 在大力实施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和教学目标之一。高中语文涉及范围广泛,对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意义重大,教师应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色,根据学生学情,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中语文;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一、高中语文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对学生个人、教师自身和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对学生而言,高中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把爱国、强国、报国情怀融入自己的成长过程,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其次,对教师而言,有利于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进行教学反思,丰富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对教师的长期职业发展大有裨益。最后,对社会发展而言,有助于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德育的作用,推动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善用课本教材,挖掘思政元素
“文以载道”是语文课一向就有的功能。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各种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具有思政教育渗透先天的优势。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时,要明确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明确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认知水平,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者补充历史背景来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
如《沁园春·长沙》,教材刚好将这一篇目安排在9月初,因此就可以作为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来讲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青年毛泽东的豪情壮志,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播放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北京大学聆听北大学子吟诵《沁园春·长沙》的图文信息,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盼,接着可以播放一段《恰同学少年》的视频,让学生对毛泽东的青春岁月有一个直观的了解。[1]通过了解一代伟人的青年时代,引导他们以伟人为榜样,乐于结交朋友,参加学生运动,坚定理想信念,关心国家大事。毛泽东诗词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浓缩和艺术载体。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里,毛泽东就提到了自己经常与同学一起结伴游玩、共同探讨国家大事,据此可以引导学生明白独木难成林的道理,要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引导学生明白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青年学子要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奮斗。
又如《氓》这一篇目,痴情、勤劳、善良、坚强的女主人公婚后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却遭丈夫的暴虐与欺辱,在彻底失望后,她清醒而坚强,选择决绝离开,此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的内容,谈一谈对婚姻的理解,让他们明白“夫妇和而后家道成”,男女平等、财产共有、救助义务等法律规定为婚姻关系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地位平等,相互理解和包容,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是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关键。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课文作为思政教育的案例进行拓展延伸,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政内涵,在德育中融合法治,让文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巧用作文教学,渗透思政意识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通过作文教学和训练来渗透思政教育。高中作文教学往往不只是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时政热点,紧密结合生活现象谈感受与思考的议论文。[2]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真题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北京两度举办奥运会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体现。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引导学生体会奥运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在一起。又如,2022年天津卷作文真题要求学生对“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发表思考和感悟,这则材料从三个方面列举“烟火气”的表现和意义:“家人团坐”“国泰民丰”“温情祥和”。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爱国、爱家的精神血脉,表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精神理念,同时也展现出国家富强的精神面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对激发考生思考应该如何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即从小我到大我,从小家到大国,守护“寻常”也是一种伟大。寻常生活即市井百态,中国的广大土地上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千万种风景就是真实的中国,“就是最美的风景”。而“最美”一词,将俗和雅相融,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智慧,把国家与个人紧密相连。
类似的高考作文还有很多,这类议论文写作有利于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作文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并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这也要求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有自己的感悟,能够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不同维度去剖析社会现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写作练习中。
(三)会用课外活动,拓展政教范围
广阔社会,也是思政课堂。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上好社会大课堂的思政课,让语文教学渗透思政教育变得更加广泛深入。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核心素养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开始前的时间,开展“课前演讲三分钟”活动,设置思政主题,让学生围绕社会热点进行演讲。[3]演讲主题应聚焦“德馨”“心健”“明法”“爱国”等关键词,在学生阅读指定书籍或观看影像资料后,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分享“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等心得。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另一个重要核心素养是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多项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打造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基地,依托校史学习、社团活动、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第二课堂”,构建实践育人“大场景”,通过合作编演微党课情景剧、红色诵读、红色故事书画展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深入教材和生活,联系社会“大思政”环境,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从课本教材、作文教学、课外活动中丰富思政内涵,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渗透,引导当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房国玉.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3):8-10.
[2]柯胜智.如何评价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137-138.
[3]兰田.探讨如何结合思政教育加强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