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志惠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层面发生着重大变化,行政企业或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或部门行使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基层组织,为国家创建服务型政府需求提供基础支撑。做好风险管控,可提升政府公信力,从而促进社会、国家的良好、稳定发展。对此本文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背景,深入开展分析工作,以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优化,风险管控能力改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防范;
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助推单位实现良好地运转,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和服务能力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短板,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对顺利开展管理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提升管理水平,應致力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提升,出台合理的风险应对办法,使内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结合制度经济学领域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提升单位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手段本身还不够灵活。由于世界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们的文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认识都出现了变化,单位在对内管理上也需要做出新的改变,探索采用新管理模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其中应做出的改变之一就是强化对内管理,立足加强风险管控从而提升内控工作管理水平,提前识别风险并采取行动,借助对风险的预判和管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管理。当前,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方面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交易类型和内容日趋多样,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风险类型也更多样。单位如何应对这种复杂的环境、合理控制风险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所以,立足风险管理强化和发展内部控制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可行性分析
从管理学层面考虑,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很多类似的特质。例如,两者都立足于公司的战略定位,有防弊性,体现了风险评价与合理控制等内容。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偏好、组合以及如何识别风险、开展评估以及所用的评价方法和采取的应对策略是能够用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换句话来说,基于风险管理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是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结合目前我们国家的管理水平,在理论和实务等领域已经形成了风险意识并且开始进行风险管理,整合风险管理和内控工作已经显露出了某种苗头。2008年,财务部联合其他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2年,财政部又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这对内控工作给予了政策支持。在实务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形成内控管理工作体系,中国联通和神华等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对企业内控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积累了典型经验。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工作要实现单位的最终目标,需要依托全员一同努力,借助于控制和约束措施来管理单位的各项业务,规避风险并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立足于风险管理的内控工作,是以管理风险为着力点,在发现风险的前提下,通过一些可行办法来管理风险,进而强化控制水平并整合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同内控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强化预防与应对风险的能力。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差异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和风险管理是有区别的。在管理范围上,内控工作的作用是提升工作质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等,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开展内控管理主要是以国家的政策、法规等为基础开展的。同内控工作对比,风险管理的涉及面更为宽泛,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内部控制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而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等一系列活动。此外,风险管理还涉及控制过程,比如预测、评估风险和合理规避风险,其牵涉面远远大于内控管理。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内控工作的质量同单位的稳定息息相关,想要进行高效的风险管理工作,就有必要开展内控工作。换句话说,风险管理若想取得较好的成绩,就需要内控工作也进展良好。风险管理的涉及项,在内控工作中都广泛涉猎并且是核心项。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在服务效能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保证良好地运转能力并提升经济创效能力,还必须扎实开展内控工作。内控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的质量。内控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单位管理风险的能力。在广泛开展内控工作并对其逐步改进的进程中,要能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隐患,要对内控工作持续进行完善。整体来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是保证风险管理质量最为关键的基础。
三、基于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性建设落后
当前阶段,我们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方面整体还处于落后状态,公布的制度有《会计法》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国家整体在内控管理方面还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国际上还处于下游水平。“会计控制”只是提供了一些基础的标准意见,但是伴随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面的扩大,内控风险也与日俱增,会计控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而且相关的法律政策也很匮乏。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在内控工作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就一定要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从而才能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我们国家的经济一直在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同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上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在风险管理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应对意识,风险抵御能力不强。结合现状,没有树立起最基础的风险管理概念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性问题,这不利于内控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立足社会的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预算控制缺乏科学性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控方面普遍存在管理薄弱的问题,做出的预算值往往和实际发生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是一种潜在的内控风险。此外,预算控制工作的开展还不够科学合理,在进行预算时,所编写的内容与最新的要求存在不相符的地方,实际使用的资金超出预算,这对于资金来说是一种浪费。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控,这对于确保预算的准确性是有积极作用的,让预算值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实际所需资金数量,进而为内控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内控体系不健全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单位在工作中存在管理宽松的问题。内部控制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连接性,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批复以及相关经办手续如存在由会计人员协助完成的情况,在财务工作的流转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单位的运营,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还有提升的空间,一个健全的制度应该是具备可操作性的,在制度体系中应当明确权利和责任,对所有的执行情况也应当进行记载,在健全的内控制度基础之上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内控工作。
四、基于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制度和培训建设
内控施行,环境是基础,制度是规范,培训是保障,要想进一步确保内控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完善内控环境,并且做好制度建设与培训工作。一要优化组织结构,组织架构是单位内控管理的先决条件,合理的组织架构设置不仅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化,实现战略目标。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责任等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二要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保证内控工作精准执行和贯彻落实。内控工作要最先在领导层面执行,接下来是管理层以及操作层,在操作层面又涉及设计层、制定层,要想保证内控管理全流程都具有指向性及操作意义,就要确保制度先行,再完善内控的执行力,这样就能为内控工作的全面推行建立起良好的基础。三要规范员工培训工作,在强化风险管控、提升人员素质等方面组织开展培训,结合单位职责及风险管控点制定培训内容,通过制度约束规范日常工作,让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并由专人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现状检验培训成果,将风险管控意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推动管理制度的完善,从而可以指引工作扎实开展。
(二)全面进行风险评价,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通过内控管理全面管控风险,所面临的难度很大,既要形成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还要对预算、收支和采购以及资产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开展翔实的评价。上述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风险隐患,所以要开展全面而完整的评价。首先,应当确定好目标定位,在评价中坚持重要性原则,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辩证地看待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分类确定考核评价指标和标准,制定评价办法,建立评价流程。其次,将内部管理评价与创效能力结合,使评价工作既能加强管理又能推动单位创效的能力。评价工作者要结合业务的具体情况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动向合理地转移风险。最后,完成评估工作后,进行内控管理要抓住關键环节,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层面进行动态管控,针对内控工作潜在的风险项要开展监督和警示,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借助现代化工具,如有突发情况会引发警示系统的提示,及时开展防控措施。
(三)强化管理,提升内部控制活动的合理性
控制活动是内控管理的核心,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领域想取得实效,就要加强监督,用多种方式确保控制活动的合理性。一方面,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制定相应的制度后还要对全流程的执行情况实时开展跟进,确保制度能够落实到工作的具体环节,这对于提升内控工作质量是有推动作用的。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监督、管控工作的质效,以求实现全面监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这是单位在内控管理工作上能够做到并展开合理尝试的重要事项,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风险,要尽早规避并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控,对意见和建议合理进行甄别。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预防和管理风险,确保日常工作能够顺畅推进,就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管理办法来应对风险,应当全面讨论并正确评价、分析风险隐患事件,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
(四)建立信息系统,提升管理质效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积极搭建信息系统,借助于信息技术,引入各种风险预警平台,在各项业务流程、预算、资产管理当中细化风险管理措施,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及分析,及早发现端倪。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回溯追踪并对类似事件做出预警,制定最为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合理转移风险并最大限度避免风险事件发生。通过系统共享信息,推动信息完成高效的传递,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这也是激发单位沟通活力的主要途径,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不会受限于职级和职务上的差异,同时,部门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不同的部门能够通过系统信息了解预算执行、内控管理办法等相关信息,也便于部门结合内控管理办法及时完善本部门工作。这种方式,可以让单位和部门以及不同的领导之间、领导和员工的沟通都能变得顺畅,使工作效率变得更高,切实发挥出内控管理的作用,提升管理质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在持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工作上也要与时俱进,同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切实完善内控工作的管理内容,尽最大努力提升内控管理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大,需要承担的社会使命感也应越来越强,要想完成其肩负的责任,单位要不断提升对内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内控管理的组织架构,努力让基于风险导向的内控管理工作能更为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夏娟.基于风险管理导向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财经界,2021(21):63-64.
[2]于露露.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3):64-65.
[3]陈立渠.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索[J].财经界,2020(5):47-48.
[4]宋华斌.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7):89-90.
[5]尹会燕.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