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丽 ,李广靖,陈棉
1.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教务处(保定 071000)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1],高校思政教育逐步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以专业课教学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以及包括辅导员、行政人员在内的全员参与教育培养的“大思政课”,三者相辅相成的高校思政协同育人体系[2]。其中,课程思政在协同育人体系中起着内联外达的关键作用,承担培养“德技双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使命[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后者注重理论宣教,前者则需重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意愿,需要柔性渗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如何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使学生实现价值情感的高度认同是课程思政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认识课程思政的性质、地位、特点,寻找课程思政合适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是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理论”[4]出发,分析课程思政的性质、地位、特点,结合自身教学体验,探索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5]。“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于一体,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然而,高校专业课教师由于其自身特点,普遍对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擅长,在思政教学方面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实践经验[7],因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常流于形式,趣味性不足、与专业结合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思政元素挖掘不足,系统性差[8-9],很多专业课教师面对课程思政无从下手,部分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分析研究课程思政切入点,有利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高质量开展。
邢文利等[4]提出“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理论”,将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分为内圈层(核心区)、中圈层(关键区)、外圈层(辐射区)。杜林等[2]借鉴并重构该理论体系,提出“思政课程”处于核心圈层,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主要特点是理论宣教,促进学生认知生成;“课程思政”处于“关键圈层”,向内联结“思政课程”向外关联“大思政课”,起到价值负载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生发;“大思政课”处于“辐射圈层”,其着力点是学生行为意愿激发,发挥行为塑造的作用。处于“关键圈层”的“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师、专业课堂为主要元素,立足但不局限于专业技术层面,结合专业特色和育人目标,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构成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柔性渗透、有机融入教学实践,达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载体,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10]。课程思政要素不能盲目灌输给学生,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立足专业,掌握一定的课程思政授课技巧,通过网络平台、教学交流等多种渠道获取课程思政素材,消化吸收,有效整合,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教学中,通过合适的切入点,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把控正确的教学方向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通过社会实事、历史典故等[11]激发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行为,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有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结合专业特点,将爱国主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主题融入课程教学,通过情感脉络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统一,解决二者割离的问题。
把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通过科学伦理教育,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且逐步形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天下的大格局。电影《中国医生》讲述抗击疫情的故事,将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使课程思政变得鲜活、生动[12]。
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将课堂教学、课后实践、实习、竞赛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发挥各自的魅力和优势,点面结合,多空间、多维度,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将所学的思政知识内化为价值感的提升。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大事件,例如冬奥会、抗疫等,引导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并逐步形成行为意愿。挖掘专业课中包含真善美的思政元素,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将古圣先贤的思想和事迹转化为思政素材,植入专业课堂,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的“以民为本”、老子的“无为而治”等思想[11],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故事等。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11]。通过非典、新冠疫情防控,冬奥会、冬残奥会等案例,让学生见证和理解强大的中国力量,从而生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三峡大坝、精准扶贫等教学案例彰显大国智慧。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使学生体会农大前辈爱国为民,坚韧不拔的道德情操,从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课堂教学可以植入一些优秀科学家的典型案例,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如:诺贝尔临终前将毕生积蓄捐出,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深入挖掘这些故事背后的思政元素及其内涵,结合专业知识讲好思政故事,增加课程思政教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觉领悟,将思政元素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
在“大思政”视域下,课程思政在思政育人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对培养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性质、特点及其在思政育人体系中的地位,深入探究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可使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为解决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互相分离的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