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策略

2023-03-23 08:18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实验小学方孝军
家长 2023年34期
关键词:家校培育协同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实验小学 方孝军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品格与关键能力,应对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校协同是培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和实践路径,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教育战略。在家校协同理念引领下的学校主导、教师引导、家庭教育、家校协同、自我突破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基本路径与有效策略。

随着物质条件、社会环境越来越好,学校和家庭可为学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只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大限度地提升在竞争中胜出的机会与可能,但愿望是美好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作为学习主体的中小学生,由于过度依赖外部环境,独立处理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发育不良,表现出不知道如何独立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平衡学习与休闲,如何处理压力和挫折,如何应对复杂的现实生活等问题,表面上的成绩良好,却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力、组织力、领导力、适应力、创新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反思过往做法、内在隐忧,家校协同合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负责任的教育,是在做真教育。

一、素养导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是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意涵与能力要求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空间、资源,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思想,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的能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管理能力表现为有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

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到尊重师长和同伴,遵守规则和纪律,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奉献,积极实践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些都是在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发自内心的自律与行为表达,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印证与自我修正,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过程也是学生良好品格的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人格的形成过程。

(二)自我管理能力表现为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哈佛大学教授柯比(Kirby)认为学习力是学习者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学习意愿、学习方法、创造性等要素综合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有机集合体。学习力的本质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学会管理学习动机,保持学生意愿,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坚持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成绩。

(三)自我管理能力表现为有利于组织力、领导力的培养

组织力、领导力表现为个人在一个组织、集体中能够有良好的品德,有了为组织、集体负责任的那份担当,为大家的利益甘愿奉献,不计个人的得失的高尚品格,还表现在有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担责的水准。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育就是要保证良好品格的形成,自律能力、协调能力、号召力的不断跃升。自我管理能力是组织力、领导力形成的前提与有效保障,而组织力、领导力的形成过程又会巩固、强化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表现在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上,学生核心素养是保证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让其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性,能够积极地面对社会变化和挑战,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未来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协同导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实践路径与有效策略

家校协同是培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和实践路径,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023 年1 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出“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一)学校主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体系建构

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演进,不确定性、复杂性日渐显现,这些挑战和压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个人素养,而个人素养既包含着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在自我管理能力支撑下的综合素养的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即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素质,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积极构建以学校主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为基础、以反思为机制的培育体系。

学校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是学生在场的主体性活动,只有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让学生站到教育教学的中央,有效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变被动获得为主动的习得,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消化的营养才能被学生吸收。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在学校课程设计、评价标准、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把学生这一重要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甚至自我设计,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热情,在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学校应当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学校应当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合作、社区合作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知识、经验和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学校应当建立有效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家校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支持、鼓励和反馈,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校应当构建以反思为主机制的教育过程。反思机制是引导学生反观思想、表现,矫正认知与行为的有效方式,学校应当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伴反思和师生反思等,让学生在反思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同时,学校应当提供多种形式的反思机会和工具,如日志、问卷、访谈、个人档案袋等,让学生在反思中制定、修正下一阶段行动目标和策略,从而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学校应当构建以协作为纽带的协同教育机制。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二者协同可以打通孩子教育的壁垒,实现教育功能的叠加效应,以学校为主导提供相对科学的规划,建设协同机制,确立明确目标,聚焦孩子个性特点,施加有效的影响,实现以自我管理为特征的能力增长与素养提升。

统筹用好社会资源,强化实践育人路径。学校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争取政府支持,主动加强同社会有关单位的联系沟通,统筹联络各类社会资源,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开发社会实践课程,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等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关键要素

教师是实施学校教育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科学有效引导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信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俗话说,要会做个“懒妈妈”,事事由妈妈包办,是培养不出一个有担当、能自立的孩子的。我们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兴趣和需求,不能一刀切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愿,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顺应与引导,而不是强加自己的观点和要求。教师应该信任学生的能力和潜力,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挑战性目标、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提升自主的学习管理能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具有挑战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开放性和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素养。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自己检查、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找出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制作等。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图表、文本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家庭教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责任主体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最大影响是来自家庭,父母不仅给了孩子遗传密码,也要给孩子行为密码,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持续的、长期的。因此,家庭要用“显性的”教育要求与“隐性的”行为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成长为自律、有目标、有责任感的个体,逐渐发展和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时间成本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是一样的,引导孩子根据学生目标与任务进行合理日程安排、时间安排,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任务列表,并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提升时间利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逐步养成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整理房间、洗衣服、做饭等。逐渐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家长要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监督任务进度和提供必要的资源,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机会。逐渐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让他们有机会独立决策和承担后果,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情景或情境,让孩子自己找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决策能力,家长有意识地在家庭事务、重要决策中听取孩子的意见,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决定能力。当孩子的意见被家长采纳,得到尊重时,孩子内心会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价值感。

(四)家校协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共育机制

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协作机制可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一致性,消减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盲目性,学校给予家长的指导可以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

共同设定合理目标。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与学生制定目标,并确保目标具体、可行和具有挑战性。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制定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学校和家庭应当定期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感。学校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建立网上家长学校等制度,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协同性。

(五)自我突破,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根本路径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素养导向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内省、自律、自我设计、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核心要素与根本路径。

提高自我管理的动机和水平。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情绪越强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制定个人目标,会更有动力去实现。许多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过往的学习经历缺少合理的引导,长期以来处于无目标状态,教师与家长引导学生建立人生规划,明确成长目标,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事务。首先,学习时间管理,合理地安排时间,包括制定优先级、设定时间表和遵守时间约定。提醒学生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其次,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独自完成父母为自己包办本应属于个人生活和学习中的事务,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最后,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独立思考,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自我监督与自我激励。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管控和评估。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情况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行为习惯。给自己设定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

自我反思与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定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行为,分析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可以通过写日记、进行小组讨论或与老师进行对话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逐渐培养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家校协同是整合优化学校、家庭、学生自我管理等多方力量,培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路径。学校要积极推动学生管理能力体系的全面建构;教师应结合实际科学开展学生自我管理的活动,激发兴趣、鼓励挖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家长则要主动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有意识、有计划地参与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工作中来;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基础,强化自我约束,确保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让家校协同作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推动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家校培育协同
家校距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