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梅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广东 广州 510080)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革新、发展需求的增加,中小学校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水平也随之提升,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复杂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具体实践环节中,因缺少时效性、畅通性的融合机制,导致中小学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对其办校效果、现代化治理能力带来直接不利影响[1]。
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中小学校资产与财务融合管理的可行性,立足于政策、体制以及内容三个基础,为两者融合管理给予指导依据,提高两者融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与分析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在融合环节中产生的各项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规范化的优化对策,以此来加深两者融合程度,建立健全多元融合模式,为中小学校可持续、稳定化发展、革新给予有利条件。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表示,加快新发展格局的建设速度,明确战略发展目标,推动数字中国的高效建设[2]。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需科学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各种财政数据信息与资源,促进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全方面、多角度贯彻与落实预算管理集中化、云平台等系统的搭建,最终构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资产存量统计、新增资产配置等管理的规范化、合理性,完善资产配置融入预算管理环节的闭环模式[3]。
由于国有资产作为中小学校履行职责、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调整与优化办学条件、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发展战略具有积极意义。在中小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更偏向于管控资产价值,资产管理则更偏向于管理资产实物,两者岗位具备分离性、不相容性,但是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
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均隶属于后勤保障部门,一般情况下两者均不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但是中小学校资产管理体量(即现存资产数量、年均增长资产数量)比较庞大,例如计算机、课桌、板凳等资产数量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位居前列,所以推动中小学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联合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且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对中小学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联合融合提出了规范化、原则性的要求,明确表示,各个单位应该保障会计账目记录和实际物品、款项金额相一致[4]。行政事业单位需推动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联合的有机结合,促进资产与财务融合管理,坚持实物与价值两者管理的密切联系原则。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需树立正确的业财融合观念,促进资产信息管理和预算、财务、决算等相关系统的紧密衔接。可见,国家政策的颁布重点关注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之间地位的一致性,为资产与财务融合管理给予有利的政策条件。
中小学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具备相同的体制基础,均严格遵守“集中领导”“分级负责”等管理制度。
一方面,对于集中领导而言,国家规定了中小学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均应该主动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统一监管下有序开展,且财政制度、规章制度、资源分配、业务领导均具备统一性特点[5]。在中小学校内部,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均是学校校长;且校长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员,同时财政工作始终坚持校长负责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对于分级负责而言,财务管理制度应采取分级管理模式,资产管理制度则采取归口管理、分级管理。虽然语言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其内在含义均指的是通过纵向分工、横向分工,开展协同管理方式。总而言之,管理体制的互通性为中小学校资产、财务融合管理奠定良好的体制保障。
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是同一类问题的两个不同表现形态,其中财务情况能够体现资产经营管理具体结果,资产情况能够凸显财务管理质量、管理水平,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中小学校需严格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统一规定,定期确定、评估资产,并做好资产的记录工作。
真实、准确反映资产运用情况,提高资产配置合理性、使用率,避免资产流失、损害等不良现象,始终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重要任务;同时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包含、被包含的关系,两者管理内容存在较多的交叉处、关联处[6]。其中资产配置管理、单位预算管理是彼此的前提条件、基础内容,资产管理效果会对财务管理科学性、有效性带来直接影响[7]。
换言之,中小学校需健全与完善财务成本分摊责任管理制度,对成本核算主体、成本项目展开科学的归集管理、配置管理,为资产管理给予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了增加收入、减少支出,需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率与利用率;保障财务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定时开展资产清算、核查等相关工作。综上,资产管理侧重于资产实物形态,财务管理偏向于资产价值计量、实时管理,推动两者有机融合是实践、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不理想
由于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存在信息不共享、信息壁垒等情况,且资产管理和统一支付、会计核对、预算监管、会计报告等相关系统存在明显的隔离,导致其逐渐演变为“信息孤岛”。
例如,资产运用部门需提出具体的采购要求,预算部门展开汇总、编制,再交由预算方案交由单位进行集体审核、决议,最后预算管理组织在系统或平台上对主管部门进行上报、财务部门对其审核与评估[8]。
在全部环节中,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均能够参与到资产审核、资产决定等工作中,当资产顺利运达、安装以及验收合格后,财务部门对其集中支付、报销以及审核,办理好对应的固定资产登记手续,此种情况可能会导致预算部门难以及时了解资产实际存量、资产异动情况,不能为资产合理配置、编制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且与日常管理精细化、细致化目标相违背。
2.多重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中小学校的国有资产所有权、监督管理权、占用权、使用权相互分离,各级财务部门主要对政策制定、资产审核批准、系统建设等整体性、综合性管理工作进行负责,教育部门则对该部门、直辖单位资产管理状况开展对应监督工作、检查工作;同时中小学校需贯彻、落实内部资产管控工作,主动接受上级部门、政府部门的监督与指导。由于多重管理人员之间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能为机会主义、“短视”行为等不良情况给予有利条件,还可能增加资产管理道德层面的风险性[9]。
此种“由段至段”的管理形式长时间受到云资产、财务等管理平台功能的约束,导致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难以及时有效掌握学校各种资产的运用状况,对中小学校各种国有资产年度预算采购方案的制定、报废核销等工作的时效性带来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最终导致资产管理、财政管理的监管职能、行政执法职能均有所衰退。
1.制定和执行之间的“两张皮”
由于教育教学需求、人员编制紧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小学校均没有设置专门资产管理部门,只是安排一位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开展日常工作,严重缺少会计、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优秀人员协同参与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环节设计工作中,不利于有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部分中小学校资产管理体制设计前,没有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论证等工作,和学校具体状况不能有效符合,与财务管理制定的衔接度、匹配度均比较低;或者采取“闭门造车”“生搬硬套”等方式,导致资产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最终造成具体制度和实际执行产生“两张皮”现象。
2.跨专业综合型管理人员资源较少
因为大多数中小学校自身跨专业的综合型管理人员资源较为紧缺,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两者具备先天性优势,且均隶属于学校后勤部门管理与监督,可能会导致学校管理者认为财务工作者能够同时兼任资产管理工作。
此种情况不但会导致资产管理逐渐演变为形式主义,还会严重违背不相容岗位应分离的内控规范条件[10]。推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两者融合和资产价值、资产实物管理并不存在任何矛盾之处,将两者融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校园信息的互通性、共享性,使得制度与制度之间连接更加紧密,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与利用率,而不是单纯地简化、减少后勤工作岗位与工作人员数量。
1.运用现代技术打破管理系统的信息壁垒,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
使用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消除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系统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同步性,为资产动态化管理给予有利条件。实现资产、财务两者管理的融合关键之处在于构建资产管理云端交流枢纽。
首先,资产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人员应该在云端枢纽中及时更新月度资产增加、流转、报废、折旧以及摊销等相关信息,并上传对应的影像材料,提交、推送。
其次,当流水顺利上传至云端交流枢纽后,系统便会自动生成“未读信息”,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应结合上传信息展开审查、确定工作,将流水进展程度同时上传至资产管理云端、核算云端中[11]。值得关注的是,资产报废审核、摊销流水需在财务管理结束初次审核后还应及时交由上级主管部门再次复核、财政管理部门审批后,才能够生效。
此外,资产云端、核算云端需定期(如月底或者年底)结合云端交流枢纽传回的数据、信息,依次明确登记账目,在核对无误后生成对应的报表,实现“两云”(即资产云端、核算云端)的双份报表审核工作[12]。在云系统自动化计算管理中,有利于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资产管理的安全性,提高资产运用的有效性。
2.推动资产管理、财产管理之间的有效联动
实现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两者之间有效联动的重点之处在于使用、优化现存管理平台、管理技术,重新塑造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化管理各个环节,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革新以往“由段至段”的管理形式,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端至端”管理模式的贯彻、落实。同时联动管理的核心之处在于使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资产云平台中信息、数据的前置化延展,扩张与丰富财务管理的支付、核算、预算等云平台之间的资讯接收功能。
分析其工作原理可知,主要是将中小学校内部末端设施、移动设备均粘贴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标签,通过充分使用各种信息移动传感设备的工作性能来实现“联网”;在此基础上,运用“平台即服务”部署方式,同步使用对应的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制度,利用最新的资产云管理平台,开展动态化检测、报警联动、协同调动指挥、日常维护与保养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资产与财务融合管理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
此种方式不但可以加快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融合速度,还可以突破中小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各级财政部门的多重阻隔,同时兼顾了三方对资产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监督所设置的指标、要求,梳理清楚中小学校的“家底”,贯彻、落实动态化管理工作,对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核对、摊销国有固定资产给予真实数据参考依据[13]。
在保障财务审核资料的真实性、整体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小学校领导层决策制定的合理性、长远性,推动“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三者的有机结合,保障资产管理与实物相符合、账目管理和账目数额相符合,最大化处理好采购盲目性、资产管理重复性等不足之处。
1.资产管理体制设计需和教育教学规划保持一致
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设计应该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规划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调整与完善,在优化环节中寻求创新之处。
其一,立足于资产、财务两者管理“抓手”,严格把关与控制国有资产“出入口”;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资产在分配、运用、日常维护、报废等诸多环节管理方法的规范化、系统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资产整体生命周期管控制度的执行质量、水平以及效率[14]。
其二,主动突破障碍,推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融合,细化部门预算结果,提高资产分配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有利于提升资产使用率,协同制定、明确资产专项采购内容、自身管理绩效考评,构建和财务管理相互配合的资产管控体制。
其三,深度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发展战略决策,将其融入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两者各个融合环节中,构建符合国家政策的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2.促进信息化、专业化综合型管理人才队伍的构建
信息化作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时代潮流,技术革新对于资产与财务融合管理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影响,促进信息化、专业化综合型管理人才队伍的构建已然迫在眉睫。
其一,资产、财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不但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需提高自身对云计算使用、大数据处理等各项技能技巧的掌握度,灵活使用各种资产数据应用方式方法,能合理应用各种财政一体化操作系统或者软件,梳理清楚资产管理与财政管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完全知晓其基本操作能力,具备比较良好的信息、内容分辨能力、筛选能力[15]。根据真实的数据、资料,整合与完善报表内容,做出正确、科学的职业判断。
其二,融合管理人员需切实掌握信息平台重点管理控制环节、风险节点,通过学习、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与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与风险意识。
其三,融合管理人员还需充分应用“云端”管理平台的诸多优势,结合国家财政政策、中小学校校园环境的改变,及时寻找出平台潜在的问题,优化与完善平台功能,保障系统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资产采购与绩效考核评价整体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财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立足于现代平台的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的支撑,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与规则制度等配套建设的完善,结合中小学校办学基本理念、实际状况,通过采取运用现代技术打破管理系统的信息壁垒,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推动资产管理、财产管理之间的有效联动;资产管理体制设计需和教育教学规划保持一致;促进信息化、专业化综合型管理人才队伍的构建等优化路径,推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小学校国有资产由以往“碎片化”管理逐渐演变为“整体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朝着资产和财务融合管理目标进一步延伸,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保障中小学校的可持续、稳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