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如何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优化财务管理

2024-01-31 02:49王晶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35期
关键词:清查环节资产

王晶

(辽宁省铁岭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辽宁 铁岭 112000)

在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背景下,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不同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更加具有可比性,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公开。事业单位在执行新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新制度下的各项要求。但是由于新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更高,部分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水平具有一定价值。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

第一,优化了会计核算模式。在新制度实施的背景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形成了适度分离和衔接的关系。从分离的角度来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包含的要素不同,采用的核算基础不同。财务会计形成财务报告,预算会计形成预算会计报告。从相互衔接的角度来看,二者在同一个会计核算体系下实现协调与统一,信息能够得到充分集成,借助平行记账方式将现金收支与预算管理相互结合,并通过对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之间衔接,揭露财务费用和预算支出的差异。单位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充分满足决算报告编制要求,并借助权责发生制形成更加客观、准确的财务报告,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形成规范的管理措施,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

第二,对不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统一。在实施新制度之后,对原有医院和医疗机构、学校与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会计制度进行统一。在会计核算以及报表项目方面,不再对不同单位进行区分。在核算方面保留了部分项目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项目,结合不同单位业务的共性,让制度实现了整合,极大程度提高了不同单位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让不同单位的财务信息交流得到保障。

第三,财务会计的功能得到了改善。在新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后,财务会计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环节形成详细的核算机制。在核算会计方面收入和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并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1]。同时单位建立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折旧和摊销的方式,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单位的管理情况。此外为了明确自主研发的研发成本,新制度还增加了研发支出的科目进行核算。新制度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核算情况形成的管理体系,让核算范围更加细致,并且规范各项管理行为。

第四,会计核算的功能得到完善。从新制度改革的视角来看,对预算会计的各环节做出了调整。原有的预算会计仅需要对收支的信息进行核算,新制度不仅要求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开展核算,还要按收付实现制开展核算,有利于避免原制度对收支虚列的问题。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将现金收支的情况纳入会计核算管理的范围。

二、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的不足

第一,财务人员对新制度适应能力不足。在新制度背景下,部分单位未认识到新制度的重要价值,单位的管理层没有主动配合制度的实施,在单位内部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财务人员也不具备新制度实施的能力,影响了新制度在单位内部的贯彻落实。

第二,存在资产账实不符问题。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长期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事业单位长期未对资产进行详细清查,资产的信息无法被准确体现,影响单位对各项资产的规范化管理。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风险。单位在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中要形成科学的措施,优化管理体系。但是部分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存在问题,未形成相应的管理规划。例如在资产的采购环节,存在采购之后闲置、低效的问题。在资产的日常管理环节,存在折旧信息不准确,账面价值不合理等问题。同时部分单位不重视资产的日常管理,没有根据资产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的维修、保养情况监控资产状况,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四,资金管理流程不合理。新制度背景下对资金管理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位要确保资金得到规范管理。但是部分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未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对各类资金进行规范控制,影响了单位工作的开展。

第五,预算绩效落实不严格。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时,要针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绩效管理的要求。但是部分单位在预算管理的流程中,未形成严谨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预算绩效目标无法按照预期要求顺序达成,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风险。

三、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确保人员适应新制度

事业单位的人员是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对于单位的各项工作都有决定性作用。为了确保单位适应新制度的各项工作要求,单位要在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新制度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新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单位要形成全员重视新制度的文化环境。新制度的实施并不是单一对财务部门产生影响,还会对单位的各部门都产生影响。例如新制度对资产等相关环节的管理要求更高,只有各层级人员都配合到其中,主动落实新制度开展管理要求,才能确保单位的各项工作合法合规[2]。

首先,充分提高单位管理层对新制度的重视。单位管理层在执行新制度的背景下,要全方位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结合新制度的要求对财务管理的制度和文件进行更新。单位在开展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中,要形成良好的规范性意识。单位管理层要带头学习新制度的各项要求,认识到新制度的重要性并与财务部门共同牵头,设置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规定,并要求单位的全体员工严格执行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跟进,分析各项预算执行的状态以及工作开展的效果,让人员深刻了解新制度的目的以及新制度能够给单位带来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

其次,单位的财务部门要提高财务人员素养。单位财务部门作为实施新制度的主体部门,在管理的环节中要积极接受新制度方面的培训,了解新制度对不同工作带来的影响。同时单位要组织财务部门定期开展学习,包括学习新制度的要求及上级管理部门的文件,确保财务人员能够主动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自身的工作能力、业务能力。在此过程中,单位要针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并建立问责机制,分析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素养以及在工作流程中各项规定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二)全面清产核资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要求事业单位全面了解自身的资产,因此事业单位要进行全面清产核资。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环节中,产生账实不符的问题且账实不符的差异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清产核资不到位产生的。为确保事业单位对自身的资产情况形成更加清晰地认识,掌握闲置的资产,为资产预算与配置做好准备,单位要落实新制度的要求。单位在主动配合上级管理部门对单位的各类资产进行清查的基础上,还要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方案。

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清查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带头并由财务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其中,对单位资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员工要积极配合清查。其次,单位在开展资产清查时,要明确具体的步骤和计划,落实资产清查的时间安排及顺序安排,结合不同资产的类别,按照责任归属、使用情况等逐一对登记簿、明细账等进行核对。单位不仅要清查资产本身的情况,还要详细分析资产的记录情况以及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最后,完成清查之后单位要详细登记资产清查报告,并由资产责任人、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签字,确保清查报告真实准确。在清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要再次核对,分析是否确实发生管理的问题,并执行反馈追踪机制。对于发现闲置、低效的资产要及时进行处置,避免发生资产长期闲置、低效的问题。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第一,完善资产预算管理。首先,单位要全方位了解资产的情况。单位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对单位资产形成详细了解,为后续的预算编制做好准备。各部门要将本部门的资产使用需求上报财务部门,并由财务部门组织对预算进行研讨,分析相关固定资产是否有必要进行采购。针对重大支出、重大项目要进行详细讨论,将采购分析明确到具体的环节及安排。通过形成固定资产配置申请计划表的方式,逐一对资产的情况进行审核,审核不通过则及时进行调整。通过明确预算控制的要求,确保相关固定资产的采购确实有必要。其次,在编制预算环节中要针对相关采购的必要性进行监督和分析,判断是否能够通过共用的方式解决采购的问题。例如对于扫描仪等设备,单位可以通过在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共用来避免采购。

第二,详细登记固定资产的信息。首先,单位在对固定资产完成采购之后,所有的固定资产要得到清晰记录,确保固定资产的登记簿、明细账相关信息准确。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环节,都要确保所有信息得到清晰记录,包括领用、调配、维修等环节,形成详细、清晰的账簿信息,确保相关信息可追溯。同时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还要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定期进行对账,核对相关信息,防范资产流失的问题,确保资产的信息准确,为决策提供依据、支持。

其次,建立合理的折旧方法。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折旧准确反映出资产价值的变化。在新制度实施的背景下,单位财务人员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工作,详细开展固定资产的核算,并对资产准确核算折旧。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分析是否有统一的标准和折旧率。若有统一的标准,则按照标准开展折旧;若没有统一折旧标准,根据其使用实际情况和使用状态,在多方面论证以及集体探讨基础上开展折旧。

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在新制度模式下,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单位的固定资产有详细的卡片,全面记录固定资产的各类信息,方便日后进行操作。为此单位要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对其信息进行分析,将各类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从而确保单位能够详细掌握固定资产使用的状态。同时单位要针对固定资产使用的情况制定反馈机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定期对资产使用的情况向财务部门进行反馈,包括资产的功能是否完备、资产报修情况、资产使用效率等方面信息,以确保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资产的状态。

同时单位在资产使用环节中,要分析资产是否需要进行维修。对于专业设备或高价值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在维修时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相关资产能够正常使用并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单位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环节要重点分析资产的情况,分类别对各类资产进行管理,避免人员擅自处理资产的问题。在资产完成维修之后,要针对资产的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分析资产管理的情况,对于反复出现故障的零部件还要进行标记,在后续分析是继续维修还是直接更换。

(四)改进资金管理流程

在新制度背景下,对单位各项资金控制力度更大,不仅要重视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还要重视资金管理的效率。单位要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资金使用的效率情况以及是否可能会产生重大风险。单位在对资金的风险进行分析时,要结合以往年度的经验判断潜在风险。特别是单位之前出现过的重大风险,要以建立案例库的方式进行详细检查,将资金管理工作的经验予以记录,将不同风险环节的控制要求落到实处[3]。

例如单位可以通过检查以往年度的资料,分析资金管理流程出现风险的成因,并判断如何在新制度背景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监控以及防范,形成更为科学的授权审批流程和量化分析机制,规范资金管理活动。单位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各类资金的妥善管理,形成对资金管理程序的科学控制,确保资金都用到最需要之处。

首先,单位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要严格控制现金流量的情况。单位在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时,要与预算相结合,落实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监督等环节的措施,确保收支平衡。其次,在资金的收付管理环节要保障资金得到规范管理,对每笔资金做到详细记录。例如在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环节要严格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和催收,对于无法收回的款项做好减值准备。

(五)强化预算绩效控制

在新制度的背景下,对单位资金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为确保单位资金得到规范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单位要严格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单位在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环节中,要重点针对单位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管理流程是否存在缺陷,预防使用环节出现不符合绩效导向的流程,对于不符合新制度要求的工作要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首先,在执行预算绩效控制时,单位要明确管理过程中的重点环节,确保资金流转环节安全以及得到科学控制,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措施。单位要分析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检查各项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绩效导向以及管理流程要求,对资金使用的情况进行控制,包括分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确保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的绩效目标。

四、结束语

新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而言是一次重大变革,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让会计核算模式更加科学,并让预算管理机制更加合理。新制度实施的背景下,要求事业单位建立结构清晰的财务管理体系,全面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积极应用新的管理要求,转变单位管理流程,让财务工作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清查环节资产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