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铭兰
(杭州和诚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的科技水平,虽然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起步较晚,但国家政策层面不断给予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保障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由技术人员担任,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无形中消耗了企业成本。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要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逐一梳理,对不必要的费用开支进行及时控制,“把钱花在刀刃上”,提高企业综合成本管控能力。以成本管理作为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的主要途径,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良性循环。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结果反馈等几个重要环节,是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系统性管理活动。全面统筹企业的各项费用开支,采用各项成本管理措施控制经营风险,更好地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现阶段的成本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成本节约,而是强调成本管理的战略性。成本管理的重心已经由事后的成本核算转移到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协助企业全方位驾驭成本形态、获得成本效益[1]。
高新技术行业具有高收益、高风险和高投入等特点,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在前期研发阶段的投入成本非常高,且价值产出周期长,企业还面临着研发项目成本归集分摊的难题。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较快,产品寿命较短,由于科技创新速度快,导致成本消耗加大。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投入具有持续性特征,为了获得高收益,除了在资金方面需做好供给,还要加大对技术和人才的投入,这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较重的管理压力。
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内部控制力。高新技术企业的效益主要依赖科研成果转化,而长期的研发活动意味着企业必须承担该期间的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在此阶段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很可能因资金短缺或资源供给不及时造成研发停滞,引发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加强成本管理的前提下,企业可有效保护知识产权、规范验收成果、缩短项目周期,在降低费用开支的同时提高企业综合内控水平[2]。
二是推动研发设计工作开展。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将产品的存储方式、人工工时、研发和生产工艺等内容均纳入成本控制范围,在考虑经济性的基础上优化产品设计方案,从而有秩序地推进研发设计工作开展。
三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任何形态的企业只有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才能稳健经营,高新技术企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科技兴国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平衡好投入产出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反应极其灵敏,产品升级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工业企业,在科技迅猛发展和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成本用于新产品研发,若企业的成本测算方式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结合,就会导致成本测算结果发生较大误差,不利于成本管理[3]。
传统工业企业的成本支出主要集中于制造环节,其他环节的成本消耗较少,所以该类企业只需将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制造加工方面。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80%以上的成本支出都用于研发设计和售后服务环节,制造成本较为低廉。但部分企业对研发和售后服务费用的成本控制目前还有所不足,没有及时优化产品的服务体系和研发流程,未能在重点领域节约成本并培养竞争优势,对成本费用构成和管理重心判断模糊,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达预期。
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不具备专业的企业管理理论,缺少必要的价值链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和优劣势分析等。成本管理数据的收集不全面,成本支出策略片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与市场间表现出一种信息孤岛状态,过度关注内部的技术研发,独立于供应链,非常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同时,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谈判技能,需要对技术、业务、财务等多个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储备,但大部分企业目前缺少该类综合性的成本管理人才,成本管理仍停留于事后的会计核算模式,无法通过成本管理与上下游合作企业展开深层次信息交互。
内部环境是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扭转和控制的各类因素,比如企业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方式等,这些内容与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着企业成本管理分工、成本分析等各项活动。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改革中,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充分分析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判断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以此来优化产品服务体系并开展必要的技术创新[4]。
外部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企业所处的国家、地域不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台政策的导向就有所不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如能源富裕的省份,就非常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就地取材”,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运输成本。
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企业,其技术创新力对高精尖人才的依赖性非常强,因此国家文化程度或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影响较大,若企业的人才质量不足,技术创新力不足,必然导致大量的成本损耗,不利于成本管理。技术因素主要指生产方式、生产对象以及生产工具等的变化情况,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也非常重要。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阶段的竞争战略会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成本竞争战略被分为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和目标集中战略。比如企业在成熟期时,规模扩张和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企业会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加大投资,大范围占据市场资源,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难度较大,需要企业按照真实的管理需求适时地改变竞争战略,否则很有可能因盲目扩张而导致资金链问题。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竞争战略不合理的问题,没有与内外部环境相结合,导致企业的投入产出失衡,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如图1所示,为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关系图。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共同作用于竞争战略的选择,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对内外部环境和竞争战略因素发挥着战略导向价值。只有夯实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应对环境变化,才能清晰选择竞争战略。
图1 影响战略成本管理的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高新技术企业应将产品生命周期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需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基本阶段。这代表着新旧产品之间的迭代是必然现象,一款产品无法永远畅销,企业应针对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成本管理策略。
以产品的引入期为例,企业应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市场营销,拓宽营销渠道,打开产品知名度,以规模扩张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在产品逐渐发展至成长期和成熟期时,企业应将收益投入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中,确保该类产品面临淘汰时可及时向市场提供新产品。对衰退期的产品及时清理库存,避免成本资金占用。
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应深入分析自身所处环境,可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技术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内容全面把握,深刻了解企业的优劣势。企业应全面收集内部成本信息和竞争对手经营情况,判断自身薄弱环节并予以弥补,发现外部威胁并予以规避,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全方位实现成本控制。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良好,用户需求逐渐多元,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涌现出大量的先进技术,这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改革机遇。企业应将战略目标与成本管理目标充分调和,在市场规模扩张中改善成本控制方法,使成本控制手段渗透进业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基于自身财务状态和其他条件,基于企业的竞争战略调整成本管理的重心[5]。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应优化外部价值链,减少恶性竞争导致的额外成本。在过去,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是“追随者”的角色,企业在市场中规模占比较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的话语权和知名度有所提升,自主研发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已经逐渐培养起较为稳定的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应主动优化外部价值链,主动探索提升产品质量的路径,分析市场购买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拓宽销售渠道,改善营销策略,收集市场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工作。对售后服务模式加以创新,通过不断增强客户的获得感来塑造企业形象,注意让渡价值,带领整个行业走向良性竞争,降低管理成本。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应着力打造企业价值链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过程中,应积极与价值链涉及的企业建立密切的沟通关系,尽量建立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签署战略协议,促进协作研发和成果共享,以开放包容的原则增进彼此的了解,定期举办合作论坛,积极吸纳其他企业加入战略联盟,共同对市场进行进一步开发,达到成本节约金额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最后,高新技术企业应优化内部价值链。一方面,加强成本分析。对企业的各个费用开支环节展开深度分析,对价值链中的薄弱单元加以改进,从而提升整体内部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效应;另一方面,除了对技术、产品等关键环节的关注外,成本管理也需要内部人才的配合,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的价值链展开分析,不但着眼于内部技术人才和财务管理人才,也要放眼到市场上的人力资源供给中,不断扩充企业人力资源数据库,为成本管理改革赋能。如图2所示,为高新技术企业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实施的内外部价值链框架,供参考。
图2 高新技术企业基于价值链建立的成本管理路径
高新技术企业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增强企业成本控制执行力:首先,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建设是确保各项成本措施有序执行的重要保障。企业应明确现阶段成本管理需求,明确界定不同部门和岗位在成本管理中的责任分工,梳理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对旧有的成本管理制度内容进行优化,建立新的成本管理工作标准,简化财务审批和反馈流程。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使企业全员提高对成本管理改革的重视,强化配合与参与意识[6]。
其次,应用成本管理信息化模式。成本数据的分摊与归集是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难点之一,除了对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等方面的标准化设置,企业还应尽快促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式转型。将成本管理信息的收集、统计与简单核算由管理系统承担,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转移到成本预测、成本风险分析和成本控制策略的制定等,提升成本管理工作效率。
最后,优化成本管理组织架构。健全的组织架构是也是保障成本控制执行力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应优化财务部门内的岗位分工,要求专人专职负责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统筹,将成本管理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预算职能等相互独立,赋予成本管理岗位人员一定的财务决策权,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者的战略决策。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秩序性与规范性。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成本管理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基础,为企业的综合运营注入活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风险防御能力。从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现状来看,其成本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分析、成本管理策略等方面均存在薄弱之处,这会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损耗,不利于企业加强现金流控制。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建立内外部价值链,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成本控制执行力,开展案例研究,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查漏补缺,提升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