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诗蓓
[摘 要] 数学教学不是一些呆板的、教条的、无味的知识传授。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多重数学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以促进其获得深度体验,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文章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创设多重活动,让学生获得深度体验。
[关键词] 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深度体验
传统教学,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获得很好的学习体验。事实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的身体、思维和情感都投入数学探究活动中,才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深度的体验,也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此,教师应该创设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建构性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深度体验。本文将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创设多重活动,让数学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获得深度体验。
一、具体教学过程
1. 活动导入,引领渐次深入
师: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学生七嘴八舌地进行推荐)
师:那我们想一个办法来考验一下,看他(她)到底能不能称得上大力士?(教师请出大家推荐的大力士,并另外找出一胖一瘦两名学生)
师:请大力士同学分别抱一抱这两名学生,抱完之后说一说你的感受。(该学生用丰富的描述表达抱之后的感觉)
师:那你知道这个胖一点的男生比瘦一点的男生到底重多少吗?(学生摇了摇头)
师: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
生1:可以用秤称一下。
师:嗯,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秤。
……
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意愿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总是会本能地参与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新颖有趣的数学活动,在课始就让学生兴趣盎然,将数学探究逐步引向深入,帮助他们一步步抵达知识核心。以上环节中,教师以趣味性游戏导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使得数学课堂瞬间变得生机勃勃,水到渠成地过渡到认识“秤”的教学上。
2. 初识盘秤,兴趣盎然
师:现在你们可以看到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秤,请大家深入观察,并说说你能看到什么。
生2:上面有字母。
师:什么字母?
生2:kg。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那kg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呢?
生3:我知道,是千克。
师:非常好,那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4:还有数字。
师:不错,那你们认识秤吗?(大多数学生都点头表示认识)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这些物体重多少千克。(课件出示图片,学生一一回答)
师:那这个呢?(教师出示一张秤盘空但秤盘上的指针对着10千克的图片)
生5:10千克。
生6:我觉得是0千克。
师:为什么呢?
生6:它的指针指向10千克只是说明这个秤最多可以称10千克的物品。
师:太棒了,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大家认识秤了吗?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称一称”的活动吧!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认识盘秤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之后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做准备。在这一环节的探究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盘秤,同时也对千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认知经验,为后续实现从实际水平向着潜在水平的跨越助力。
3. 多重活动,深度体验
活动1:称出1千克的物体,一个要求是同一种物体,另一个要求是数一数所称物体的个数。
(学生按照要求一一展开活动,气氛火热)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展示你们在活动中的收获。
生7:3根香蕉约重1千克。
生8:4个苹果约重1千克。
生9:2个果冻约重1千克。
生10:4个梨约重1千克。
生11:8个苹果约重1千克。
师:对于以上结果,有什么想法吗?
生11:同样是1千克的苹果但个数却不相同,个头大的个数少,个头小的个数多。
师:说得非常好,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下面请每个小组的组员掂一掂你们称得的1千克物品,切实感受1千克的重量。
活动2:你们想知道这些面粉有多重吗?下面我们一起称一称。(师生共同操作,称得面粉的质量为1千克)
活动3:下面邀请一名学生上来参加一个小游戏。(生12自告奋勇地进行游戏)我们将1千克的面粉放在生12的左手上,下面请大家排队依次将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他的右手上,当两只手上物体的质量差不多时立刻叫停,看一看生12能不能准确感知出1千克。(学生兴奋地开始活动,生12很快叫停,有学生自告奋勇地帮忙称重,果然与结果相差无几)
活动4:老师两只手上各有一个物品(左右手上各有包装相同但体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你们猜一猜哪个重?
大部分学生觉得大的那个重,但少部分学生对此有异议。
师:谁来掂一掂?(学生又一次兴致勃勃地进行尝试)
师:既然无法判断,那就请大家称一称吧!(学生展开活动,很快得出结果“都重1千克”)
师:都是1千克,就说明它们一样重。通过这个游戏你有何想法?
生13:物体的外观并不能決定它的质量,我们不能受到外观的迷惑。
活动5:这是一个大西瓜,你们猜一猜它有多重?大家可以掂一掂。(学生在掂量后七嘴八舌地猜测,有的猜3千克,有的猜5千克……)
师:我们还是一起来称一称吧……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教师设计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去称和掂,切实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以获得初步感知;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让学生在称和掂之上进行猜和思,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这里,教师从简单的活动开始,设计这么多有趣的游戏,引领学生感知和体验,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知1千克,从而逐步形成更具数学内涵的交流,最终形成对千克更深层次的认识。
活动6:用桌子上的电子秤称一称花生米的质量,并说一说1粒花生米约有多重。
(学生在认识电子秤之后,通过称得出1粒花生米约重1克)
活动7:用桌子上的电子秤称一称5粒、20粒相同规格花生米的质量,并想一想200粒、1000粒相同规格花生米的质量。
(学生最后得出1000粒相同规格花生米的质量约为1000克,并得出1000克=1千克)
活动8:掂一掂,再猜一猜橡皮擦、铅笔等学习用品的质量,并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你猜得准确吗。
设计意图:教师巧妙地设计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再来体验“1克有多重”,自然而然地引出“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无形中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4. 应用拓展,深化认知
课堂练习:在括号里填“千克”或“克”。
①张老师的体重是51( );
②1枚硬币约重3( );
③1袋盐重50( )。
师:下面,让我们来称一称课始大力士抱过的两名学生的体重,好不好?(教师取出一个体重秤,分别称出两名学生的体重,并板书在黑板上)
师:下面看谁最先口算出两名学生的体重差是多少?
生14:12千克。
师:体重差距有些大,看来我们还是要均衡营养,加强锻炼,才能让身材更标准!
师:本节课中,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最后,请大家用一句话简洁表达感受。
……
设计意图:教师以简单练习深化学生的感知,并以与课始相呼应的称体重活动结束本节课,最后让学生谈体会和感受,使得学生对数学探究由具体走向抽象,由现实逼近本质,让学生获得最真实、最深刻的活动体验。
二、教学感悟
数学教学不是一些呆板的、教条的、无味的知识传授。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多重数学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发现、探究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发展数学应用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多重数学活动中学数学,才会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以获得深度体验;也才会使知识在多重数学活动中升华,智慧在多重数学活动中闪烁。关于多重数学活动的创设,应努力做到“三个相结合”:一是做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二是做到发展智力因素与发展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三是做到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课外活动相结合。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的新方式、新理念、新教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以学习方式为特征的课程改革更是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特别是应运而生的深度体验,不仅以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其能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还以其生动活泼、入情入境、多姿多彩的特点,越来越深受学生的喜爱。
然而,如果蓦然回首,我们就不难发现,很多数学教学少了一些朴实,多了一些花哨;少了一些清静,多了一些热闹;少了一些感悟,多了一些迷茫。导致深度体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追求花架子,使学生身处“戴着镣铐跳舞”的尴尬境地。
为了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货真价实的深度体验,使数学教学蕴含灵动的生命力,对于创设多重活动,促进学生深度体验,要有四种清醒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深度体验的源泉,是学生的生活。生活既是实践的基石,又是发现的源泉,也是感悟的沃土,更是体验的平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捕捉和发现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打造丰富的、生活的、有趣的数学课堂,推动深度体验的活动进程,使数学教学能真正给予学生一种积极、主动、愉悦的深度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课前认真预习,为深度体验提供土壤;二是亲历生活片段,为深度体验夯实基础;三是合理重组教材,为深度体验扫除障碍。
其次要认识到:深度体验的载体,是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是催生学生情感的有效机制;情境的创设,能促使学生触景生情。学生的触景生情,是指学生进入某一实际的情景,或接触某一模拟的情景,或头脑中出现某一想象的情景,激发起深度体验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诸如录音、幻灯、投影、视频等多媒体都可用来辅助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创设生活情境,点燃学生深度体验的热情;二是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深度体验的兴趣;三是创设音响情境,渲染学生深度体验的气氛。
再次要认识到:深度体验的追求,是生活的回归。生活的回归,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活的回归,是当下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和体验生活。数学教学回归生活,不但是数学教学的本质需求,而且是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数学教学,只有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体验。回归学生生活的深度体验,既能够变传统的灌输为情感的交流,又能够变烦琐的说教为心灵的沟通,还能够变有形的要求为无形的激励,更能够变冰冷的督促为自觉的行动。有了回归生活的深度体验,就有了为学生打造出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就会呈现出无限的生机,绽放出灵动的精彩。
最后要认识到:深度体验的关键,是活动的设计。想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体验,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设计适当的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向深入,让学生获得深度体验。纵观“千克和克”的教学,可以发现“千克和克”的探究活动,环环相扣、生动活泼、妙趣橫生,引得学生激情四溢,使学生思维的火花时时绽放,让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在多重活动中,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心向,通过掂、猜、思、称、比、说、辩等学习活动,充分体验“千克”与“克”,由表及里体会二者的本质属性。由于在“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学生始终经历着想象、操作、比较、讨论等思维活动,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丰富了探究经验,还发展了思维能力,更培养了数学探究的理性精神。
以上是基于探究活动设计,对深度体验进行的实践与思考。探索永无止境,数学探究活动的优化设计成为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有效载体,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反复思考,探寻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和主动建构的策略,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深化数学认知,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