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高、挖掘深、内容厚、有温度《“忠”字写在大地上》获得浙江新闻奖的秘笈

2023-03-22 20:35刘金平
传媒评论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共情人物形象

文_刘金平

典型报道是增强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报道好、宣传好典型人物,让人物形象更具象,让人物精神更丰满,让典型人物更具震撼心灵的力量?刊发于2022年1月8日《上虞日报》的《“忠”字写在大地上——追记绍兴市上虞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崔煜忠》一文,通过对崔煜忠事迹的立体还原,生动展现了崔煜忠同志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以及他“用生命诠释对党的无限忠诚”的坚定政治品格和人生追求,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并荣获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典型报道二等奖。

一、深挖内涵,实现正面引导

典型人物应当是时代的榜样,是一个时代主流价值观的鲜活体现。将典型人物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深度审视人物背后丰富的时代内涵,立体挖掘人物的精神特质、思想价值,让典型人物既见性格,更具情怀,方能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引导力,发挥好传播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认同的重要作用。

2022 年1 月1 日早上约8 时,绍兴市上虞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崔煜忠带着对未竟事业的遗憾倒在了办公室,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1 岁。崔煜忠将人生最绚烂的年华都燃烧在农村基层,流淌在工作过的乡村土地,而今他永远地将自己融入了大地。获此噩耗,记者非常悲恸且震惊,迅速与上虞组织、宣传部门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带队,组成4人采访小组,赶赴崔煜忠生前工作过的乡镇、部门单位,深入采访他的生平事迹。

如何让典型人物立得住,如何深挖人物背后的时代内涵?这是我们首先想到的命题。全媒体时代,信息纷繁复杂,要想让受众通过阅读和观看报道,对典型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非易事。记者只有沉下去,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深挖人物特点和感人事迹,才能塑造出真实可信、“血肉”丰满、能引起受众共鸣的人物形象。

我们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历时一周,10余次深入一线,采访对象超过20人。如果说之前对崔煜忠的了解还只是处于浅表,那么经过深入采访后,崔煜忠的人物形象就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了。最后,我们将报道的结构分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百姓事就是心上事”“改革路上的‘急先锋’”“有情有义的大丈夫”4 个部分,通过故事化表达和生动细节加持,用朴素的语言和简洁的行文客观真实地还原了崔煜忠同志生前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现了百姓、同事、朋友、亲人等不同人眼中的崔煜忠光辉形象,映照出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品质、坚强的战斗意志、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个人情操。

二、立体叙事,引发读者共情

好的典型人物报道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能够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共情。很多时候,打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源于生动的细节描写、真切的场景还原和立体的叙事。

——深挖细节。报道中,我们尝试通过挖掘生动细节,展现人物特质,让读者产生共情。为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下管镇对新庄村童郭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71 岁的老人邓小娥坚决不同意离开故土,崔煜忠用心了解老人的想法,帮助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申请到了农民公寓,也让童郭自然村完成整体搬迁。听闻崔煜忠不幸去世,邓小娥号啕大哭:“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老人号啕大哭的细节,生动展现了崔煜忠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诚挚初心、与群众之间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读来让人动容。

——还原场景。特定的场景还原,能让人物形象的呈现和故事的展开更为细腻传神,为读者营造一种在场感。报道的开头,我们选择用场景描写切入:他就这样静静地斜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手机滑落在身旁,一端连着充电线,不时还有电话打进来。办公桌上,笔记本依然摊开着,上面密密麻麻地画着“三责联动”快响激活流程图,边上的《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三张清单》已被翻得卷起了毛边。这一场景还原了崔煜忠最后的工作状态,刻画了人物认真工作的精神。通过场景细节的渲染,述事言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发读者共情。

——善讲故事。要让典型形象真正在读者心里树起来,记者要善于讲故事,让人物形象更具张力,让报道更引人入胜。东关街道马山村引进的6700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因投资商资金链断裂,工程建到一半面临搁置,崔煜忠想方设法解决“烂尾”项目,短短两个月时间筹集1300 万元,为项目按下“重启键”。受台风“灿鸿”影响,下管集镇3个村严重受淹,崔煜忠带领班子两天两夜通宵未眠,靠前指挥,抢险救灾。采访中,我们挖掘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最终选择了4个有代表性的故事,对崔煜忠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形象进行了生动诠释。

三、注重提炼,凸显核心价值

深入的采访与精心的写作,对一篇优秀的典型人物报道来说,缺一不可。首先,记者需要通过采访,从大量碎片化的资料中寻找最能体现人物核心价值的内容。其次,写典型人物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典型学习的过程,既要用心用情,也要下苦功精心打磨。

深入采访,真实还原,力求人物形象立体饱满。采访前,我们初步计划从“疫情防控一线的督战员”“一心装着百姓的实干家”“走在改革前沿的急先锋”3 个角度来挖掘报道。我们4 位记者分成3 路,赶赴崔煜忠最后战斗过的地方——梁湖街道和小越街道,寻找他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故事;赶赴东关街道、下管镇,挖掘他一心为民的事迹;采访教体局、农办、改革办,收集他改革路上的典型案例。采访当天连夜撰写完初稿后,记者发现,仅仅展现崔煜忠的工作事迹和工作作风,尚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还原生活中的崔煜忠,让人物形象更立体饱满。于是,第二天,我们又抓紧补充采访了崔煜忠的同事、朋友、亲人,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崔煜忠的光辉形象和精神闪光点。

精心写作,高度凝练,力求人物报道重点突出。在采写编的流程中,如果采得“好料”是必要前提,那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则是生产出“精品”的关键。那些天,我们常常集中讨论到深夜,从内容到标题,从行文到段落,都做了精心打磨。12000多字的初稿汇集了详尽的故事和细节,但为了让主题更鲜明、重点更突出,我们对事迹和细节进行了认真筛选、提炼,最终精减成5000 字左右的典型报道。为了让标题起到“点睛”的效果,我们先后拟下数个标题,并最终拟定为《“忠”字写在大地上》,一是因为崔煜忠的名字里就有一个“忠”字,二是因为忠者,赤诚坦荡、无限忠诚,尽心竭力、无畏担当,情义兼备、无私奉献,正好诠释了崔煜忠新时代人民公仆的形象和风采。

典型人物能否立得住、传得开,取决于报道立意的高度、挖掘的深度、内容的厚度、表达的温度。新形势下,媒体只有不断地创新典型人物报道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才能让人物典型真正具备感染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共情人物形象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