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俊 余小萍 沈若冰※
(1.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中医科,上海 201314;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上海 201203)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迁延不愈,通常持续3~8 周,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伴咽痒,常于讲话、运动、冷空气刺激时诱发或加重,胸片检查无异常[1]。
目前临床尚缺乏针对PIC 的特异性治疗,西医对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采用镇咳、抗组胺、祛痰等方法治疗,其远期疗效不确定[1],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多将其归属于“咳嗽”“风咳”等范畴,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就PIC 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古代文献中有很多与感染后咳嗽临床表现相似的描述。《素问·风论》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最早提出了风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并认为该证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咳嗽的病因病机主要分为外感六淫和脏腑功能失调2 个方面,正如《景岳全书·咳嗽》所云:“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以及脏……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以及肺”[2]。
1.1 外邪侵袭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风者,百病之始也”。《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湿、燥、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3]。风邪为六淫之首,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和感染后咳嗽的关系最为密切,既可单独致咳,也常兼夹寒邪、热邪、燥邪等共同为患。晁恩祥教授提出“风咳”理论,认为其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4]。史利卿教授认为风邪是本病主因,可兼他邪为病,风邪犯肺为基本病机,正气虚弱、脏腑失调为风邪致咳发病及迁延不愈的基础[5]。《灵枢·九针论》云:“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肺为华盖,不耐寒热,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肺气宣降失常,上逆而咳。
1.2 脏腑功能失调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除了肺脏自身以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居上焦,主气,司呼吸,为脾之子;脾属中焦,脾主运化,为肺之母,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肺、脾二脏在水液代谢及气机升降出入方面密切关联。王坤根认为感染后咳嗽属风咳范畴,与肺、脾、胃三脏关系最为密切[6]。史利卿教授认为风咳病位以肺为主,涉及各脏,尤其与脾相关[5]。此外,肝与肺经络相关联,如《灵枢·经脉》所云:“肝足厥阴之脉……属肝……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性喜调达,其气以升发为顺;肺为娇脏,为气之主,其气以肃降为常,肝与肺生理上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魏蓉[7]认为PIC 由外风引动内风,内外风合而为病,结合痰、湿等病理产物,伤及诸脏,使五脏气机失衡导致咳嗽。罗龚斌等[8]认为本病多因外邪郁闭于肝肺,使肝肺气机逆乱而致咳嗽。
综上所述,外邪袭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发为咳嗽,其中,外邪尤以风邪为首,常兼夹他邪为患,脏腑与肺、脾、肝关系最为密切,肺失宣降是基本病机。
2.1 分型论治 刘彦梅等[9]认为目前PIC 常见的证型包括7 个,主要从风、痰、燥及肝、脾、肾等方面探讨了本病的辨证论治。陈宪海教授认为PIC 按体质论治,其中属于气虚体质者,治以补肺为主,兼健脾补肾,平时服玉屏风颗粒调理;阴虚体质者治疗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为主,方用参麦润肺汤加减,常配伍祛散外风药与平息内风药,临床疗效良好[10]。邬学斌[11]通过分析198 例PIC 患者,认为本病发生与正邪盛衰密切相关,风邪外感犯肺是发病主要原因。风寒束肺、风热犯肺、风燥袭肺总频率高于其他证型。毕伟博等[12]通过分析117 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特点,认为痰咳型、干咳型、气郁型比传统证型更能反映感染后咳嗽的病机特点和实质。
2.2 分期论治 潘怡等[13]将感染后咳嗽主要分为3 期:初期风邪袭肺,表邪未尽,治以疏风宣肺、利咽止咳,以止嗽散为主方;中期正虚邪恋,本虚标实,用扶正祛邪、宣肺止咳法,选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后期肺燥阴伤,变生他病,以滋阴润肺为基本治法,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孟繁东[14]认为本病虚实夹杂,表证与里证共存,多见阴虚燥咳,治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慎用辛温之品,以防耗散肺阴。
2.3 经验方治疗 刘丹等[15]认为PIC 病机特点为风邪恋肺、肺失宣肃,治疗多以疏风宣肺止咳,临床自拟加味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白芍、钩藤、地龙、山萸肉、赭石、前胡、甘草)治疗感染后咳嗽患者,效果优于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诸葛建成等[16]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风寒恋肺型感染后咳嗽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咳嗽症状。
冯学功等[17]认为风痰郁肺是感冒后咳嗽的基本病机,治疗以开郁宣肺为要,临床观察开郁止咳颗粒(威灵仙、郁金、石菖蒲、薄荷)治疗感冒后咳嗽风痰郁肺证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服药5 d 后发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赵为军等[18]观察加减金沸草散治疗风痰宿肺证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咳嗽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对照组。陈志鑫等[19]认为儿童感染后咳嗽的致病邪气以风痰多见,将60例风痰型感染后咳嗽患儿分为治疗组(给予麻杏止嗽汤)和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咳嗽、咳痰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
傅汝梅名老中医认为PIC 病机关键是燥热伤肺、肺失滋润,治疗原则为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临床用玄麦甘桔汤加减治疗PIC 燥热伤肺证患者,能控制咳嗽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抑制变应性炎症和神经源性炎症,临床效果优于复方甲氧那明[20,21]。李金爱等[22]认为本病病机为余邪未尽、内郁肝肺,治疗应调肝理肺、利咽止咳,临床将203 例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给予感咳合剂,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酮替酚,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咳嗽消失时间、咳嗽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赵家亮等[23]用健脾祛湿法治疗痰浊阻肺型感染后咳嗽,临床效果显著。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从风寒、风痰论治,有从肺、肝、脾等脏腑论治,从上述各家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均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也验证了中医学同病异治的理论,正是辨证论治的体现。
2.4 外治法 外治法治疗感染后咳嗽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主要包括针灸、拔罐、穴位敷贴等治疗。
刘霞等[24]认为脾胃和肺在经络偱行方面密切相关,根据经络学说,分别采用针刺肺经穴、肺胃经穴治疗感染后咳嗽,并与阿斯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肺胃经穴组和肺经穴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因此认为针刺肺胃经穴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治疗感染后咳嗽效果更好。袁军等[25]采用双侧肺俞、定喘等背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感染后咳嗽,并用盐酸氨溴索口服作为对照,研究发现拔罐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效果。田雯等[26]采用扶阳罐疗法治疗儿童气虚型感染后咳嗽,采用孟鲁司特钠片、易坦静糖浆口服,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作为对照,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咳嗽程度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快,总有效率高。
2.5 内外合治 苏克雷等[27]将120 例风邪恋肺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口服)和治疗组(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口服联合红外止咳贴穴位贴敷)进行观察,治疗第3 天、第7 天时,治疗组患者在日间咳嗽积分、夜间咳嗽积分及临床症状总积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较好。马士荣等[28]将88 例PIC 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风咳汤联合穴位贴敷)进行观察,以探究风咳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积分、IL-8、TNF-α、SP 含量下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认为风咳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PIC 能提高效果,降低炎性反应水平,改善症状和生命质量。王冬雨等[29]将130 例风邪伏肺证患者分为对照组(苏黄止咳胶囊)和观察组(苏黄止咳胶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程7 d,结果发现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快,LCQ 各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因此认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苏黄止咳胶囊内服可进一步减轻PIC 患者的咳嗽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学对本病认识历史悠久,通过多家临床试验可以看出,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医药内服或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外治法可以显著改善PIC 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起效快、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等优势,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性物质产生、减轻气道炎症等有关。但目前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PIC 的中医证型尚无统一标准,临床大样本或多中心的随机双盲研究不多。中医药治疗本病前景广阔,今后可以不断规范PIC 的辨证分型,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在临床中开展大样本或多中心的随机双盲研究,以便更客观地评估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效果,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更好地造福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