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琼琼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肺肿瘤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老年原发性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多发于支气管-肺,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咯血、发热、胸痛、气急等,是当今全球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2]。原发性肺癌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但传统开胸手术具创伤较大,通常会延缓患者恢复,且手术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近年来胸腔镜逐渐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癌的临床治疗,其中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手术创伤小,引发并发症少,可加快患者康复等特点[3-4]。本研究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探究其对老年原发性肺癌的治疗价值,旨在为临床老年原发性肺癌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老年患者89例。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满足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5];②患者年龄60~89岁;③无放化疗史且无肿瘤远处转移。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②对本研究治疗方法不耐受;③患严重精神性疾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⑤其他恶心肿瘤患者。将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9),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40)。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取患者侧卧位并行全麻,之后消毒、铺巾,做长度为10~15 cm切口于胸壁后外侧第4或5肋间,置入开胸器并牵拉肋骨,将病灶部显露,同时将肺叶于直视下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
观察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取患者侧卧位并行全麻,分别于腋前线第4肋间、第8肋间、第9肋间做长度为3~5 cm、1.5 cm、1.5 cm切口,最长切口为操作孔,且不置开胸器,另外两条切口为观察孔、副操作孔,放置胸腔镜后,现将患者肺叶应用腔镜下切割缝合器切除,将淋巴结全部扫除,逐层将各位口进行缝合。术后两组患者均行对症、支持等治疗。
1.3.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肿瘤分期(TNM)等。
1.3.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引流管留置与住院时间,记录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评估术后疼痛评分。疼痛评估:运用疼痛视觉模拟(VAS)[6]评分法评估术后1 d、3 d、5 d疼痛程度,评估方法:做长10 cm的横线,两端分别为0和10,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疼痛,让患者依据自身感觉在横线上做记号,其中2分及以下表示无痛,3~4分表示轻度疼痛,5~6分表示中度疼痛,6分及以上表示重度和剧烈疼痛。记录患者疼痛用药时间。
1.3.3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于手术前后应用MetaMax 3B型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德国)“用力依赖性肺功能法”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
1.3.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记录患者并发症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呼吸困难、肺不张、肺漏气发生情况。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疼痛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疼痛评分比较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49 40手术时间/min 209.96±21.28 225.11±23.48 3.189 0.002术中出血量/mL 127.58±18.96 145.13±27.08 3.487 0.001清扫淋巴结数/枚16.67±4.66 17.39±5.83 0.648 0.519胸腔引流量/mL 432.55±58.79 472.48±65.37 3.031 0.003下床活动时间/d 2.49±0.30 2.78±0.48 3.480 0.001术后疼痛评分/分5.39±0.38 5.67±0.33 3.142 0.002住院时间/d 11.70±2.05 12.79±2.30 2.362 0.020
术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49 40 FVC/L术前2.03±0.29 2.04±0.33 0.152 0.880术后2.49±0.43†2.25±0.57†2.263 0.026 FEV1/L术前1.22±0.15 1.23±0.14 0.322 0.748术后1.65±0.54†1.35±0.30†3.138 0.002 PEF/(L/min)术前276.33±30.20 277.55±31.60 0.186 0.853术后318.08±39.20†300.39±36.11†2.194 0.031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0例、皮下气肿1例、呼吸困难0例、肺不张1例、肺漏气0例,发生率为4.08%(2/49);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皮下气肿2例、呼吸困难1例、肺不张2例、肺漏气0例,发生率为17.50%(7/4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5)。
肺癌为最常见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以老年患者居多。肺癌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切口小,造成创伤小的优点,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本研究主要探讨其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8-9]。
本研究显示,除淋巴结清扫数外,观察组其他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李立彬[1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以上提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癌效果显著,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既往研究显示[11-12],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备以下优势:①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胸减少了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和术后肺不张的发生。胸外科术后的疼痛主要与肋骨撑开有关,因此不撑开肋骨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更符台微创外科的要求;手术切口为2个约1.5 cm切口和一个第4肋间腋前线位置处的长约3.5~4.5 cm的切口其手术切口小,手术过程不需要置入开胸器将肋骨牵开,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少,造成损伤较少。②缩短住院时间:该手术于胸腔镜下操作,视野保持清晰,可准确对病灶行切除,同时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有利于手术后相关脏器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患者恢复时间。③减轻免疫功能降低:手术不同程度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手术创伤越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就越大,尤其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关系着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本研究观察组所用手术创伤小,因而相关并发症少。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癌可有效促进患者为心肺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陈劭赓等[13]研究显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其心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等水平上升,表明患者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已有研究表明[14-15],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过程避免对肺叶反复翻动,减少对器官损伤,从而使并发症减少,且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引流量减少一定程度防止感染。胸腔镜手术由于不切断胸壁肌肉,不撑开肋骨,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胸廓的完整性和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和活动能力均优于常规开胸手术患者,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以上说明,全胸腔镜技术有效加快患者心肺功能恢复,降低了感染、呼吸困难等的发生。
综上所述,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促进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