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多层螺旋CT和MR对脊椎骨折的影像诊断对比研究

2023-03-21 10:06:04张超鑫李立陈伟杨成森于博鄂正康钱伟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2期
关键词:线片椎体脊柱

张超鑫,李立,陈伟,杨成森,于博,鄂正康,钱伟军,

[ 1.开封市中心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2.开封市中心医院 骨科,河南 开封 475000;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 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16;4.新乡医学院附属开封市中心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 ]

脊柱骨折一般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的骨折,易发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男性,且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如果没有妥善治疗,容易造成截瘫,对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造成较多影响[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剧增,城市道路不断拥挤,交通事故频发,非常容易造成骨折[2]。临床上以往对于脊柱骨折,多采用X线片进行诊断,但是受空间分辨率及影像清晰度等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3]。因此,为了在患者初期进行有效治疗,我们需多加研究患者脊柱骨折的影像诊断。鉴于此,本文重点对X线、多层螺旋CT和MR对脊椎骨折的影像诊断进行比较研究,希望研究结果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6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65名,女35名,平均年龄为43岁。他们产生骨折的原因来自不同方面。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且需行手术治疗;②认知功能良好;③依从性较好;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无法进行X线片、多层螺旋CT及MR检查;②器官功能存在问题;③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分别利用X线、多层螺旋CT和MR对患者进行检查。①X线平片检查:此次研究检查采用GE Definium6000 DR机器,管电流在120~300 mA,管电压120~140 kV,脊柱正侧位片或斜位摄片。②多层螺旋CT检查:选择西门子SOMATOM Scope 16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电流90 mA,管电压120 kV,层间距、层厚均为2 mm,行薄层螺旋容积扫描方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MRP矢状位、冠状位重建,通过容积再现的方式进行VR重建。③MR检查:采用GE Optima MR 360 1.5T磁共振系统成像仪常规进行矢状位T1WI、T2WI及T2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冠状位T2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横轴位T2WI扫描,层厚为4 mm,层间隔为4 mm,扫描视野为350 mm×350 mm。

1.3 观察指标

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比较。①准确率比较;②检出率比较;③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时间;④诊断脊柱骨折的效能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用t检验,三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图,并计算AUC、特异度、敏感度。

2 结果

2.1 三种检查方法的脊椎骨折影像表现特点

X线:胸椎正侧位DR片,患者病情较重、随诊佩戴有监护设备;T12椎体压缩、骨质断裂,可见断端分离、移位,见图1。多层螺旋CT:T12椎体表现为爆裂性骨折,T11椎体向前移位、相应椎管狭窄,T11棘突骨折,见图2。MR:矢状位示T12椎体压缩改变,椎体内斑片状不均长T1混杂长T2信号,压脂像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缘不清,T11椎体前滑脱,T12椎体后突邻近硬膜囊受压,脊髓内条片状不均短T1混杂长T2信号,压脂像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缘模糊;T11棘突骨折;邻近腰背部软组织内多发条片状不均长T1长T2信号,压脂像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缘不清楚,见图3。

图1 X线正侧位

图2 多层螺旋CT

图3 MRI

2.2 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

从检查的准确率来看,三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35,P<0.001);根据结果可得,X线平片的诊断准确率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MR诊断的准确率为95%,但与多层螺旋CT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 (n=100)

2.3 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

根据诊断结果可得出检出率,如表2所示。通过表中数据可得,三种方法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MR的椎体压缩损伤、椎间盘损伤和脊髓神经根损伤检出率最高;多层螺旋CT的椎小关节损伤检出率最高。

表2 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 (%)

2.4 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时间比较

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时间比较如表3所示,其中MR的检出时间相比其他两种要长很多,而多层螺旋CT的检出时间稍大于X线。

表3 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时间比较 (±s)

表3 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时间比较 (±s)

注:1)与X线平片比较,P<0.05;2)与多层螺旋CT比较,P<0.05。

检查方法X线多层螺旋CT MR检出时间/min 3.32±0.56 8.93±3.011)32.24±5.381)2)

2.5 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骨折的效能比较

如表4所示,脊柱骨折患者中,X线诊断的灵敏度为90.00%,低于多层螺旋CT和MR;X线诊断特异度54.00%,低于多层螺旋CT和MR。X线、多层螺旋CT的AUC分别为0.720、0.900,均低于MR。见图4。

表4 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骨折的效能

图4 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骨折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作为临床医学中非常普遍的一种骨折类型,脊柱骨折的发生概率一般为5%~8%。如果患者不进行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的话,会造成患者瘫痪,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来说,脊柱骨折的影像诊断方式一般为X线片、CT和MR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X线片,该方法可以直接反映出脊柱骨折的损伤部位,价格较为低廉,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好[4]。通过X线片检查,医生可以快速掌握受伤椎体状况,进而对脊柱骨折类型进行判断[5]。但是X线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椎管是否受累、脊柱骨折范围、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的受损情况明确较难,且当病情较为严重时,X线片检查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CT是通过收集不同组织吸收、透过X线束信息,并录入计算机处理,显示检查部位影像资料,进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6]。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来说,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避免图像重叠造成的伪影,直观展现骨折部位。多层螺旋CT根据传统CT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为得到3D影像,会通过收集CT检查的影像数据,并利用表面阴影遮盖成像技术和容积重建技术来重建图像。通过结合这两种重建技术,可以构建出更加立体的模型[7]。因X线片为二维图像、脊柱骨折结构复杂,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多层螺旋CT可对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根据相关软件构建3D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此外,多层螺旋CT还可检测出X线片无法检测的游离碎骨片分布和血肿等信息。

本文研究的是X线、多层螺旋CT和MR对脊椎骨折的影像诊断对比,研究结果显示MR与多层螺旋CT的准确率都比X线要高,三者之间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的准确率高达95%,仅次之的多层螺旋CT也有90%的准确率,然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MR、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比X线平片检查效果更佳。疾病筛选的首选方式就是X线平片检查,然而受到X线平片图像的清晰度与重叠性的限制,其对椎管的改变情况以及骨折椎体的移位情况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极易引起轻微脊柱骨折患者的漏诊[8]。由于多层螺旋CT检查可进行三维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对密度较高的组织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在骨性结构距离的测量上有较高的精确度,所以和X光片相比其准确率更胜一筹,不过由于相关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扫描层面之间的间隔,使得漏诊问题不可避免[9]。MR具有较强灵敏度识别能力,可检测出多层螺旋CT无法检测出的组织损伤和椎体损伤等,准确率较高[10]。在本研究中,根据结果可得,MR的损伤检出率要高于X线和多层螺旋CT。因此,在患者初期使用MR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因所在,并进行有效的解决,但其缺点是检测时间过长。在进行综合考虑后,本文最终选择多层螺旋CT,但对于具有神经损伤或椎间盘损伤的患者仍采用MR。

根据上述可得,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可有效的诊断脊柱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不过虽然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从准确率层面看,MR检查的效果更好,可更有效的诊断出损伤部位,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取更加合理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线片椎体脊柱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人人健康(2022年4期)2022-11-25 11:12:58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3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