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深度学习 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23-03-21 20:09潘可馨江苏宜兴市蒋南翔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深度科学情境

◇潘可馨(江苏:宜兴市蒋南翔实验小学)

一、科学课堂倡导深度学习

(一)深度学习下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开展深度学习的根本原则,顺应学生天性,让学习真正发生,可使学生向着成为完整的人不断发展迈进。

深度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将学生的个人学识、已有的阅历和为人处世作为重要资源,应从学生的视角,与学生的心灵世界融为一体,赋予其成长动力。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要让他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充满兴趣,要让学生把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并不断地对他们给予鼓励、帮助和支持。学生有了求知欲,就会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学习。比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力在哪里》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探讨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各种现象:核桃在钳子挤压下变形裂开,利用橡皮筋让静止不动的围棋子发生运动,运动中的自行车靠刹车产生的阻力停下来,等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体会到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无处不在,而且是人能够体会和观察到的。这个探究过程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以探究为核心

深度学习是以知识建构、意义实现、能力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一种方式。导致深度学习发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展的以设问为导向的深度学习活动,是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行为。它强调让学生运用类似于研究的手段,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和信息并加以应用,进而在深度学习中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己的直接经验基础上,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方式组织教学,能让学生将学会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体会和感悟。比如在教学《力在哪里》这一课中,为让学生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向学生抛出了三个问题:如何让静止的玻璃球滚动起来?如何让滚动的玻璃球滚动得更快或者拐弯?如何让运动的玻璃球停下来?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说明操作方法。在教师一步步地带领与引导中,学生把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意义

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教育内涵的小学科学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外,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自然观、科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科学地运用科学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这也是科学启蒙教育的宗旨。

深度学习不同于以简单的知识获取和记忆为主要特征的浅层学习,它是一种持续性的以思维为主要认知过程的学习活动,科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从认知学习的角度来看,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对所接触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依靠和运用思维能力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或概念,属于一种心智活动;从感情上讲,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的,这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基于主动状态基础上的主动学习;从学习过程看,深度学习以认识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为基础,以建构性学习为特征,促进学生持续有效学习的发生;从学习目标看,深度学习旨在促进学生非结构性知识的习得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从学习效果看,深度学习可以形成复杂的认知结构,概念记忆时间长、学习激情高涨、考试成绩优秀等,是深度学习的副产品,而且可以促进学习结构的质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深度学习可以使科学课堂教学更深入学科本质,深度学习的科学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地获取科学知识,深度学习更是要引导学生追求知识的建构,探究意义的生成,以及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深度学习是引导学生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周遭世界的特点和现象变化,在具体而有意义的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逐步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种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品质可以改变学生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方式。

科学课堂是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首先进行科学深度学习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需要,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是自主的、自信并轻松的,他们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开展科学学习。其次,进行深度学习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着饱满的热情,勇于探索并乐于发现,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全身心地投入。良好的深度学习可使学生心情兴奋和急切,学生在享受这种感觉的同时,也能在课后对科学课堂以外的内容主动进行追求和探索。最后,处于深度学习状态的学生,在敢于提出疑问、能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善于表达,也乐于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

二、深度学习下的小学科学课堂

(一)目前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堂情境的创设不够真实,忽视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强调不光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在科学课堂上也很重要。可是问题怎么提出?学生提的问题该怎样解决?提的问题是否有意义?这些都需要以情境创设为基础。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和实践还不够到位,为“情境而情境”。这种做法,无益于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提出真正有效的问题。

其次,探究材料缺乏结构,忽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材料,确切地说需要更加“结构性的材料”。所谓结构性材料,就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序合理地设计、分发实验材料。但目前一些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对材料出示的顺序、材料间的组合却没有进行合理编排,也没有根据课堂需要进行删减,给学生准备一大堆实验材料,但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这样的课堂看似学生在进行“做中学”,实则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知识的获取缺乏深度,忽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观念与科学知识的应用在科学核心素养中占据一席之地,科学观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概念等。但是在一些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只是做到简单地讲知识、说知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对于知识背后深藏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并没有进行深度挖掘。这样,就无法使学生获得充分的知识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只能算是“贴标签”、说空话。

(二)促进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1.优化课堂情境创设,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要想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学会提出问题,科学教师就要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知识的获取就好比做菜,菜里少了盐,就会索然无味。课堂上创设情境讲究真实,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来源于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才能叫真实。

比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课时,教师旨在让学生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让学生提出可自主研究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基于问题而有效探究?教师可以提前先做一个演示小实验,将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同一个高度滚下来,看哪个先到达终点。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搭成一个斜坡,把水倒入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另一个瓶子中;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结果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聚焦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顺利开展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是依据真实情境而开始的探究,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创设情境上多下功夫,从而优化课堂情境,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2.注重材料的结构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有结构性的材料是有效开展探究活动的载体。有结构性的材料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探究更加自主。

比如,在《声音的产生》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直尺、橡皮筋、塑料瓶等材料让其发出声音,其中直尺、橡皮筋的现象十分明显,学生能够轻易说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但是对于塑料瓶这一材料却不是很明显,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彩色泡沫塑料球,帮助学生观察塑料瓶发声时泡沫球的状态。材料运用的先后顺序,符合结构性材料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基于探究实验,分析、归纳、推理。因此,材料的结构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制作科学手工模型

课本中的一些科学手工模型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化科学学习。可以将课本中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开展手工制作实践活动前,可以让学生先观赏历年优秀的科学制作模型的展示,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有一课是制作水果电池,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已经做好的水果电池这一模型,提高学生对动手制作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并为学生讲述大概的制作过程和制作原理,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有助于提高科学手工模型的质量。

三、结语

深度学习的科学课堂是滋润生长的课堂,是符合学生天性的课堂。在深度学习的科学课堂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只有当科学学习真正发生,学生才会经历有意义的科学学习经历。

猜你喜欢
深度科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