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琴(贵州:大方县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凤山小学)
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改革方向的变化对新时代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学要改变一味灌输的模式,遵循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为此,要将小学数学和科学相互融为一体,把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的生活需求相匹配,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改变思路和总结技巧,以便能够及时地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其学习数学知识和科学内容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让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做思共生”理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要共同发展,实现做思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将探索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手脑齐发展。教师在每堂课上都应强调学生要自己实践解决遇到的数学和科学难题,同时要求学生树立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其互相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探究,改变原来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领悟教师教授的数学和科学知识点,打开思维,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很多传统的课堂教学都出现与生活需求相脱轨的现象。小学数学和科学知识点的传授也是如此,教师往往只是把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按照任务来完成,并没有考虑到其是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需要相分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不只是学懂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够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帮助学生打开禁锢的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更要把学生带到课堂外,学习课本里没有的新技能和新知识,而不能只让学生在课堂知识里徘徊,要有效地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以让学生更有见解和学识。
小学数学和科学的融合要坚持以“做思共生”为导向。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自己处于“引导人”的位置。在学生动手实践前,教师要帮助其回顾过去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科学内容,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给他们提供新的思考路径,让其将大脑储存的信息提取应用到实践活动里。在开展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和思一致的意识,指导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已有的逻辑思维、知识概念和规律进行问题的解剖和探索,在结束实践活动后及时总结和反思。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科学知识的新模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技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提升自我的方案。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和检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从而促进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小学数学和科学课堂。
教师在小学数学和科学相融合的教学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教学融合的领导者更是教学融合的推行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有效的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用实践出真知的原理,打开视野增长见识。但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只教授学生原理,却没有告诉学生步骤,让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进行探究。这使得学生在小学数学和科学融合过程中只会看、只会想,不会做,更不知道如何下手,无法实现学会运用的目的。
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寻求新方式,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在数学课堂学到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到科学实验中。让学生融入课堂认真听课,改变课堂学习的氛围,将学习主导权交到学生自己手里。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提高数学和科学融合的速度,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导,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的交融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数学课堂学到的多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科学实验中,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把统一的数学解答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并不能够多方思考。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需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不断变化,应指导学生寻找多种方法解答数学问题,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改变片面传授教学内容的方式。如果维持现状,教师一味地教,学生被动地接受,那么小学数学和科学就不能完美融合,学生解题过程就缺乏思路和方法,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既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的创新发展。
数学和科学的交融不仅是为了促进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剖问题及有目的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新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通过数学方法帮助其简单进行抽象、概括和分析问题。同时,还要经常将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引入数学问题中。
数学与科学是两个领域,但又是密切联系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节课时,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框或其他物体的模型,并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试验。根据小组内的分工情况和实际操作情况,先请几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制作木框或其他物体模型的过程,再让学生用木条制作一个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教师还可以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开展有关学科研究活动。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和科学融合对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影响。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他们好奇心强,在探究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方式和方法,进而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和科学融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进而逐渐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践:“你们都喜欢哪些东西?”让学生先自主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件物品,大家一起做游戏。然后教师再出示之前教过的钟表实物,引导和鼓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对这一活动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木头、瓶子等进行实验探究、动手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科学探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木条或塑料条进行数学实验和实践。学生用这些木条拼成各种图形,再用这些木条来制作小房子、小树等。通过这种实践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这也是数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蕴涵着各种各样的数学和科学问题,学生只在课堂里学习是永远不够的,要广泛涉猎获取知识。教师坚持“做思共生”的理念不能与课堂教学相脱节,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小学数学和科学相融合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是重要的,还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的奇妙,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督促学生做到把学习和行动相统一,把数学和科学相交融的成果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里,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锻炼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身心发展、性格养成等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小学生更注重个人体验,对于知识更喜欢直观地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科学和数学相结合,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和科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以“做思共生”为核心,将实际生活情况融入教学内容,建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氛围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外面的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在“做”和“思”的学习环境里让学生学会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可以应用的学识,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素养,拓宽视野,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