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南街小学)
小学语文科目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受自身发展状态的限制,对抽象的文字如教材中生字词、晦涩深奥的语句等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而教师适时将微课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抽象文字进行形象化、直观化解读,一方面能弥补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则能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应用微课极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智能化教学设备,并将先进的教学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受当地经济、教师自身操作技能等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且,受“唯分数论”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仍旧推崇“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课堂知识为主,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意识薄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待提升。
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落实,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即通过拓展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综合文化体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步形成语文核心文化素养。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面临的网络资源多种多样。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对优劣信息的筛选能力较差,因此面对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时,极易在多样化的信息海洋中偏离学习主题。而教师对语文教学资源的筛选缺乏有效性,便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优质学习资源的专业指导,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且在课堂活动中,他们很难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坚持一节课,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因为强调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浪费掉不少时间。而受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会过于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当堂掌握能力,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殊不知在这样高强度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要么是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要么会左耳进右耳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少内在主动性,让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而教师因为没有科学有效的引导教学手段,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讲授大量的新知识,教学质量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且受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他们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倘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形式过于单一,便会导致学生在乏味的教材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教师将微课的形式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发挥微课简洁精妙、趣味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另一方面则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插入不少图片作为辅助学生理解的依据,但实际上仍有部分内容是教师无法用语言简单讲解就能让学生明白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明晰简洁、直观形象的特点,在设计教学形式时,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微课运用其中,使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不仅能把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省部分课堂时间,更有精力将关注点放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上,符合当前教育政策中“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还有助于将教学形式的设计更加多元化,以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和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到学生间存在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因此,要想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要适时引入微课,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将课程内容拓展到课外。即:教师可将课前预习需要注意的知识重难点录制成短视频,对课文内容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初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拓展教材内容,进一步充实学生的认知信息;课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学生所学内容整理出来,通过增加课后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因此,将微课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教师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了解,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要拘泥于陈旧的教学理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政策要学会与时俱进。当今社会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教育教学方面引入智能化教学设备成为必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不仅符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还有利于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方针。基于此,教师要对微课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认识到在语文课堂中应用微课,主要是为了弥补语文内容中有些知识难点无法通过简单口述就能让学生明白的不足,充分利用微课“抓重点、解难点、讲疑点”的特征,将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还要勇于突破自我,主动提升应用技能,以便于实现微课运用的高效性。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这节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并不一定去过洞庭湖。为了让学生对洞庭湖的描写有深刻的印象,可以引入微课,将关于洞庭湖的相关视音频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这能很好地弥补文字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不足,实现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信息时代下将微课运用于语文课堂中,教师难免会担心过度使用微课会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不良局面,即学生只顾看热闹,忘记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但实际上,教师对微课的使用,只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将微课置于“课堂教学辅助”的地位,便可充分发挥微课的知识补充作用。教师将微课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录制成视频,辅助学生顺利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在预习中用微课向学生简单介绍火烧云,并安排学生提前观察火烧云,为之后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奠定知识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播放关于火烧云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是否和课文中的描述一样,使其在视觉体验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在课后复习中,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将课堂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且可设置一些随堂测试,让学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教师通过将微课贯穿教学各环节,能帮助学生养成课前用心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之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对小学生而言,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索语文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借助微课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通过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语文课堂中真正获得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这节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让学生在分析作者描写的语句中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入古诗《咏鹅》,让学生对白鹅有初步的认识。鉴于部分学生对白鹅的了解不多,对白鹅“高傲”的特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白鹅和鸭子的步态、形象做动态对比,让学生分析二者间的区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该问题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主动思考中,对“高傲”有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文中描写白鹅的“看似贬义”的词语进行深入分析,并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改之前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借助微课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不仅调动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探索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不断发展时期,在面对抽象的汉字时,无法做到迅速理解,会造成其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他们在掌握课堂教学重难点方面需要教师给予专业耐心的引导。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对教材内容进一步优化完善,通过适当拓展学生的语文认知视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而逐步实现对这些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时代下,教师将微课运用到语文课堂中,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体现,还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举动。对小学生而言,抽象的文字不如生动的生活画面来得有趣。基于此,教师借助微课打造语文情境课堂,能很好地将生活和教材内容充分结合,通过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到学习的真正意义。而通过打造生活化语文情境,能充分发挥微课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与课文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将微课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语文教学的吸引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理解微课应用理念,提高自身应用微课能力,利用微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微课应用频率、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借助微课优化教材内容,打造微课教学情境课堂,发挥微课的引导作用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重难点。教师将微课有效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在全新的语文课堂体验中,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