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目标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导学育人实践

2023-03-21 15:27华雪珍
江苏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导学语文课程育人

华雪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课程思政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核心素养,指向育人的教育理念。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是语文课程思政的重要功能。

一、课程思政目标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课程项目导学内涵与价值

项目导学是引领师生自觉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之一。课程思政目标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导学是以课程育人为导向,以项目为桥梁,基于现行语文教材实施背景,将语文教学从相对碎片化、封闭式状态,转变为培养核心素养、培育优秀品格的真实任务学习情境,推动育人方式的转型,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育人。

(一)项目统整体现课程思政的综合性

课程思政体现综合育人。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要求语文课程结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将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项目导学综合构建语文课程思政育人情境,体现综合育人特质,从目标单一走向多元整合,从学科实施扁平化走向育人方式的学科化,从单课隔断走向多课教学融通,从学科孤立走向多学科融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二)项目情境体现课程思政的实践性

课程思政体现实践育人。语文项目导学以项目为介质,整合课程学习资源,依托项目任务驱动,凸显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从浅层的碎片化学习,转化为自身主动建构的,体现差异性、层次性的若干项目学习过程,将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有机联结,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项目实施体现课程思政的创新性

课程思政需要创新性。语文项目导学凸显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将课程思政与学生兴趣联结,与学生生活联结,与学生未来发展联结。重构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的真实立体情境,是以国家课程为蓝本,创设项目为抓手,以优化项目导学策略为关键,以深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与改进学习方式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活动。

(四)项目表达体现课程思政的协同性

课程思政需要协同性。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课程项目统整育人目标高度契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为理念,促进课程育人方式的多样性、灵动性,深化课程探索、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家校社合育、资源统整、评价体系架构等内涵建设,形成了多方开放互通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课程思政目标引领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导学育人实践路径

新课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项目导学,聚焦学科知识和能力,依托驱动性任务,在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社会的多元联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实践创新,有效助力达成语文课程思政目标。

(一)项目设计,立足核心素养发展,让语文课程思政更聚焦

基于教学实践探索,体现项目导学的开放性、主体性与建构性。项目开发遵循课标引领,优化教材实施,基于学情,统整课程资源,体现语言文字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1.课标引领

依据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形成语文导学项目,推进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并进,让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品格素养养成与提升的过程。

2.教材依据

依托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织单元内容的编排特点,厘清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目标的综合达成路径,就字词、语段以及兴趣、问题现象为导学项目的生成线索,统整教材思政内容,导向真实问题解决情境,进行真实情境下的阅读、讨论、品析、表达的整体设计,增强新旧知识融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学情基点

项目设计体现情趣、理趣、智趣的结合,理性分析不同时期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已有的学科理解、学习方式、知识经验及关键能力,分析现实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学习需求,结合语文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学生不同的思维特质,开发相应项目设计主题,凸显“素养生长点”,突出“表现过程性”,指向真实学习问题与成长问题的解决。

4.资源统整

项目导学强调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相应地,课程实施从孤立隔断式教教材,到灵活使用教材、创新使用教材,打破文本、单元、年段、教材、学科和校内外时空界限,统整语文课程思政资源,形成项目设计,在不断丰富师生项目开发体验中,生成适合本校、本班,甚至是学生个体的语文课程思政育人样态。

(二)项目课程,凸显国家课程创新实施,让语文课程思政更系统

以国家课程为主干,立足教材编写体例、选文特点、学习要求,从实现语文课程思政育人视角,梳理教材中凸显革命文化、传统美德等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程资源,基于项目课程整体设计,从学科育人走向课程思政整体育人,鼓励教师在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班本化、生本化解读与实施中,依据实际的教学活动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新路径。

1.大项目导学课程

以新课标整合的三层六大任务群为项目课程建构导向,结合教材资源,以驱动性任务为核心形成课程二次开发,彰显项目导学在语文课程思政中的独特价值。建构基础型项目导学课程群,突出语言文字学习与积累,如开发以识字写字、诵读积累为主线的“汉字王国之旅”“诗词大会我能行”等课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汉字之美;建构发展型项目导学课程群,如指向阅读、交流、创新、思辨的“我的偶像说”“红色旅游攻略展陈”“英雄赞歌”“发现中国故事”等课程,引导学生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树立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学生通过核心任务的驱动,聚焦项目任务达成,以输出带动信息输入与梳理、表达,从语言学习与运用中获得审美体验与素养提升,让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烙印在心灵深处。

2.微项目导学课程

聚焦单篇文本或文本重难点教学内容的微课程群。立足兴趣点,顺应学情,促进解决文本学习的重点、困点、难点的迁移延展性项目导学课程,观照班情、生情、师情,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文言文导学微项目群为例:结合四年级《精卫填海》开发“Cosplay 神秀场”项目课程,以“如何演好自己喜欢的神”为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研读人物中,丰厚语言积累,体验学习乐趣;结合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开发课本剧课程,以“改编课本剧”为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深度研学中感受优秀美德;结合五年级“古人谈读书之《论语》片段”开发“我最喜欢的长生果”阅读鉴赏课程,以“好书推介”为驱动性问题培养学生审美表达能力;结合六年级《伯牙鼓琴》开设“知音之我见”微演讲课程,以“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三)项目导读,链接现实生活,让语文课程思政更丰富

阅读是实现语文课程思政育人的基本方式。通过项目导读、问题驱动、成果表达带领学生深度阅读,致力阅读素养培养,让书香润泽心灵,让阅读陪伴成长。

1.文本+项目导读

从课内文本链接出发,形成项目导读,引导学生广读深读,在思辨鉴赏中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课《十五夜望月》中的“植物意象”主题聚焦项目为例。学生学习《寒食》《十五夜望月》时,对诗歌中的“植物意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教师设计了“植物意象编辑手记”项目驱动任务情境,引导学生组建项目小组,生成“如何品鉴‘一枝一叶总关情’”核心问题。在围绕“伤感篇”“气节篇”“喜悦篇”的导学探究中,学生解读诗歌中植物意象的内涵,形成研究成果,并在学校的“童乐云课堂”“童星秀场”进行成果发布及展示活动。

2.偏好+项目导读

学生的阅读兴趣各有差异。项目导读尊重学生个体阅读差异,倡导生态化阅读,保证阅读主体获得自我感、参与感和意义感。构建“童言讲堂”项目导读课程,开展阅读偏好专题研读,学生围绕“童言讲堂小讲师”这一驱动任务,分工协作,亲自规划方案、制作课件、设计海报、编排策划。“带你破解故宫的秘密”“汽车知识鉴赏”“科技的过去、现在、未来”“神奇的面塑”等项目导读,从不同层面丰富了思政内容。以阅读链接美好生活,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感悟时代变迁,厚植家国情怀。

3.生活+项目导读

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阅读与表达中培养学生思考力,是激励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的最佳途径。开发“汇聚笔尖力量,感受世界温度”项目导读课程,读书、读家、读城、读国、读世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项目导读指向课程思政与生活联结的丰富性,如体现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时政、志存高远的《小小少年,大大力量》《志当存高远》;体现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精彩的足球赛》《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体现学生品读名著、创编诗歌、抒发情感的《读〈水浒传〉〈红楼梦〉有感》《繁星“点点”》《轻叩诗歌大门》……这既是对学生读书情况的检测和评价,也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肯定和鼓励,激励他们与阅读同行,与经典为伴,在阅读中感受先贤智慧、体悟民族精神、品味生活意义。

(四)项目导学评价,彰显表现性,让语文课程思政更优化

课程思政目标下的语文项目导学,从育才和育人两个维度架构评价机制。语文项目导学明确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和策略,推进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情境性的评价生态,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体系,从学生活动情感体验、思维呈现、活动参与、学习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性评估,让评价护航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

1.研发学科评价工具,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高效达成

项目导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学科关键能力,从遵守纪律、学习进取、身心健康、科技艺术、勤俭环保、志愿服务、阅读成长、建言献策等八个维度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引导,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增强评价的直观性和交互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搭建增值评价平台,促进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全面提升

课程思政目标下的语文项目导学评价,需要结合驱动性任务特质组织丰富的成果表达活动,如“云上诗词大会”“跨界联动观课星时空”“成果工作坊校园展评”“项目亲友团招聘”“好书好文项目洽谈”“阅读思维导图展览”等活动,是实现评价平台的定制性。搭建丰富的增值评价平台,需打破时空、学科、班级、家校等壁垒,丰富评价内容,凝聚评价合力,凸显评价的适切性、过程性、多元性,导向语文课程育人目标深度达成,达到育人育才同频共振,实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相应变革。

猜你喜欢
导学语文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