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窕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 金华 321007)
“双高”计划背景下,国家要求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立足学生成长,加强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2]。基于此,当下的课程教学需要坚定不移的从学生发展角度入手,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积极进行了课程改革,引入PBL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信息素养课程是一门教授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公共课程,包含信息基础知识及图书检索、专利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学术数据库检索、生活实用信息检索等内容。其在提升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协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4]。尽管目前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专业需求不断进行改变,教学方法也根据“00”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但学生依然缺乏对知识深入理解、学习主动性不强、合作沟通能力较差的情况,这些问题亟待通过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来解决[5]。
PBL英文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也称作问题式学习、问题本位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情境问题中,让学生学习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及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6]。它提倡教师用开放式的情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展开讨论、练习或实践,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该教学模式把教师从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将课堂让位于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探究问题答案,发掘知识技能,实践提升自我。在此模式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提供学生学习资源,提出指导意见,协助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7]。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把贴近生活问题的学习内容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及对学习内容的认同感,从而让学生获取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开放式情境问题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修正想法,加强理解,从而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PBL模式的课堂教学围绕项目而展开,把传统课堂中分散的知识点和技能融入实训项目,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促进理论知识吸收,深化实践技能学习。它以实际问题为项目,将学习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看到学习如何直接影响实际情境,因而更有参与度。在项目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分析信息和制定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PBL模式下,项目化教学需要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实施具体任务 。这种小组合作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能鼓励学生共同工作、分享想法和协同解决问题,增加学习动机和责任感,从而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二是学生来自不同背景和学科,能带来多样性的观点和经验,填补彼此的知识和技能缺口,有助于创造更丰富和全面的解决方案;三是学生需要在小组中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以确保项目进展顺利,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能;四是小组分工协作的项目实施方式需要各小组成员的协调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和团队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综合素养。
“双高”计划要求下,许多高职院校已经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组织课堂教学。信息素养课程采用学习通平台为载体实施教学,其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主要特点体现在:一通过平台云端存储功能共享各种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二在移动网络环境下,通过“学习通”平台手机端实现交互功能,增强课堂互动效果;三利用平台分组任务模块,建立PBL任务,方便学生开展项目实训;四是利用任务评价功能设置评分权重,实现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的线上操作。
图1 PBL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上传知识点、微课视频、教学课件、实训指导手册等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目标任务,供学生下载自学。同时发布自学调查,了解学生自学中的感兴趣的内容和主要疑惑,确定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情境问题。
课中阶段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首先是由教师设计情境问题,学生探讨解答问题;然后是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再是教师提供实训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实训;最后学生分组汇报成果,教师总结实训项目。
1.教师设计情境问题,学生探讨解答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表1)。这些问题应是贴近生活的开放式问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发散性思考,把学生带入情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教师提出情境问题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解答。学生可以是独立思考或组成小组自由探讨,再由教师随机抽查;也可以由教师把情境问题设置为线上话题,方便学生在线发言。教师在学生讨论反馈后,需要给出多种解答方法,供学生参考。
表1 信息素养课程生活信息检索章节情境问题的设计
2.教师设置项目任务,学生实行分组分工
教师要通过增加信息检索的限制条件、扩大应用范围等方法对情境问题做进一步深化,提升操作难度,使之形成复杂的项目。学生在开展项目前需要进行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分组方式可以是自由组合也可以根据项目需要来确定,比如课题开题文献检索项目中按公选课的学生专业分组(表2),方便同专业的学生完成本专业检索主题,各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统筹组内学生,协调任务执行进度。
表2 按专业分组的文献信息检索项目主题
3.教师提供实训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实训
教师提供与项目相关的各种自学支持材料,让学生在实训前先对照自学,掌握知识技巧,之后每个小组需要制定实施方案,分配组员的任务,具体如课程中“计划市内休闲活动”项目。在学生分组实训过程中,教师进行线上或线下指导,同组学生开展组内讨论,合作解决任务难点。学生讨论和交流过程同样可用传统的线下形式,或者可利用学习通组内群聊功能在线交流。组员完成实训后,组长需要整合结果,形成项目报告,提交到平台。
4.学生分组汇报成果,教师总结实训项目
各组完成项目后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检索过程、检索工具、检索技巧、检索筛选,组织整合等内容,并展示检索结果。老师则在学生汇报时现场答辩,给出引导式的提问,如“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是怎么做到的?”让学生尽量表述自己的检索思路和检索过程,在每组完成汇报之后,教师需要点评项目实训情况,分析优点和缺陷。最后,总结概括项目,讲解及演示操作要点,同时提供实训项目的范例给学生学习参考。
学生回顾实训项目,分析总结不足之处,纠正问题。教师根据学情发布拓展练习,督促学生完成。在本课程中通过PBL项目化教学后,课后线上练习学生得分较高,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信息知识与操作技能。体现了PBL模式的作用。
PBL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与传统形式的评价有很大的差异。第一,在评价对象上,它以小组为单位,把小组合作的项目纳入评价体系,考察学生对任务的分工合作能力,改变传统评价中单一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评价形式。第二,在考核内容上,不是仅针对于检索结果,而且还根据具体的项目任务,把整个检索过程都纳入评价,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社会合作能力。第三,在评价主体上,从传统的由教师对学生实行评价考核,延伸到学生之间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评价他人的权利,也要求学生在理解他人检索思路的基础上给出客观的评分,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一信息素养公共选修课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由于是公共选修课程,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
选取课程中的“中国知网论文检索”教学内容展开调查。对实验组同学开展PBL模式的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遵循听讲--演练--独立作业的顺序。实验组的学生按小组评分,对照组学生则独立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成绩为86.71±3.76,对照组则为75.73±4.58,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信息素养课程中应用PBL模式能提升实训成绩。从教学平台话题讨论学生回复率来看,实验组同学的回复率为95%,对照组为65%,证明PBL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针对“中国知网论文检索”教学内容,笔者调查了学生的课堂满意度,采用PBL教学的实验组满意度高达95%,说明PBL项目化教学法在信息素养课程教学获得了较好的学生评价。
实践证明,PBL项目化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中运用该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习满意度,增强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了自主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