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子洋?冯丹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数字货币的形成,数字货币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由此形成当下的数字化背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催生了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影响社会经济运转的方方面面。本文从数字化发展背景入手,阐述数字化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化经济、数字货币间运转关系以及数字化发展的意义,借鉴财税部门数字化变革成果,分析当前国库会计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数字化发展背景及意义
数字化发展背景
“数字经济时代”概念首次提出于泰普斯科特所著《数字经济》中,至今已将近30年。数字经济属于信息经济的分支,是一种融合技术、产业、消费的新型经济形态,具有数字性、效率性、普惠性、融合性的特点。数字化发展历经数字转型、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目前处在第三阶段,强调应用新型数字技术如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创造经济价值。我国数字化发展具有增速快、规模大的特点,数字人民币应运而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支付支撑,充分发挥其优势助力数字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发展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长远意义。
第一,推动国家经济高效发展。纵观人类发展史,历经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科技革新都推动生产力上一个台阶。当前处于数字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阶段,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充分利用其高效化、智能化等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提升国际竞争与影响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阶段,孕育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驱动力。数字化发展背景形成的新型技术与思维能够增强创新能力,探索掌握芯片等核心技术,加深产业链与价值链间的协同作用,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开阔全球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一方面,数字化发展是加快政府转型的必然途径,依托信息技术治理手段,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数字化发展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极大地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财税部门数字化变革成果
财政部门数字化变革成果
财政数字化转型主要从高效、实时控制、全方位洞察三个方面入手,预算一体化建设支撑财政业务改革落地,在资源统筹、信息管理、动态监督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一是全口径预算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一体化系统可以全面核算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补助等各类资金,掌握全局预算收支规模,能够实现精准统筹预算安排。二是全过程集成有利于信息共享,通过一体化系统集成单位的各项信息,并串联于预算核算等模块,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全链条管理有利于动态监督,通过一体化系统设置并启用预警规则,支持预算执行动态监督,规范业务处理。
税务部门数字化变革成果
智慧税务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建成的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变革成果。一是促进传统税制向数字税制转变。网络直播等新兴产业催生新价值模式,智慧税务的形成突显出税收立法在数字领域上的空白,促进税制与数字化在顶层的融合。二是促进传统征管模式向数字征管模式的转变。为保障数字经济时代征管效率,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管理+控制”双链条,以实现业务协同,并采集利用各渠道信息,丰富税务云平台数据,借助云计算等手段,提升数据应用能力,落实税收征管智能化、精准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国库可以从制度体系、监督管理、系统功能、数据运用四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积极谋划具有央行特色的数字化国库会计管理工作路径。
数字化背景下国库会计管理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制度体系有待健全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批准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共有13项内容,其中1项是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包含“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人民银行在改革过程中主观上做到了队伍不散、力度不减,客观上业务处理与地理间距存在着矛盾。比如票据传输、档案管理、日常对账等事项存在空间局限性,通过技术革新可以寻求解决途徑,这是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便捷。与此同时,国库会计现行制度尚未考虑到数字化运行的具体要求,应根据现实需求予以完善。
全链条监管存盲点
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承担着监管职责。基于现在的技术手段,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时间与空间边界局限于国库内部,无法有效延伸至全链条进行监管。一方面,对从前端(征收机关或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收处)将业务传递至国库的时效性无法判别,尤其是收入业务,比如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的通知》等规定,非税收入缴库时间需在5个工作日内,现实工作中不能监督到提交业务是否及时。另一方面,对从国库流出至预算单位等下游资金的使用情况无法监测,削弱了国库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作用。
系统功能难以支撑
现阶段,国库形成了以“3T”系统为基石,集中支付前置系统、事后监督系统、会计分析系统为辅助的完整体系,暂时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在数字化背景下可以进行优化,以满足未来国库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革。一是票据、附件、报表等资料传输仍采取人工交接方式,机构改革业务上收后,资料传递量和对账工作量骤增。二是数据储存的量级存在限制,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档案管理采取传统纸质保管方式,增加了管理成本;四是在会计核算质量、监督管理等领域存在升级空间。
会计分析仍需深化
会计分析是国库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现阶段,会计分析系统数据包含国库资金流动情况、业务量、地方债发行及兑付情况、现金管理投放及收回情况等,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从国库资金流动性、地方债、现金管理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数据来源及分析内容存在局限性,未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以信息安全为基础的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方法较为基础,未能建立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分析平台。
政策建议
完善制度依据,紧跟时代发展
国库工作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运转,具体实践的现实需求又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一是完善现有制度,在各分项专有制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比如2020年最新修订的档案法已认同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凭电子形式作为凭证,国库制度可在此基础上内部化。二是制定全新规范,结合技术支撑、业务需求,编制专项规范文件,便于各级国库顺利执行。三是构建“金字塔式”制度体系,以总行文件为抓手,各省制定属地化实施细则,保证一体化与个性化间的平衡,推进制度的落实。
丰富监管手段,实现动态监督
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最终实现动态监督。一是开发综合监管系统。推动实现非税收入电子化,进一步实现国库电子登记簿、国库业务档案电子化、电子印章管理、电子对账等功能。在此基础上,上级国库通过系统直接查阅辖内国库业务资料,为国库实现非现场监督提供支撑。二是通过开发辅助程序,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数据进行精准提取与格式转换,配合事后监督系统非现场检查模块高效完成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风险信息进行筛查。三是探索采用“业务规范+技术控制”的方式,利用云计算、微服务、分布式等技术手段构建征收机关、预算单位用户共同使用的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动态监督系统,监测业务传递及时性以及资金使用合规性。
升级系统功能,提升业务效能
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机构改革的实施,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升级,以推动国库会计管理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实现非税收入电子化。联合财政部门积极推动完成非税收入电子化直缴入库,提高非税收入入库效率的同时实现国库直接掌握非税收入缴款单位信息。二是开发电子对账系统。实现与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就预算收入、库款余额、集中支付等全业务覆盖的电子对賬系统,实现电子对账全面取代纸质对账,并保管电子对账结果档案,全面取代纸质对账资料。三是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遵循“安全、高效、低碳”的原则,建立央行电子档案管理体系,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要求整理、归档、保管。对征收机关等外部档案,如返回各征收机关的纸质回单、报表等全部实现电子签章并传输,实现基本所有档案无纸化。四是建设全新的国库非现场监管系统。在国库业务档案电子化、对账电子化基础上,借助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和建设全新的国库非现场监管系统,实现上级国库通过系统直接查阅辖内国库业务资料,对商业银行经收国库业务动态监管。
做好数据运用,赋能价值创造
在数字化背景下,深挖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撰写高质量的会计分析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扩宽数据维度。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从区块链技术入手,提前设置各部门的阅读权限,使得信息需求方更加安全、快速的获取数据。二是丰富研究方法,提升会计分析质效,挖掘数据深度。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的非标准化数据进行归集、分类、解析,摸索数据演变规律,分析数据经济实质。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国库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从制度体系、监督管理、系统功能、数据运用四个方面入手,搭上数字化这艘“快船”,形成立足时代化发展、强健动态化监管、完善智能化功能、提供优质化分析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库体系。
(作者单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