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
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应当积极开展内控工作,加强制度体系的建设,为内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单位内部出现管理不当、滥用资源、浪费资金的现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将目标聚焦到内控工作上,通过内控工作为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目标需求,制定出内控工作强化方案,从根本上通过内部控制工作助力事业单位发展。
目前社会的变化瞬息万变,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事业单位要依照该规范完善内控制度,加大控制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在内控规范和内控制度的实施中,重点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管,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资金和资产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财务方面的控制,有效管理单位的资金。事业单位要主动进行改革,在内部控制工作的创新发展中,提高单位的治理水平,增强单位的内部管理能力,精确记录单位的财务数据,对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核对,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首先,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不仅能够优化自身管理结构,而且能够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举两得。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来说是最好的保护伞,不仅能够使得内控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为其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能够使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收益最大化,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模式。内控制度的缺陷以及漏洞,会引起事业单位一系列的经济损失,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限制,为了减少经济上的损失,有必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内控工作有利于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使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真实、准确的传递信息数据,是保障决策科学性与计划可行性的前提条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好地发现经营活动中的不足及时纠正并弥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业单位损失,保障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人员足够重视,并能够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合理改善,以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內部控制中的问题
控制目标不明确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不明确,使得事业单位不仅不能更好地应对新时期的发展,对内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调整。而且还无法对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延误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进程,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呈现出无序性。同时,缺乏相应的内部管理目标,容易使会计工作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导致出现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使单位会计工作不具有参考意义,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进行。此外,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之前,应该结合单位内部需求,明确内控工作目标,使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实现提升内控工作质量的目的。但是通过现今内控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单位常常由于内部管理目标不明确,使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无法取得明显效果。尤其是在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表现较为明显,缺乏内部管理目标,单位内控工作人员在进行内控工作时,云里雾里,无法采取强有力的手段进行工作,同时也无法针对事业单位内部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更好地规范。
控制内容不全面
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力度较弱。事业单位开展内部风险控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促进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阻碍了事业单位管理的进程,使得对风险评估工作中风险识别、风险标准、风险评估等方式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无法取得明显效果,进而不利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经营风险的降低。控制内容不全面,还表现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单位内部风险评估工作的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风险问题。在经营活动发生变故时不能及时应对,降低事业单位经济损失。此外,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工作时可以对内控工作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工作类别、性质、范围,进行合理划分,使内控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高效有序,以帮助实现事业单位预期目标规划。对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进行双重加强,能够让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得到充分重视,并取得积极效果。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因素和人员执行力度等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效率,使得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风险和缺陷。
控制缺少规范性
规范、科学、合理是内控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而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缺乏规范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内部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性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在内部评估风险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风险控制的要点,重点关注资产方面的风险,对单位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内控工作优势。此外,缺少规范性且不够严谨,也使得内控工作的开展无法取得明显效果。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性增加了事业单位管理的风险,导致事业单位运营呈现出无序的状态,以至于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若内控工作的规范程度逐渐下降,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无法发挥效用,造成了事业单位账目混乱,内部常规票据分管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内部会计工作者开展工作。同时,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内控工作进行扶持,内控工作缺乏严谨性,会导致单位内部会计分析不具备借鉴之意,可能会在内部出现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还可能会出现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通过违法途径来伪造数据、谋取利益,使得会计管理资料不具有真实性,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不利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实行。
监督管理不到位
监督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监督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单位各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如果缺少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将无法为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对于单位的发展来说,因为发展规模较大,资产存量大,内部管理较为复杂。所以,在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内部的监督。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不仅对企业管理有积极影响,还能够预防资产流失。然而,个别单位对监督管理工作缺少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成为内控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但是由于精力有限,审计的专业性也受到了影响。此外,想要更好地发挥单位内部控制作用,需要构建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使单位会计工作能够按部就班地开展,并取得明显效果。然而,对于该事业单位来说缺乏了专门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机制,进而不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并且会限制单位的发展。例如,员工无法彻底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其无法做到对事业单位账目的严格审查,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丧失了应有的监督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
通过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完整性,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另一方面,在明确内部管理目标同时,应该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定期在单位内部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工作,以便逐渐完善内部管理工作目标和内容,切实提高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效率。
完善内部控制内容
事业单位要明确单位管理和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符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方案,为事业单位长久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制定单位体系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内容时,应该参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文件中的条例,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这是因为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具有可验证性。当单位财产受到威胁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及时消除风险和隐患。对于会计工作来说,应该对单位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规范,使内控工作能够对事业单位全方位经济活动都进行覆盖。以便提高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提高会计数据的实用性。避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等现象,造成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损失。尤其是在进行会计数据记录及管理工作中,要反复核对数据,避免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综上,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处理不良财务,遏制财务信息造假的行为,增加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为单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规范内部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应该从行政事业对风险识别、风险标准、风险评估等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力求能够得到最真实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信息,从而更好地规范单位的各项工作,为内控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单位要严格落实制度,规范化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是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切入点,提升内控活动的规范性,使得单位体系中的内控管理工作发挥效用,从而为单位资产管理提供保障,使得单位管理能够具备大局观念,顺应单位内部管理的趋势。
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能够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长远发展。对于大型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因为发展规模和资产存量大,内部管理较为复杂,所以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提升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根据制度的规定展开监督管理工作,在监督的过程中全面分析资产的实际情况,发现资产方面的问题,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管理单位的资产。
事业单位既具有服务属性又兼具经济属性,而内部监督的管控,则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力度强化的表现,其能够实现内控工作质的飞跃。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依托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以及職能属性的清晰划分,所以为了推动事业单位现代化进程,应当采用科学的普遍机制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以便实现事业单位创收,提升事业单位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策略的探讨发现,我国市场经济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这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内控工作的实施中,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违法犯罪、私自挪用公款以及徇私舞弊,都是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想避免出现以上情况,应当加强控制和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执行内控制度,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事项细分,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并在管理过程中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为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保障。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使内部控制工作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安县发展和改革局重大项目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