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背景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内部控制体系逐渐成为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中仍处于发展阶段,部分企业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内部控制成效不足。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手段之一,是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重要路径,企业可以促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结果相结合,从而达到使企业内部组织相互协调配合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运转活力和生命力,还可以保障企业的资金使用价值,使企业的资金使用需求与资金支出进行精准对接,从而提升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力,还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及职员个人经济利益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内部控制作为预算管理的关键部分,是约束预算风险的重要保证,预算管理核心价值的实现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对预算管理视角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进行探析,把握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与作用,推动预算管理下内部控制意识的构建,再通过分析预算管理视角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策略,提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质量提升的方向与策略,实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成效提升。
在内部控制实践阶段,部分企业对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间的关系把握不明,使得预算管理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难以实现。下面我将从预算管理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关系出发,分析把握预算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再探析预算管理视角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控制策略,实现内部控制质量提升。
概述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内涵
分析预算管理含义
预算管理是企业通过新时代现有的科技手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统计与计算和预测分析等过程,也是企业对内部进行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企业进行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帮助自身对已经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全面优化配置,还能够提升管理效能,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内控一般指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工作不仅可以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升级,还可以保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使企业在正常经营模式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不仅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还有利于帮助企业对战略规划以及发展目标决策提供相应参考。换而言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关系着企业的经营质量,更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的空间。
预算管理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关系
全面预算是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手段
2008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规定,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的重心,并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职责管理、授权管理、审批管理、系统管理以及财产管理等方面。将内部控制落实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中,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效率,还能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从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来看,全面预算从概念上包括了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的职责编制、管理制度、编制审批、下达执行等过程进行了编排;但是,从具体的执行过程来看,内部控制却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也要在内部控制的监控下开展。由此可见,从本质上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本身就属于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范畴。全面预算制度的制定以及工作的执行,也应当是企业内部控制部门需要关注的地方。只有企业将自身的内部控制工作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了协调与平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在内部控制工作的监控之下有序开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也能在其基础上高效落实。
与具体的管理制度不同,内部控制是动态的管理过程,企业分级制定预算成本目标,执行过程中按照预算成本目标进行分段控制,保证企业运营成本控制的实时性,进而达到过程管控与企业制度相结合的目的;保证企业的规则和制度得以执行和遵守,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资产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换而言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落实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企业想要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应当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明确,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依”。
内部控制是约束预算风险的重要保证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其基本流程不仅包括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三个环节,还应当服务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例如,如果企业在编制预算的环节出现了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等情况,那么,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就应当针对此情况,对业务部门进行责问,并鼓励业务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进而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企业要想落实好全面预算管理,就应当加强内部控制;要想促使内部控制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就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
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内部控制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亦成为预算管理落实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实际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部分企业忽视了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而从上文可知两者关系密切,下面将分析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增强内控意识
预算管理具有系统性特征,预算管理工作展开需企业各部门的配合,与自上而下的机构体系支持。在此背景下,在实行预算管理时,各部门能够借预算编制与执行展开沟通,实现内控信息与认知的有效传递,进而达到增强企业各部门内部控制意识的效果。
强化资金管理
预算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保证资金按原计划运行,在预算控制阶段,工作人员会及时归纳以及分析资金流动偏差,为内部控制工作展开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内部资金管理质量的提升。
优化控制计划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包含组织规划、授权审批、预算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多项内容,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具有共同目标,即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由此,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支持。具体表现为:预算管理能够对预算企业所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以计划为立足点对企业投入到产出各环节进行分析,能够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对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的认知,为内部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参照,此外,管理层还能借助预算管理预先了解企业资金周转数据,分析判定企业的潜在风险,提升内控阶段的风险应对力。
量化绩效考核
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质量与企业职员的配合密切相关,由此,绩效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在此过程中,预算管理能够量化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对预期目标实现进行量化考核,提升了绩效的明晰度,达到激励企业职员的效果,引导职员以预测目标为方向奋进,实现企业职员管理难度的降低,进而达到降低内部控制难度的效果。
预算管理视角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发展中自我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式,但由于该项工作与传统产业经营状态之间的融合上依旧存在着一些差异,目前实践中依旧存在着诸多不足。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
内部控制工作的客观特征不突出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内部资源长期调配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经营收益,减少企业资本浪费。但由于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主体依旧是人,由此,当前大部分企业中都存在着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主观意识过强的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效能分析不到位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资本运行调控的有效手段,它实现了资本、市场、账目等方面的多元化把握与科学性安排。但当前部分企业过于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继而出现了控制环节增加,控制措施复杂的趋向。这种逐步增多内部会计控制实践流程,不仅提升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也掩盖了工作开展的效能性。例如:某企业集团调货流程出现多个控制环节,各个环节审批流程执行缓慢,不仅增加了控制成本也增加了工作时间,严重影响正常工作进度。建议每项业务从发起到结束,系统设定合理时间管理,设置业务提醒,超期需要提供说明等相关设计,这样可以有效督促相关审批人员及时处理业务;也可简化复杂的审批流程,保留必要环节,从而保障工作效能。同时,企业进行资本控制与管理期间,往往只重视经常操控的部分,而忽视了不常操作部分的运行情况,这种片面化的会计控制方式,自然也会影响内部会计控制效能的实施效果。
缺乏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从企业资金运动周期、资本安排层面进行内部要素分析、控制,其目的借助企业前期预算目标,实现多维资本条件的科学性控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当前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缺乏规范性的内部会计监控方式,资本科学性安排与控制的结果,受到较大强度的质疑。
预算管理视角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突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中的局限,需在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方法的安排调控。
彰显内部会计控制的客观性
企业内部资源规划与探索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优势,将企业内部条件有序的安排到内部业务实践中,就需要通过内部会计控制条件分析的方式,实现内部控制条件的持续性把握与协调运用。一方面,从企业全面实行预算的视角出发,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条件的安排,将原有以局部规划控制的思维分析方式,转变为宏观性、长远性的企业资金调控战略。同时,从实践主体人的视角上进行客观性调整。无论是从操作主观条件的层面上进行操控条件的把握,还是在人员思维引导与监管上,均要通过客观分析的方式,规避其操作中存在的主观趋向。
举例来说,某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实践期间,为了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客观性调节与控制,就着重从彰显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客观性特征的视角上寻求问题解决途径。本次实践战略探索的要点可归纳为:一是以企业阶段性发展特征为基础,进行内部核算条件的科学性控制与安排,并初步确定了全面预算管理条件下内部控制因素的把握趋向,对应做好阶段性预算控制数据、账目以及市场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以企业成本控制最佳状况为标准,对内部会计控制中投入资本决策情况、资产运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二是通过提升在职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知高度,实现人员专业素养能力提升,以及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操作监管窗口等方式,体现内部会计控制的客观性特点。
在企业集团资金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内部会计控制主观性特征的把握与调控,应将内部会计控制客观性实践作为第一重条件,而做好预算管理条件和运行要素的探究,才能起到资源科学性处理的效果。同时,把握操作主体人的实践要点,也是为企业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握资本控制效能特点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应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期间有序安排,也应着重体现“内部会计控制的效能性”。一方面,基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下,资本控制效能条件的控制与把握,在于尽量压缩当前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流程。即,重视该部分工作,在全面预算分析期间,合理安排收益、成本、负债三大部分的核算工作,而不是通过增加多重“程序”达到局部控制的效果;另一方面,預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一个财务资本投入的目标条件,避免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实践期间出现资本风险性运行的情况,由此,内部会计控制既要对经常操作的部分进行效能把握,又要为不常操控部分进行控制或风险规避,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状态下,为企业提供科学、全面的内部预算管理条件客观性分析保障。
例如:某企业集团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下进行内部控制时,就着重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进行了把握,其实践要点可归纳为:一是结合企业当前财务资本控制的具体情况,分别从收益、成本、负债三个层面上进行层次化的评估;二是在内部会计控制数据及时反馈、信息资源全方位分析的思路上,进行了预算规划的目标化调整,尽量压缩其实践中不必要的实践程序,如部门之间手动传递纸质档案、繁琐的审批流程等,可借助计算机系统、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等直接审批,减少冗余流程。同时提供责任预算框架,即全过程预算计划实施的每个步骤均设置对应的负责人,根据控制内容计算控制比例,彰显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资产运行操控中的作用;三是针对企业长期经营与发展的目标,总结常规项目预算管理过程控制经验,制定适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标准及参数,对不常操作部分进行财务运行风险问题调节分析,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视角上,寻求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控制策略。
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下,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调控与安排,就是要对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具体环节进行整合;同时,也对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同时进行防护。
形成体系化的内部会计控制结构
形成体系化的控制结构在于内部会计控制结构的实践和多视角进行集团结构与资源管理目标化的分析。一方面,结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情况,设定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形成与系统结构相互融合的内部会计控制结构;另一方面,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出发,开展与企业发展相互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关于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内部会计控制战略工作的综合把握过程,是从宏观视角寻求内部会计控制实践高效、集成、共享的战略应用方法。
从预算管理的角度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框架,除了预算制度外,还应搭配其他相关制度进行综合管理,提升制度落实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结构的完整性,避免信息孤岛情况。首先需要优化岗位责任制度,为满足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岗位工作设置,促进企业内部轮岗换岗制度的落实,保证员工明确各个工序的责任、工作标准以及详细分工。其次,稽核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相配合,通过培训了解稽核工作职责、权限以及相关程序。再次,定额管理制度,应改变以往一人多岗的现象,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与企业内控体系配套的定额管理体系,可将其纳入岗位责任制范畴中,为形成体系化内部控制结构奠定基础。需要相关人员科学编制定额,引入EPR系統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并详细记录数据构成动态化模式,为预算管理提供数据统计资料,完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最后,优化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需要明确企业内部会计各项工作落实的范围,明确审批程序、权限以及相关责任,强化资金管控力度,有效规避风险提升内控工作的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内部控制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与制度管控指引,而预算管理作为会计内部控制的手段能够实现会计内部控制成效的提升。对此,在落实以预算管理为视角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时,应当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与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地纬赛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