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实践探索

2023-03-17 00:13徐碧玉
中国经贸 2023年18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资金

徐碧玉

由于事业单位特殊的经营性质,导致其在资金配置与管理方面相比普通企业存在较大的偏差,来自国家的监督力度相对较大,给其增加一定的管理压力。要想保证国家资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事业单位还应当寻找内部切入点,积极贯彻落实资金管理工作,并正确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按照目前的管理现状,对当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提出针对性及可行性的策略,不断促进事业单位长期稳定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是将其资金的来源、管理、使用,并开展预算、计划、考核、控制、监督等活动加以整合的一项工作,资金管理通常包含有非固定资金、专项资金与固定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当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需求较大时,不但要做好资金的合理分配与规划,还需要时刻掌握国家及财政部门对资金安全方面的战略政策,从而减少外部和内部资金风险,维护事业单位经营环境的安全。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我国对企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进行监督、计划、考核、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其基本内容包含有专项资金管理、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通过对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的提升,方可科学地控制运营风险,从总体上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发展。资金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以检查与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投资决策和策划、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以及建立资金使用与分管责任制为主,其管理目的为组织与统筹资金供应,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运行,节约资金、降低成本,进而提升技术、生产及经营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作用

首先,资金管理是否高效、科学直接關系到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结构的合理性,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府发挥相关职能的重要载体,在国家资产管理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对内部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可以真正保障资金环境的安全性,与国有资产相关规范相适应,不仅保证了资金使用效率,还促使国有资产浪费与沉淀的现象有所减少。其次,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有利于为整个财务工作环境提供安全保障,真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单位通过开展资金管理工作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内部资金流和配置过程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在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有效对资金进行分析与核算,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确保内部具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减少由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各种风险隐患。再次,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公共服务质量。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所涉及的服务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且具有多种服务类型。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问题

人员素质水平低

由于事业单位特殊的性质,其内部的财务人员往往收入与编制趋于稳定,缺乏一定的动力与压力去督促人员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部分财务人员缺少对最新各种税法制度与财会制度的认识,依旧采用老旧的工作规范与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中,总体的工作水平由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所决定,然而就当下现状看来,一些单位在资金管理工作上,并没有严格根据当下的工作要求引进高素质人才,导致在职能的布置上遗留出许多问题,过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较少的人员队伍,给资金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监督管理不到位

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体制是保障其他制度可以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监督部门应根据监督制度与条例执行事务,并要求领导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只有这样方可顺利履行监督机制。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常常出现领导随意干扰监督工作的问题,使监督管理体制成为摆设。站在资金管理的角度看来,单位并没有结合我国相应的战略目标明确资金管理的改革方向,致使资金管理在实践过程中产生许多不良因素。

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发现事业单位在开展某项业务时,无法完全按照国家章程对管理工作机制加以完善与改进。在面对资金管理工作职能方面时其认知往往表现得较为呆板,行为也较为随意,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与国家资产资金管理方面的战略要求不符。同时,在管理内容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单一性,没有考虑到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很难有效对接资金管理与业务范畴之间的工作内容。比如,部分事业单位在整理与归纳各种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时,无法有效围绕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工作,把握不准其关键风险点。尤其是关系内部权力集中的国有资产监管、公共资源转让、资金分配等重点环节,未能深入了解薄弱环节的意义。

绩效评价不科学

首先,绩效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较差,比如仅有部分文字性或口头性评价,缺少客观评分的标尺,评价者可随意也可掺杂个人情感给出考核结果,丧失了绩效评价的意义。其次,能够衡量的绩效评价不仅包括质量上的评价,还包含数量上的评价,比如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量都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的绩效评价难以被考核者所信服。最后,片面、单一的绩效评价不但会存在较大的执行偏差,还会使选拔干部沦为轮流坐庄的地步。而且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高层领导者,常常都通过单个或相同的标准去评价,就无法顾及到人才的差异性,人才也就很难得到晋升。

预算管理不合理

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愈加关注预算管理,其不仅仅是资金管理的必要基础,更多的还是单位内部最财政资金使用所进行的预测、计划、评价、控制和分析过程的重要活动。现阶段,依旧存在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有的并未在预算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未能兼顾市场和政策动态因素,导致最终制定出的预算方案比较粗糙。在进行预算工作期间,往往会因随意改动原计划,致使监督工作不到位,资金也和实际工作脱节。部分中层管理人员认为,让部门做预算是为了约束他们,预算管理相当于严格的考核,所以对预算管理均持以消极的态度。同时,管理人员尚未全面理解预算管理的内容,认为预算编制是为明确利润与收支的目标,不必考虑投融资预算与财务预算。此类做法不仅会造成单位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还会阻碍单位的运行效率。

内控制度不健全

近几年,事业单位才提出内部控制的说法,并且财政部还专门为企业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定,为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导致单位缺乏属于自己的内控制度,大部分单位针对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仍处在观望阶段,仅存部分流于表面的规定,在处理事务时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无法真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有些单位即使对内控制度进行了一番摸索与研究,但是依旧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一个单位划分为多个部门,只有部门间分工协作方可确保单位长远发展,倘若内控制度未能对岗位责任制进行明确的划分,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实践措施

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还应注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一,要格外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第二,培训当前在岗的财务人员,以提升其岗位技能,增强其岗位胜任能力。第三,注重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的提升。在具体工作中,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高度重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与支持财务人员进修或继续教育,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并为其营造学习培训的良好氛围,比如可以开展交流会、团建等活动,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良好沟通。同时,还要注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自己的行为操守更具规范化。

不断完善监督管理

针对资金管理,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按照现阶段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实施细致化与全面的监督,从而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适当地做出调整。同時,事业单位需要组建一支监督小组,结合自身实际设立监督机构,有效监督财务部门的各项活动,实时观察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行使监督权利。例如,在具体工作中,单位领导者需深刻认识到监督部门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监督部门的权力,任何部门或人员都不得干预监督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监督部门需定期将监督情况与报告上交到领导层与各管理层,如发现问题责令立即整改。同时,还可以按照月度或年度改革监督管理制度,让单位每个员工参与投票表决中,增强其荣誉感,保证单位制度的公平性,从而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制度制定的监督者与决策者,让各部门互相约束,共同推动单位的长效发展。

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强化离不开资金管理机制的完善。按照国家财政部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管理办法》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其自有的资金管理机制,充分结合资金的使用、占有、报告、采购、监督等全过程,促使资金管理的实效性得以提升。针对资金管理,单位应充分了解管理制度所发挥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要深刻掌握国家在资金管理上所制定的章程,确定好今后的实践方向与管理目标。然后,再根据单位内部的业务类型、工作性质及范围,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机制,优化相关管理要素与工作流程,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便利。

强化绩效评价管理

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评价管理非常重要。缺乏绩效评价,事业单位就失去了控制力,资金管理也就毫无意义可言。绩效评价管理是对单位内部及个人预算实施情况的评价和考核。绩效评价管理的强化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系统中,绩效评价管理发挥着督促与检查的作用,能够第一时间提供预算和资金管理实施情况等信息,便于调整预算和实际的偏差,能够帮助单位及管理层深入了解具体的生产经营状况。比如,单位应明确合理、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合理选择考核方法,在选择考核人员期间,应坚持考核代表性原则,比如客户、上级、下级、同级、管理层、领导层等代表,这样可以突出评价的客观性,对其绩效进行立体化与全方位的评价。同时要求所选择的考评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历、广博的学识与良好的道德修养,认真对待考评工作,防止在评价中掺杂个人好恶。评价结果必须从个人能力、分数、工作适应性、工作难度、工作态度中获得。此外,最终的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可采用走动式交谈与闲聊等方式,针对一些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避免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优化资金预算管理

高质量的预算编制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按照以下几方面对预算制度进行优化。首先,单位需要鼓励和引导相关部门投入预算编制中。为此,单位可按照以往预算管理中的收支明细与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当作优化预算制度的依据,特别是重大项目要突出精细化,精细化的预算对资金管理十分有利。最后,单位领导者也要参与预算编制环节,从而使单位总体预算管控与编制能力得到加强,实现调整预算偏差的目标。此外,在实施预算制度期间,单位还应做到全程的跟踪管理,从申请预算出发,管控资金的使用渠道和用途,尽可能地缩小预算计划和实施过程之间的差距。

健全资金内控制度

在资金管理实践中,事业单位还应当综合考虑新形势下对资金内控制度所提出的新要求。制度是任何工作实施的前提,尽管资金内控制度的提出时间较短,但相关法规已经明确了其制度的建立方向。例如,《会计法》规定企事业单位必须完善内控制度。制度的不完善是单位内控工作无法进行的主要原因。对于资金内控制度的完善,企业还应当认真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可能地建立健全具有调整空间的制度。单位内各部门要互相制约,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所以要建立健全互相制衡且权责统一的内控制度。同时,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进一步明确资金管理的标准,而后认真盘点和清查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资产。强化库存与其他国有资产的核算统筹,做好合理的资金规划。

事业单位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推动各项服务与业务有序开展,确保国家资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维护单位内部安全的经营环境,获得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事业单位应正确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的管理现状,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断优化、改进管理工作及各项制度,规范资金的上传下达与使用途径。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江陵街道办事处)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