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借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03-17 13:25王成林许建明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3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王成林 许建明

摘要: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最新2019年数据,以农户为调查对象,在提高农户借贷可得性问题的研究上,提出依靠农户的社会资本进而提高借贷可得性的方案,通过量化社会资本,并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资本投资,以解决农户融资难困境的理念。对社会资本及其代理变量进行分析,根据准对则层级的代理变量影响权重对比分析发现,用社会网络衡量农户的无形资本是不准确的,相比之下,社会信任权重更高。根据农村中的农户现状问题,进一步对借贷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改善农村的借贷问题。

关键词: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 借贷可得性 农村借贷

*基金项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基金(20210957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却比较严重(麦金农,2006)。

现有研究中,关于农村借贷的研究大多分为借贷行为研究和借贷可得性研究:借贷行为研究通常围绕农户借贷渠道、借贷用途、借贷规模、借贷成本、借贷期限等展开(吴典军等,2008),如對农户的融资渠道展开讨论,农户得到了哪种渠道的款项,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借贷渠道(申云,2016;陈芳,2018;乔娟,2007)。而积贫积弱的农户更关注的是怎么才能得到贷款,如费孝通所言“将得到的借款看作一笔笼统的账”。

尽管目前在各不同领域,学者们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以及测度并未达成一致观点,但大多数都把它当作一种隐形的资源,与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不同一般包含了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三个维度,本文也沿用这一说法作为社会资本定义。已有文献考察社会资本时常有很多弊端,指标单一不具代表性,指标多、指标差距大加权时会导致“大数据吞吃小数据”,本文的改良加权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数据选择与处理

本文使用了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2019年调研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截面数据(CHFS)。CHFS数据采用的是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的随机的抽样设计方案,随机采样的样本总共覆盖了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3个区县,和1360个村(居)委会,累计达34643个家庭,且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数据具有全国及省级代表性,完全可以达到本研究的数据要求。

CHFS2019年数据共约107008个样本,由于本研究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根据农户的户口的性质,将城镇部分的样本删除;同时由于农户借贷活动多是以户为单位,是为了家庭生计而进行的家庭决策行为,因此删除了非户主的样本和缺失值,最后得到了12326个样本量。

(二)农户借贷

农户的借贷可得性分为是否获得了借贷,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获得了借贷,即农户得到的借款数量,这两个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统计表格显示,其中大多数结果为否,整体来看,一方面说明农户的借贷需求低,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借贷可得性低,二者共同成为借贷比率低的原因。为了便于了解农户借贷额的分布区间,将借款数据进行了六分,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借贷交易额在一万元内和一万元到5万元之间,随着借贷额提高借贷数量逐渐减少,由此可以发现农户贷款可得性低和借贷数量少、贷款难的事实。

为了方便观察不同借贷用途的统计状况,绘制表2。总共发生借贷的样本量共668个,其中生活性借贷交易量明显高于生产性借贷,通过观察均值和标准差可知,生产部分虽然借贷量少,但是借贷平均数量大、变化幅度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额的借贷需求,但是相比于生活性借贷,借贷请求较难以实现。而生活性借贷虽然贷款量少,却更容易被满足,即更容易得到贷款方的贷款。

(三)农户家庭状况

农户的基本信息如表3所示,根据调查统计的表格可知,户主绝大多数是男性,占比高达84.8%,女性户主占比只有15.2%,同时在年龄上并不均衡,中年人或者中老年人居多。由于筛选好的数据库是限定了户主作为被调查对象,因此要考虑到户主的外界(社会、经济、年纪)条件的限制。

31-40岁的农户只占了5.2%的比例,整体来看40岁以前的只有6%人口,这说明农村的“新鲜血液”在不断地减少,农村大量年轻子女到城市务工、求学或工作,农村在正在慢慢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户年龄段在51- 60岁的占比最多,为30.1%,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家庭的“顶梁柱”大多都是在这个年龄段的农户,但作为支柱的农村人口已接近退休年龄。

户主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大多数不高,由此可见,现在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整体相对来说较低。农户健康状况集中在一般、好、不好区间,两端极值数量较少,呈现出两端少中间多的倒“U”型分布。

(四)农户社会资本状况现状分析

社会资本的设计指标展示是为了与后续加权结果形成对照,表4是未经标准化处理的原始值,以便客观、真实地反应原貌。

根据表2信息可以判断,农户每年的礼金来往总额度平均约为1386.499元,其中包含了收受的礼金和送出的礼金,从最大值和标准差可以看出,该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其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户主为了某些目的,即可能会有借贷、交往等目的或者其他生活需求而大量的来往礼金等。月均交通费用(旅游除外)数值相对较低,因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户主生活圈子大多局限在较小范围内,与熟人见面联络很难产生大量资金消费。农户整体来说金融关注度较低,因为自身是社会中的低收入群体,与城市二元分割,因此也没有多余兴趣和需要去了解金融知识,因此平均水平也很低。只有少部分人得到过银行贷款或进行或资金外借,一方面农户要面对高的银行门槛,另一方面农户也只有低概率被其他农户选为借款对象。

目前学界对于社会资本变量的测度标准非常多,但整体来看,其测度方法无非两类:单一指标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单一指标测度的缺陷是指标过度单一,导致信息涵盖不足,即使用的是与社会资本变量高度相关的指标,也未必能完全可代表社会资本变量本身;而多指标综合测度之法,常常出现“大数据吞吃小数据”的弊端。因此如何去改良方法,对学界来说一直是个困扰。本研究测度社会资本指标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单一的指标,而是采用了变异系数法进一步进行了优化。同时考虑到社会资本指标的属性,对于不同的代理指标,选择了相应的标准化方式,这种指标处理方式很好地避免了“大数据吞吃小数据”的弊端。

如前文所言,本研究借鉴了广为学界接受的Putnam对社会资本变量的定义(Putnam,1993),他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与社会规范三个角度选择测度指标。其中,根据数据库的相关问题,将来往礼金数量、去年月均长短途交通费用作为社会网络范畴内的代理变量,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关注度作为社会规范范畴内的代理变量,是否曾借钱给他人/机构、是否获得过银行贷款作为社会信任范畴内的代理变量,该6个变量共同构成了社会资本核心解释变量。

AHP赋权法是于20世纪70年初,由美国的运筹学家萨蒂教授提出的,并被广泛采取和应用的一种方法,但在社会资本领域的研究中却鲜有人用。首先,借鉴前人经验(苏冬蔚和贺星星,2011;秦海林等,2019),把总是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三个层次,并用目标层、准则层与方案层表示各层指标。其中最高层次的目标层就指代本文中的社会资本,中层的准则层是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三个代理变量,方案层代表的是衡量社会网络的两个指标和衡量社会信任的两个指标及衡量社会规范的两个指标。

然后,将这6个方案层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是本方案的关键环节。标准化处理的首要一步是先对6个方案层指标的属性识别,得益于所选择的方案层中的6个指标都是正向指标,即指标的数值越大效果越好,可直接用同一标准化处理方式。即:令变量的观测值减去该变量的最小值,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极差,来把数值标准化。指标标准化处理方式为

本研究利用stata14软件,进行社会资本各个变量层次的标准化处理、变异系数、权重的计算。社会资本最大值为 2.899,最小值为0,均值为0.799,标准差是0.587,说明整体上来看,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有一定差距,而且平均水平都不高。通过表5我们可以发现,农户社会网络、社会信任与互惠性规范三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84、0.212、0.570(取小数点后取三位数)。

由上表也可知,目前部分学者以社会网络作变量为社会资本替代变量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就在于社会网络的权重仅为0.284,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作为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社会网络的非正式制度功用,正随经济的逐步发展而减弱。这有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渐缓解,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户城乡流动性加强,以至于大幅度减少了与亲朋好友的日常见面、作业和交流的机会。这导致原本高质且恒定的社会圈层网络被打散。

社会规范的权重只有0.212的权重占比,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缓解,农民收入增加,农户懂得了一些金融知识,也提高了金融关注度,因此这两方面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加。

社会信任的权重为0.570,该结果是符合直观感知的。农户的可信任度是动态变化的,满足动态变化的前提就是,在借贷发生时,贷款方无法量定借款方当下的可信任度,只能从过去的事情来推断,因此农户过去的事情会影响到他现在的可信任度,如果农户给予过他人/机构帮助或得到银行贷款,则证明他是值得信赖的,是通过了银行征信的、经过调查的。因此农户不管是在帮助他人还是银行渠道上得到过信任,都是他的社会资本投资,都将有助于以后遇到资金困难时得到借款。

金融贷款的完成,一般需要抵押品。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贷款,可以通过土地作为抵押品。但中国的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无法作为抵押品。这意味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开辟出其他的具有一般性意义的机制,本文研究的农村的社会资本可作為一种值得关注的借贷机制。同时根据年龄分布可知,在制定制度法规时,制定者要充分考虑农户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资本这一现实依据,充分发挥农村市场中社会资本的可利用性,利用社会资本开发联合抵押贷款新机制,从而缓解农户的融资难问题。

(一)开发社会资本抵押机制

1.完善社会资本测度分析方法,开发新借贷模式

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维系的社会,以社会资本作为解决农村金融的困境的方法,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途径,并以失信人名单或法律惩戒为可置信威胁,以便使抵押贷款在借贷双方看来是不可置信的。

2.社会资本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由于银行未深入农村,因此难以真正了解和触及农村的生活圈,开发新的贷款模式如果不经试点,容易导致大面积的借贷问题,进而引发信任危机,带来社会问题,因此奉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服务当地农户,收集“大”信息,发展“小”银行,以便取得预期好的试点效果。

3.创新农户信用评价体系;

通过创构一套社会资本考评体系,例如引用本研究的6个考评指标,来衡量农户的社会资本价值。以银行为例,通过与法院等机构合作,对其辖区范围内的农户进行信用登记,以公示调查的借贷案例作为考评依据,同时综合农户指标状况,和生活圈层的相关人员的评价进行综合考评。

(二)利用社会资本甄别风险与违约威胁

1.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贷款部门作为“理性经济人”,为了拓宽在本地的市场份额,提高竞争优势,同时更大限度地掌握辖区农户的信誉信息,除利用法院等公共部门的农户社会资本信息外,也可以开展公益活动,通过帮助贷款人收款的形式掌握更多民间社会资本违约信息,以便更好的甄别风险。

2.利用失信人名单制约制度和法律法规

就农村而言,相比较于城镇地区,社会性死亡的威胁最大,一旦借贷活动违约,农户会被扣上“老赖”的帽子,在狭小的农村,消息会迅速扩散,影响农户的名誉声望等社会资本,他的名声会大受影响;同时法律威胁使农户不敢轻易违约,牢狱之灾会留有终身案底,并影响后代。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二元金融结构的缓和,银行需要逐步完善征信法律法规,加强建立个人征信体系来辅助借贷双方公开透明、互相了解。为了使可置信威胁生效,银行和法律部门应合作开发社会资本抵押贷款法律制约制度,使农户的借贷安全性得到保障,最重要的是,使贷款方的贷款可收回得到保障,以使借贷活动可置信。

(四)综合借款方异质性开发灵活高效的社会资本贷款

1.依据农户年龄结构

农户的年龄结构与社会资本水平相关,现有研究中,农户年龄越大,其名誉、声望等社会公信力越强,即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其借贷承诺的可置信程度也越高,根据CHFS数据可知,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因此,中老年人户主成为农村主流,其开发社会资本借贷的时机也越成熟。因此中老年户主借贷可行性最高,但对于相对年轻户主,社会资本水平较低,除党员及编制工作外,应额外附加担保或抵押等可置信威胁手段,采用多元制约形式的体系开发贷款方式。

2.依据农户借贷用途开发贷款模式

根据现有研究,相比于生活困难借贷,生产性投资会更容易获得收入,农户如果赖账可以用他的投资品抵账,作为社会资本之外的抵押品功能,贷款方会认为这笔贷款是可置信的。为了赚取收益并保证借款人还款承诺的可置信,贷款组织更偏好投资农户的生产性投资需求,因此社会资本对生产性借贷的边际作用也要更强,生产性贷款的农户就可以采取社会资本抵押贷款结合产品抵押合同的形式保证贷款可收回;农户借款用于婚丧嫁娶等非生产经营投资不能提高农户的财富水平,因而借贷可得性低,基于这个现状,针对生活性贷款的农户应采取社会资本衡定农户可信度,并利用农户的人脉资源,结合他人担保的形式共同贷款,以此解决无担保难以贷款的问题。

3.根据农户社会资本异质性出台政策

农户的社会资本考评,大多分为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社会信任三个维度。现有研究中,鲜有文献能妥善处理多变量的赋权问题,本研究使用的考评办法很好地解决。贷款单位应通过权重占比出台效益最大化的贷款模式,同时应因地制宜考虑到社区特色。例如通过对服务社区进行调查,发现当地社会资本指标的权重比,出台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社会资本贷款模式。

参考文献:

[1]BIANY.Bringingstrongties back in: Indirect ties, network bridges, 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7: 366-385.

[2]LIN N. Social networks and status attainment[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9, 25(1): 467-487.

[3]PUTNAM R D. Tuning in, tuning out: The strange disappearance of social capital in America[J]. PS: Political sci- ence & politics, 1995, 28(4): 664-683.

[4]陈芳.社会资本、融资心理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逻辑分析与实证检验[J].南方金融,2018(04):51-63.

[5]陈熹,陈帅.社会资本质量与农户借贷可得性——基于职业声望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8(05):218-226.

[6]成思危.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J].经济界,2008,6(4):E2.

[7]何欣,周宇红.微观家庭视角下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研究[J].西南金融,2019(07):11-19.

[8]平新乔,李淼.资源禀赋、收入分配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2017(07):137-150.

[9]秦海林,李超伟,万佳乐.社会资本、农户异质性与借贷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测度分析与实证检验[J].金融与经济,2019(01):33- 40.DOI: 10.19622/j.cnki.cn36-1005/f.2019.01.005.

[10]申云.社會资本、二元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J].经济评论,2016(01):80-90+146.

[11]王曙光,王东宾.村镇银行的定位与挑战[J].中国金融,2015(23):37-39.

[12]吴典军,张晓涛.农户的信贷约束——基于684户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8(04):41-47.

[13]徐丽鹤,袁燕.财富分层、社会资本与农户民间借贷的可得性[J].金融研究,2017(02):131-146.

[14]许建明,孟庆国.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与“减法”:政府、合作社与农村金融[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1):51-59+157.

[15]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 2011 (11): 116-129.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