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波动特征研究

2023-03-17 09:42朱毅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

朱毅

摘要:本文使用脱钩理论和控制方程(IPAT),选取13个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指标作为分析因子,并以江西省为例建立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核算了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总产值与这13个指标的脱钩系数,分析各项指标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性,进一步计算出江西省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数。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8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持续上升且增速较快,主要因素是農林水务支出的持续增长,以及对劳动力和农药化肥这类负向指标依赖性的降低。而造成2008年以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出现波动且增速减缓的原因是农林水务支出的年均增速和农机总动力的大幅下降,以及林地面积这类属生态友好型正向指标增速的下降。最后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脱钩指数 农业现代化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十三五”重点项目“江西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9WT55)。

一、引言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将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众多学者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已有相关研究。首先,在测度的体系构建上,黄文新等(1991)分为产出与投入两个亚系,分别从总体、主体和群体3个层次构建了一套符合江苏省农业现代化评价的测度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构想。其次,在测度的指标选择上,辛岭等(2014)全面分析农业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并用16项个体指标将其细化对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发现全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低且发展水平差距大。最后,在测度的方法运用上,孙晓欣等(2016)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县域单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省内县际间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逐渐增大,但整体在不断提升。葛丽亚等(2018)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城市——青海海东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通过解决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分析各主成分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并呈现正相关。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研究其波动趋势能让我们在总结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较为典型的研究有:在全国研究方面,辛岭等(2010)通过对农业现代化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测算了全国1980—2008年的农业现代化指数,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1996-2008年间上升速度不断加快。李丽纯(2013)通过灰色优势分析对指标进行赋权并使用回归分析对我国1981-2010年农业现代化指数的波动趋势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高收益、高水平”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区域研究方面,刘晓越(2004)通过建立包含1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经济发展带1998-2001年的农业现代化指数进行测度,发现东部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张荣天(2015)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利用熵值法测度1998-2013年长三角区域16个市域单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且区域差异也呈上升趋势。陈晔等(2019)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构建京津冀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分析方法对2011-2016年京津冀3省(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3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出波动增长状态,但增长趋势并不明显,三地的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

综合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的测度和波动研究方法,均是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通过选取不同的指标,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更深入的测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研究农业现代化波动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方法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研究视角差异和研究侧重点不同,指标选取较为主观和复杂,有的指标不易取得数据,有的指标与农业生产并非直接相关,属间接指标。又如有的学者在进行农业现代化评价时遵循物质发展至上,比较偏重于经济指标,或者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选取数量较少且权重偏低。

二、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波动特征研究方法选择

(一)脱钩分析方法和控制方程(IPAT方程和IGT方程)

(二)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三)指标的权重计算

综上,通过熵值法能够较为客观的确定农业现代化体系中的指标权重,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可以根据指标性质对各项指标值进行无纲量标准化处理,运用脱钩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与农业生产的脱钩指数,最后进行赋值求和计算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数。

三、基于江西2000-2020年数据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度

江西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拥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繁茂的植被,这些为江西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江西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朝着农业强省迈进,在此形势下,建立符合江西省实际发展情况的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并运用相关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江西省在我国中部地区率先实现产业全面升级和农业绿色崛起,为进一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本文将以江西省的农业现代化为研究对象,选取与本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一致,并尽可能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不同角度全面准确地反映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建立符合本省实际情况且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

在查阅相关文献、统计数据以及对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后,本文将依据指标的可得性和科学性选取包含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不同角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江西省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此外,该指标在选取过程中借鉴了于正松、张航和艾洪娟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依照以上原则,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作为基准指标,选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森林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农林水务支出、城镇人口、农林牧渔用水量作为比较指标,建立包含這13个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江西省农业生产与这13类指标的脱钩情况。据前文所述的农业现代化内涵特征和指标判定标准以及各类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将所有指标分为正向指标或者负向指标,即指标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是正相关或者负相关。

(二)数据来源说明

研究将以2000年为起始年,对江西省2000-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本文数据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江西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和《江西省水资源公报》。

(三)测度结果分析

将2000-2020年江西省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指标数据代入前文式(1)、式(4)和式(5),计算各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脱钩指数和临界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

当某个指标与农业生产总值的脱钩指数越大时,表示两者的脱钩程度越高,反之脱钩程度则越低。当Df≦0时,表示该项指标与农业总产值未脱钩;当0根据式(5)得出的临界条件,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总产值的临界系数(1 + g)为1.0848。在表1中,农林水务支出指标的临界系数为1.2045,大于1.0848,则表明农林水务支出与农业总产值未脱钩。其余各指标的临界系数di均位于0-1.0848这一区间,则表明其他剩余指标与农业总产值处于相对脱钩状。因此,控制方程(IPAT方程)计算结果与脱钩分析结果一致。

由式(1)计算出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总产值与各指标的动态脱钩指数见表2,综合各项指标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关系对脱钩指数进行赋值求和,得出这一时期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动态指标,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指数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0—2008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持续上升,增速较快,在2008年达到阶段最大值1.023;2008—2012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在1.023—1.256区间波动上升;2013—2020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缓慢增长,并于2020年达到研究期历史最大值1.927。通过分析选取的各项指标与农业总产值之间的脱钩关系,对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各阶段变化原因作以下阐述:

一是2000—2020年,江西省农林水务支出与农业总产值的脱钩指数(Df)为-0.969,表明农林水务支出这项指标与农业总产值没有脱钩,进一步说明政府对农林水务支出的投入力度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大。2000—2008年,农林水务支出从2000年的7.76亿元增至2008年的147.8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4.55%;而2008—2012年该项指标年均增速为27.01%,且农业总产值与江西省农林水务支出的比值在此期间波动较大。2013—2020年该项指标年均增速降至6.2%,其中,2018年江西省农林水务支出首次出现下降。因为农林水务支出属于农业现代化的正向指标,该项指标年均增速下降将会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这是导致2012年以后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二是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临界系数为1.0598,相对其他指标而言比较近似完全挂钩的临界系数1.0848,说明在研究期内农机总动力与农业总产值处于接近完全挂钩的状态,脱钩程度相对较低,农机总动力的投入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影响很大。从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脱钩指数(Df)的动态变化可看出,从2000到201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年的脱钩指数均小于0,说明这12年间该指标与农业总产值未脱钩;而从2013年开始,其脱钩指数每年均为正值,表明在2013—2020年间农业机械总动力逐步与农业总产值脱钩。从数据上看,2000—201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年均增速为14.54%,从2000年的902.307万千瓦增至2012年的4599.68万千瓦;在2013—2020年,该项指标的年均增速持续下降,仅为3.36%,2013年,农机总动力为2014.13万千瓦,不及2012年农机总动力的二分之一。由于农业机械总动力属于农业现代化的正向指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下降导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2012年后减缓。

三是2000—2020年,农作物受灾面积的脱钩指数为0.912,说明农作物受灾面积这项指标的脱钩程度非常高,近似处于绝对脱钩的状态,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影响逐渐减弱。从农作物受灾面积与农业总产值的脱钩指数(Df)的动态变化来看,2000—2020年这20年间只有1年为负值,从2010年开始其脱钩指数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于2017年达到最大值0.925,说明从2010年开始农作物受灾面积不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数据上看,农作物受灾面积从2008年的最大值237.6万公顷下降至2017年的44.14万公顷,且近6年农作物平均受灾面积不断下降,仅为64.87万公顷,说明受灾率不断下降,抗灾能力不断加强。由于农作物受灾面积属于农业现代化的负向指标,因此农业总产值与其的绝对脱钩也是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高部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是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总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和农林牧渔用水量等这类粗放投入型负向指标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并且脱钩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良好势头,说明这两项指标的脱钩程度逐渐增强。因此,在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上升部分得益于农业生产逐步摆脱对这类粗放投入型负向指标的依赖。

(四)研究结论

一是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0—2008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持续上升,增速较快,2008—2012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出现波动,2013年后恢复上升,增速放缓。

二是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长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农林水务支出的持续增长,次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技术投入的增长以及对耕地、劳动力、水资源和农药化肥这些属于农业现代化负向指标依赖性的降低。

三是2013年以后江西省農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农林水务支出的年均增速和投入效率的降低以及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大幅下降,次要原因是有效灌溉面积和林地面积这类属于农业现代化生态友好型的正向指标波动较大且增速下降。

四、政策启示

(一)坚持资金集约与劳动集约相结合

当前,以江西省为代表的大多数中西部省份正处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攻坚期,这时更要有的放矢地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随着我国资源和环境对农业的约束日渐趋紧,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中西部省份农业自身积累较少,工业反哺农业能力较弱。而其中有一些省份,如江西、安徽、四川等地的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因此,这些地区应充分发挥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政策技术的扶持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并且持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资,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注重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农业机械化是顺利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我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此,应积极做好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普及应用,让科技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各地政府应不断深化政务改革,简化申报流程,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和政策公开透明度,充分激发农民朋友的购机积极性。此外,各地要充分结合自身条件,如江西南部赣州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贵州西南部六盘水、毕节地区石漠化严重,且山地崎岖,农业机械化受到较大约束,还应在大力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成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选择、有计划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并注重山地特色农机的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强调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西部省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比较优势,因此,中西部地区要着力发展“养、沼、种”结合的生态农业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应选择劳动密集型集约农业和技术密集型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以协调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为基础,把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真正做到资源高效利用、经济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友好的高效统筹,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贯穿于农业升级和农村发展的全过程,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绝佳的自然环境优势,利用其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打造与宣传绿色农产品品牌,并在不断扩大生态优势的同时逐步向经济优势转变,通过品牌赋能带动整个农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Schultz T W.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1964,15 ( 21): 121-125.

[2]黄文新,黄在鸣.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1991(9):13-19.

[3]辛岭,王济民.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基于全国1980个县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宄, 2014,35(06):673-678.

[4]孙晓欣,马晓冬.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 2016,36(10):123-130.

[5]葛丽亚,丁生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海东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9):136-142.

[6]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46-650.

[7]李丽纯,基于灰色优势分析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波动趋势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8):116-120.

[8]刘晓越.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与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4(2):10-16.

[9]张荣天.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评价及空间分异[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2):111-117.

[10]陈晔,刘梦淳,闫丽平.协同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差异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9) : 327-332.

[11]Weizsacker E U,Lovins A B, LovinsLH.FactorFour:Doubling Wealth- Halving Resource Use[M].London:Earthscan,1997.

[12]刘书畅,叶艳妹,林耀奔.基于脱钩理论与LMDI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解[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2):272-280.

[13]黄木易,岳文泽,何翔.长江经济带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J].自然资源学报, 2018,33(2) :219-232.

[14]马海良,侯雅如,李珊珊.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省际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11) :185-192.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