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冬 李艳玲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目前,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国家政策、教材改革、校企融合实践等实际情况,普遍增强了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无论从此类教材的设计思想、内容规划,还是形式看,完全打破了旧式教材的学科逻辑,一方面展示了与“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相一致的行动逻辑,另一方面形成了以“活页式教材规划设计→材料收集→教材制作→教材应用→应用反馈→教材优化”为内容的标准化开发流程,较好地提升了此类教材的开发速度与应用效用。
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离不开高质量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从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重要性看,首先能够根据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情况,开发适用于不同专业的活页教材类型,保障专业教学始终与产业、行业、企业业务等趋于一致[1]。其次,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能够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正向迁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借助实用型教材,开展自主探索式学习与实践。再次,活页式教材将理论、实践、在岗实训进行了“三合一”融合,能够通过内容、使用、效果方面的质量优化,开发一些“新三好”教材,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德树人目标贯彻到职业教育之中,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大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间形成了密切关联,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努力奋进。
首先,新型活页式教材内容较多,与旧式教材相比,它具有轻、薄、可拆分的基本属性,与实践教学的契合度较高,具有十分鲜明的引导性、专业性、综合性特征。从当前各类职业院校的实践经验看,为新型活页式教材赋予了多种形式,打破了单一类型,借助对此类教材结构的优化与模块化设计等,较好地开发了此类教材。然而,由于此类教材中强调职业导向、任务导向、活页形式,将教材内容扩展到了教材内容、学习笔记、工作手册、教学任务、项目设计等各个层面,给编写教材产生了较大难度。
其次,导致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难度大的问题较难解决的根本因素是,编写主体过于单一。具体而言,新型活页式教材形式多元、类型多样,在不同的专业中编写内容不同,而且要求采用行动逻辑进行处理。由于产业、行业、企业业务变化较大,加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速度较快,教师独立编写时对于其中的变化把握不准,容易出现编写内容滞后于实际情况且缺乏实用性的毛病[2]。尤其在任务型、项目型、情境型、效果型等活页式教材编写时,案例的编写要求十分明确,而且案例中的实际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操作步骤、实践记录、反馈评价、课后练习、学习情境、实战内容、笔记记录、行业标准接轨等。当缺乏企业主体参与、学情全面分析的情况下,编写教材时容易发生供需不均衡的现象。
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时,将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根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中的要求看,必须定期开展调查与分析教材的工作,并且将自查与排查结合起来,确保其创新性。简单讲,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后,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实践中,已经将“双元”育人作为了主要路径,为了适应企业人才需求侧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将教材内容与新的职业能力形成对应起来。然而,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新的职业能力形成之间(如图1),牵涉到职业能力层次的划分(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核心能力等)与相关内容的内化迁移整合,要求根据不同的能力与评估需求配套设计相应内容,并且强调了教材内容即时更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图1 职业能力的形成示意
例如,在当前机械加工企业中,受到机电一体化发展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应用等影响,机械设备与数控设备的联合应用明显加强,此时要求打破机械加工的条件限定,将教材内容延伸到数控设备方面,同时对其中应用的技术进行专题讲解。另外,在部分机械加工过程中,受到客户需求的影响,不仅要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新,还存在创新工艺的特殊情况。实践经验表明,行动逻辑下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加快后,创新需求也明显增多,既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前沿知识与技术,也要求教师与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等通力协作,借助协调沟通更为合理地编写具有创新特点的活页式教材。
经过多年改革,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转型,而且在新时代突出了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虽然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时强调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但是由于对学生学习状态、接受能力、课后学情等实际内容缺乏分析,此类活页式教材在应用后普遍存在“打折扣”的现象[3]。多数教师认为,当学情分析不足的情况下,活页式教材开发中容易发生“难点、重点、容易点”的分层设置不合理,当教材内容过深时学生学不懂,当教材实用性较差时学生不好操作,当教材中的知识点较陌生时学生查阅资料困难较多等。尤其在部分活页式教材中,由于任务单、工具书、相关链接资料等内容不详细,学生在课后使用此类教材时困难重重。
进一步讲,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时,教育部门、职业院校、教师均认识到了“双元”育人的重要性,并且扩大了对企业资源的引入与利用。部分院校根据职业特色不明显、产业与教材结合不紧密的实际情况,推动了“院校教师进企业,企业人才来校园”的计划,旨在通过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互补,为教材开发注入新动力。但是,由于忽略了对学情的全面分析,也出现了“剃头刀子一头热”的问题。因而,在当前阶段,应积极提炼前期经验,扩大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并借助技术要素的配置,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需求。
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时,需要紧扣教材内容的变化,扩展编写主体。建议如下:首先,在校企融合实践模式下,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方案》中的“双元”育人要求,一方面通过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商,使企业管理层、技术骨干等,辅助职业院校进行活页式教材编写,包括教材资源的提供、编写人员的委派、设计方案的优化、教材内容的讲解等。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在教材开发能力、编写能力之外,应增强对教师信息素养、协调沟通能力、学情分析能力的拓展训练[4]。这样做有利于让教师始终处于教材编写的主导地位,将自身的教学经验融入到教材编写之中,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目标。其次,扩展教材编写主体后,应根据活页式教材编写目标,细化开发步骤与编写流程。例如,在设计活页式教材时,应划分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通过任务分工的方式使教师与企业员工发挥出各自优势。建议教材编写中的两大主体尽可能统一编写过程,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开发步骤,具体如图2:
图2 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步骤及内容示意
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主体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在高强度、多元化的教材创新需求条件下,为了使教师积极参与到此类教材的开发与创新之中,职业院校需要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为教材的创新编写提供动力支持。建议如下:首先,应针对教材开发与建设项目,独立设置激励机制。其次,应将激励要素分解为资金激励、晋升激励、福利激励、深造激励等,这样做可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使其在内在需求的驱动下,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设计出适配的活页式教材。再次,激励机制设置后,应配套设置评估考核机制。例如,结合行业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学生应用效果等,全面地对开发的活页式教材进行评价,确保其在适用产业、行业情况的前提下,能够满足服务于学习的目标,推动职业教育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首先,教师应利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与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等进行协调沟通,设计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行捕捉与网络模型分析,更为精准地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态[5]。其次,教师应借助QQ、微信等最为简便与直接的方式建立班级群,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方面的反馈信息,在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再次,教师应将学情调研延伸到学生的课后生活方面,包括喜好、时间分配、心理压力、自主学习困难等。通过充分调查与精准分析,教师能够更精准把握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接受情况、使用教材时的困难,从使用者的角度收集教材使用时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前端的研发设计与终端的使用反馈,以及应用后的教学效果评价等结合起来,确保教材编写工作与优化工作始终处于循环交互状态,保障教材高质量发展。
总之,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体的发展,因而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职业教育。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在职业教育中承担着多重任务,具有多重作用。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受到内容、更新、服务方面的条件限定,编写难度相对较大、创新要求较多,加上学情分析不足,在教材开发与建设时出现了内容选择缺乏整体规划性、编写中专业指导与判断不足、企业参与少、服务质量差等情况。因此,建议在当前阶段尽可能以实际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准,紧扣教材内容扩展编写主体。同时,设置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此类教材的创新。除上之外,为了使活页式教材在学生中产生高质量服务效果,应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对学情展开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