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培养师范生古典诗词素养中的创新性应用
——以湖州师范学院经典诗词过级课为例

2023-03-17 06:46:50王国珍
山西青年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践性诗词测试

王国珍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018年,教育部提出建设“新文科”,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体系。2020年新文科建设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湖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倡议,以“互联网+师范教育”理念为引导,积极探讨新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面、深入、有效的师范生古典诗词素养培养路径。具体来说,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提升经典诗词素养:1.修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先秦文学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中华经典诵读艺术等理论性专业课程;2.修读经典诵读、经典诗词过级课等实践性课程;3.参加诗词大会地区选拔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赛事。本文以经典诗词过级课为例,探讨湖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问题,为本校的新文科建设添砖加瓦。

一、经典诗词过级课运用的新技术

本专业校内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下达实践任务、检查实践成果并评定成绩,学生根据实践要求、实践流程,课外自主完成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解决这一难题,经典诗词过级课尝试了多种新技术辅助教学,效果良好。

经典诗词过级分5级:前三级共300首诗词,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规定的必背诗词为主;后两级共150首诗词(内含少量古文),主要是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相关课程规定的必背诗词。本课程是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实践性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第2学期是经典诗词过级(1~3级),面向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学生开设;第4学期是经典诗词过级(4~5级),面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使用了以下三个平台:

(一)古诗词诵读APP

语文出版社开发的“古诗词诵读”APP设有练习、精读、闯关三个部分:练习部分可帮助学生练习朗读,并根据系统评分提高朗读效果;精读部分有朗读示范、释义、赏析、翻译、作者等部分,学生可以仔细揣摩朗读技巧,学习诵读;闯关部分共24关,可供学生进行朗读闯关和背诵闯关。该APP收录了经典诗词过级(1~3级)的所有诗词,其中60余首有精读讲解,非常适合引导、督促学生课外学习。

(二)汉林新苑小程序

汉林新苑是语文出版社开发的诗词测试小程序,是教育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网络平台。我们开发了适用于该小程序的经典诗词过级题库,利用该小程序进行经典诗词过级的期中测试。测试时,学生一交卷,系统立即自动评分,并给出相应评语。学生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多次参加测试,直到拿到满意的分数为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帮助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解脱出来。

(三)泛雅平台(学习通APP)

泛雅平台是超星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手机端就是学习通。我们在该平台上建了经典诗词过级课。通过该平台,教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发布学习通知、经典诗词过级读本(资料);与学生互动交流;建设题库、组卷测试。

总之,古诗词诵读APP督促学生课外学习,汉林新苑小程序以测试带动学习,学习通用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最终评测,三个平台在本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起到了互补互足的良好效果。

二、经典诗词过级课新技术运用的创新性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目前,OBE教育理念已经广泛应用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课程设计方面,美国学者理查德(Ricchard M.Felder)提出了基于OBE模式的课程设计模型(图1),学生学习结果评估(assessment)是三大核心要素之一。[1]经典诗词过级课围绕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大大提升了课程的学习效果。

图1 理查德课程设计模型

(一)经典诗词过级课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1.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路径

过程性评价(process assessment)主要是通过引导教师、学生对教学及学习过程的关注,从而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重要评价思想。关注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能促使教学朝着“应然”的方向发展。[2]经典诗词过级课是实践性课程,没有课内学时,任课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往往在期末给一个成绩了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运用新技术全程、全方位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将过程性评价成功引入到课程中来,较好地解决了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

2.终结性评价的实施路径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是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典型形式。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往往是一张考卷定终生,经典诗词过级课利用泛雅平台实现了多次分级测试(见图2示例),保证了各等级学习效果的平衡,评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图2 2021-2022学年第2学期20190411班测试安排概览

表1是本课程的学习结果评价表,从中可见,新技术为学习结果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表1 本课程的学习结果评价表

(二)经典诗词过级课基于学习结果评价的持续改进

经典诗词过级课聚焦于持续改进做了贴合课程实际的教学设计,形成了良好的“学—评—改”闭环教学体系。下面以泛雅平台为例说明本课程持续改进的实施路径。

1.分析测试结果

新技术平台有丰富的数据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对测试结果进行细致、准确的分析,进而服务于课程的持续改进。以2021-2022学年第1学期20200411班学生的一级测试为例,测试结束后平台的“考试详情”中可以看到每个题的答题情况(图3),从中可以看到,第3、9、10、11题为易错题。针对这4道易错题做了初步分析,发现它们的知识点分布在《雪梅》《饮湖上初晴后雨》《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惠崇春江晚景》四首诗中。

图3 2021-2022学年第1学期20200411班测试统计详情

2.基于测试结果的持续改进

(1)课程内容的持续改进。本课程章节共分五级,每一级包括:诗词原文、易错篇目和说明三部分。其中“易错篇目”“题库”两部分都要根据过程性考核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得到测试分析结果后,我们对课程内容和题库做了相应的调整:

第一,在《经典诗词第一级》这一章的“易错篇目”中加入了上述四首诗,并根据试题的正确率设定了对应知识点的易错率。下面以这一章为例展示课程章节的持续改进情况(图4)。

图4 课程章节持续改进情况示例

第二,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我们对题目的选项、难易程度、答案解析等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第10题的正确率仅为50%,错误率偏高。据此,我们将题目的难易度由“中”调整成了“难”。经仔细分析,我们认为该题错误率高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未能深刻理解诗题;二是作者郑成功所处时代比较特殊。据此,我们将题目的选项B由“清代”调整为“明末清初”,并在答案解析中指明了该诗的创作背景和诗题含义。下面以该题为例展示课程题库的持续改进情况:

(单选题)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出自《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哪个朝代?

A.明代

B.明末清初

C.元末

答案:B

答案解析:这首诗写于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此时郑成功之父已投降清朝,郑成功缟素临江,从海上大举北伐,反清复明。从诗题“讨满夷”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清初。

难易:难

知识点:92.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 郑成功

(2)课程作业的持续改进。根据测试分析结果,将易错题设计成作业,有针对性进行练习。以2021-2022学年第2学期的作业为例,我们根据第1学期20200411班学生一级测试的结果,设计了一道作业题,使作业更有针对性。下面以该题为例展示课程作业的持续改进情况:

请同学们朗读《雪梅》《饮湖上初晴后雨》《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惠崇春江晚景》等四首诗,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雪梅》中的“骚人”和“评章”分别是什么意思?

②《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哪里的美景?

③《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作者是什么时候的人?

④“惠崇”和“春江晚景”分别指什么?

三、经典诗词过级课新技术运用的启示与展望

(一)新技术在实践性课程中使用效果更明显

各阶段课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最终学习效果。实践成果综合性强,各阶段学习效果的影响较理论性课程更明显。然而,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方式、过程性考核都较松散,对终结性学习成果的支撑明显不足。如能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弥补这一不足,其效果势必很明显。经典诗词过级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表2 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对比表

(二)新技术在实践性课程的使用严重不足

以湖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与经典诗词过级性质相似的实践性课程还有经典诵读、钢笔书写、粉笔书写、普通话、微课训练、说课评课等六门课。经典诵读课与浙江省经典诵读大赛的校内选拔赛相配合,以QQ群为平台进行了较好的训练指导;钢笔书写、粉笔书写利用超星泛雅平台展示学生优秀习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其他实践性课程很少使用新技术加强实践指导、过程监测和过程性考核。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经典诗词过级课及其他课程应该从课程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做好教学改革,将实践教学工作做细、做实。

猜你喜欢
实践性诗词测试
幽默大测试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2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