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2023-03-16 04:38秦在东康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段思政思想

秦在东 康锐

摘 要: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统领统筹作用,做到强化顶层设计先行;要在目标?内容?方法设计上,分别做到“分层有序?完善统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灵活多样?科学高效”,完善建设的整体性设计;要根据学科知识难易程度?不同年龄结构与不同知识结构之间关系以及“知识先前积累”事实,厘清思政课的层次意蕴;要在遵循“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密不可分?“无缝对接”与“有机衔接”环环相扣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建设;要立足“技术性”“技艺性”,重视建设的方式方法创新?

关键词: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点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5.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5-0077-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这一新表述为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旨在解决当下大中小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各学段思政课存在的各自为政?各学段间不衔接的现象,实质上是要把大中小学原来相互独立的思政课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和相互合作?这一彼此包容和相互合作的体系不是一个普通的联合体,不是简单地借助“同课异构”就能实现的,它涉及政策?理念?体制?机制?方法等诸方面有机融合,最终要成为一个“在体制上具有主体资格?在机制上具有赋能效率?在运行上具有良性互动特质”[2]的课程联合体,为此,要在多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顶层设计先行:强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前置性条件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国家层面的重要工程?没有党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正确认识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是强化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统领统筹作用的必然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事关教育强国建设?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方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就必须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现实基础,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回应,有利于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的部署与实施?正如有学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系统化的机制设计……从而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保障党的事业健康发展?”[3]另一方面,“培养什么人”不仅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不同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将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有机衔接?融会贯通,在发挥铸魂育人功能的过程中,既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需求,又符合培育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整体规划,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路径,也是党和国家针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战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理念创新,是党和国家立足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需求,促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5]?而这项重要工程不仅涉及不同学段间思政课程的有机衔接?协同联动,也涉及体制?机制?政策诸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将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协同理念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的牢固树立,实现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有机衔接?横向有效协同的部署安排?另一方面,除了前期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外,还必须深入到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国家或政府的权力主导和政策力量予以推动,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建设提供统一的方向指引?运行标准和制度规范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都是党和国家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所作出的重要决策,有利于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守正创新?

那么,如何才能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强化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统领统筹作用呢?其一,需从党和国家顶层设计上构建统筹体制?在整合基教司?高教司?思政司等部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部门和机构,并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通过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行政管理部门间的堡垒,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统领统筹体制?其二,需从党和国家顶层设计上完善统筹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就是要通盘筹划,兼顾各方,整体推进?”[6]一方面,建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建设和横向建设一体化机制,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形成强有效的育人合力?另一方面,夯实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过程要素一体化机制,从思政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等要素上,搭好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阶梯?其三,需从党和国家顶层设计上予以统筹政策保障?从党和国家层面,适时出台更具权威性?更具科学性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以政策的形式保障党和国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领统筹?

二?完善整体设计:全力缔造新型大中小学思政课联合体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新型的思政课联合体?这一联合体是在人为整体设计与干预下,所形成的有规律可循?有章程可依的“真实联合体”?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必须具有整体性思维,要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整体性设计?

整体性目标设计要“分层有序?完善统一”?大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虽各有差异,但是思政课“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目标设计上应当牢牢扭住这个“牛鼻子”,整体把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分类?分层,使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总目标?学段课程目标和学科分目标,分层有序?完善统一?其一,要在目标设计上实现课程总目标一体化设计?思政课“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是思政课建设的“总指挥棒”,必须从整体性目标设计上将“立德树人”这一课程总目标,巧妙贯穿?融合到不同学段?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分目标中?其二,要在目标设计上实现学段课程目标有序衔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其明确指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因此,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重视不同学段课程目标的有机衔接,以及从低学段到高学段课程目标的层次递进?其三,要在目标设计上实现学科分目标一体化贯穿?“学科分目标的一体化贯穿是课程总目标一体化设计?学段性目标一体化衔接的必然要求?”[7]遵循不同学科的课程属性,借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深入挖掘不同学科的思政元素,通过不同学科分目标的一体化贯穿,增强不同学科思政育人目标的有机联系?

整体性内容设计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8]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设计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提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内在要求?这就要精准研究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需求,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有效供给?《意见》基于学生认知规律,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搭建了一体化建设框架,大学思政课内容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以意识形态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色理论体系?历史传承?公民责任等内容的整体性把握,培养对特色理论(包括对自己未来发展规划)的系统性建构与实践能力?”[9]高中思政课内容要以“理论—常识”为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常识教育,增强高中生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初中思政课内容要以“知识—解释”为主,通过较为抽象的特色理论等基本命题的文本呈现,初步探索文本知识所蕴含的相关价值,塑造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小学思政课内容要以“经验—寄寓”为主,通过“借助适合低学段的话语?体裁和形式,用动漫形象?课本剧?手工创作等”[10]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故事寄寓思想道德教育?

整体性方法设计要“灵活多样?科学高效”?列宁曾经指出:“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可以保证具有活力,保证成功的达到共同的一致的目标?”[11]毋庸置疑,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各种异化现象”[12],而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有机衔接?有效协同这一目标,亟需从整体性设计上突出“建设”方法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以灵活多样?科学高效的特征确保“一体化”建设的活力和动力?其一,要做到分科综合相结合?所谓分科综合相结合,就是既要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课程领域,也要充分激发不同学科课程的思政教育潜力,遵循学科知识逻辑和特点,分门别类地进行思政知识传授?这便要求在整体性方法设计上既要从宏观上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领域的开发与拓展;又要从微观上对不同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科学考察和分析,并促使这些元素完成“文本知识—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机转换?其二,要做到必修选修相结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一体化就必须建立“必修选修相互协调”的思政课程体系?这一任务就要求在整体性方法设计上,既要建设一批大中小学必学?必修的思政课程,还要打造一批贴合不同学段学生兴趣的精品选修思政课程?其三,要做到显性隐性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13]根据这一指示,在整体性方法设计上,一方面,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上“理直气壮”铸魂育人;另一方面,要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涵育”功能,借助角色扮演?戏剧演出?辩论比赛等课外活动,情景体验?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本能地”涵育思想政治教育?

三?厘清层次意蕴:统筹安排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内容

思政课的层次性,更多指向的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进阶性发展,这一进阶性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依据,主要体现为思政课程内容的层层递进,尤其是思政课程教材内容的层层递进和配套性?

要根据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能力培养的生理性要求和情感发育的生成规律,分学段分学阶设计课程教材内容?“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目标,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快推进教材一体化建设?”[14]“教材一体化建设”,呈现的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内容由感性到理性?由常识到理论?由基本框架到翔实细则的进阶式发展规律和层层递进的层次性?为破解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在知识呈现上层次不明?与能力培养的生理和情感需求不匹配等难题,实现教材一体化,就要牢牢把握“进阶式发展”这一要义?一方面,要对全部教材知识点进行难易程度的划分归类?逻辑分析?将现有思政课教材体系中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厘清每类知识点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出场顺序?另一方面,要回归同类知识点自身的难易程度,通过对同类知识点难易程度的科学评估,根据能力培养的生理性?情感性需要进行科学配套?

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年龄结构与不同知识结构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根据人的智能发展的结构原理,细化分解思政教育的不同内容,分层次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儿童所接受的知识要与他们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依据认知发展理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选取安排,必须以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年龄结构与不同知识结构间的逻辑关系为前提?这就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识发展特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等具体思政教育内容,以他们可以接受吸收?乐于接受吸收的形式融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教材中,如小学以“故事教育”?初学以“道理教育”?高中以“学理教育”?大学以“价值教育”的形式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程教材中?

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因自身知识积累厚度不同,即使处于同一学段,但因学阶知识积累?知识输入需求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因此,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一体化,既要考虑学段间的衔接和层次问题,又要考虑同学段不同学阶的衔接和层次问题?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既要注重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和递进性,还要注重同学段不同学阶课程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小学学段低龄学阶与高龄学阶的学生,在爱国主义知识积累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低龄学阶的学生还处于学校系统教育的初级?过渡阶段,系统的爱国主义知识积累才刚刚开始,要将爱自然?爱他人?爱家乡等通俗易懂的内容融入教材中,要更加倾向于通过图画等形式刺激其感官?而高龄学阶的学生通过低龄学阶的积累,已经储备了部分体系的爱国主义知识,要在课程教材内容安排方面,上升到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等层面,要适当加入文字,引导其对“社会”?对“国家”概念的思考?

四?遵循课程规律:科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机衔接

诚如恩格斯所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都具有普遍规律?[15]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遵循“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密不可分的基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16]思政课“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密不可分的基本规律,实质上强调的就是思政课“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其一,要构建“知识灌输”与“思想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知识灌输”是基于时代发展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大中小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启发”是坚持问题导向,培育大中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养成教育促使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塑造?构建“知识灌输”与“思想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从理论教学?问题启发双管齐下,以“趣味教学”突破传统思政课知识灌输的乏味性,以“问题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其二,要整体提升思政教师“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7]对学生思政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整体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能力?因此,要通过建立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从国家层面对一体化思政课教师培养?管理给予制度明确,构建科学?统一的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要通过建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科研平台,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教研能力?

遵循“无缝对接”与“有机衔接”环环相扣的基本规律?“无缝对接”与“有机衔接”环环相扣的基本规律,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在“相邻学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18]?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旨归,就是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但现阶段还未形成高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联系,各学段间“学段失联”矛盾尚未解决,诚如恩格斯所说,“我们把握不住两者的联系,就会陷入一个接一个的矛盾之中?”[19]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无缝对接”与“有机衔接”环环相扣的基本规律,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衔接性和贯通性,是当前破解“学段失联”难题最为迫切的需要?从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衔接”来看,制定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程标准是最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方面,通过适时研制“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促使各学段思政课建设由局部思维转向整体思维,可以打通不同学段思政课在衔接上的堡垒,促进各学段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另一方面,“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弥补了各学段思政课程标准修订步调不一的缺陷,为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新动力,通过统一规划不同学段的教学纲领,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组织上,可以实现不同学段的知识关联?交流互动,从而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

五?创新方式方法:深度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三位一体建设?这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特殊性所在,这也就从客观上要求立足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重视建设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使其深度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立足“技术性”创新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方式,就要与时俱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智能化建设”?其一,要善用“线上+线下”思政课平台,加强思政课课堂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学校数字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大中小学线下思政课程的智能化建设?线上思政精品网络课程开发,打造大中小学“线上+线下”思政课程联合体?其二,要善用元宇宙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场域建设?运用“高清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交互技术?情感沉浸技术和万维物联技术的复合场景再现”[20],在大中小学建立对部分重要历史事件的还原?场景模拟等虚拟学习中心,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虚拟场域一体化建设,发挥思政环境育人功能?其三,要善用“沉浸式教学”模式,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通过对大中小学沉浸教学的“议题选择?场景营造?话题引导?意见反馈等”[21]一体化构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获得感的整体性提升,从而稳步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亲和力?

立足“技艺性”创新改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老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老办法主要指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促进一体化建设的效能低下的方法?其一,要善于从常态化建设中总结经验和方法,吸取好的经验?改进不良方法,以此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技巧性?要及时收集?总结“一体化建设”经验,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并固化成需长期执行和遵循的机制和制度;将效率低下的方法加以改进?其二,要善于创新“共同体”建设形式,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艺术性?要用好“奖惩”形式和“成效评估”形式,彰显调动主体参与意愿的艺术性和“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动态调整的艺术性?具体而言,可通过构建“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评价体系,设置科学的奖惩规则,调动大中小学各主体参与共建思考的积极性;将成效评估有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定时评估?动态调整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秦在东,康锐.新时代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与策略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3):29-34.

[3] 谢峰.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33-35.

[4][5][8][13][16][17]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27,6,23,22,10.

[6] 石书臣.以问题导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5):24-29.

[7] 杨威,管金潞.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21(9):69-75.

[9] 李寒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课程逻辑与实践理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1(3):55-61.

[10] 吕增艳,王宇.略论情感叙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44-149.

[11] 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2.

[12] 秦在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理论再认与策略设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1):7-11.

[14] 李超民,李想,吴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4):9-14.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

[18] 陈磊,徐秦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段间规律”探寻[J].中国大学教学,2022(6):60-65.

[1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25.

[20] 钟风云,常李艳.元宇宙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析[J].理论导刊,2023(3):125-129.

[21] 洪岩.“大思政课”视野中的沉浸式教学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9):123-129.

[责任编辑:孙 皓]

猜你喜欢
学段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