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岗前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2023-03-16 08:46杨子晴张少璇向美焕
循证护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护理服务被调查者问卷

杨子晴,黄 薇,王 秀,张少璇,向美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510010

“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派出在本机构注册(含多机构执业备案)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病人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目前,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处于试点阶段,相关的政策、管理制度、流程等还不完善,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各地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也不尽相同,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且缺乏对从业护士的岗前培训细则[1-2]。各医院根据自身经验和需求来培训护士。因此,“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从业护士能力良莠不齐。现报道的关于从业护士如何进行培训的文献较少。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3],要求各地要结合“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的特点,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升护士的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其突发状况下的紧急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因此,本研究以政策为指引,以需求为导向,对广东省15所医疗机构共986名护士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岗前培训需求的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东省15所医疗机构中的执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排除现执业地点非广东省医疗机构的护士和未取得执业注册的实习护士。共发放问卷998份,回收998份,排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12份,有效问卷986份,有效回收率98.8%。

1.2 研究方法

成立课题小组,成员包括研究者、护理管理者、护理学专业研究生以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等。由研究者在查阅目前相关居家护理或上门护理服务培训需求的文献[4-9],再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编制问卷初稿,经小组讨论、修改后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培训需求。①一般资料:包括护士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科室、工作岗位等;②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培训需求,包括是否听说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所在医院开展情况、对该服务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参与经历、参与意愿、不愿意参与的原因、培训需求情况、培训形式、培训模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等。

1.3 调查方法

调查员通过培训,统一调查标准,保证较高的应答率和有效问卷率。调查前先与各医院护理部主任或科室护长取得联系,获得知情同意后,发送问卷二维码。问卷首段中解释本次调查目的,通过填写说明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使用问卷星平台统一发放与回收,回收问卷后检查内容填写是否完整,不完整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使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中,男51人(5.17%),女935人(94.83%);工作年限(10.1±8.11)年,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一般资料(n=986)

2.2 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情况

被调查者中有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经历的有99人(10.04%);646人(65.52%)表示愿意参与,312人(31.64%)持观望态度,担心人身安全、需要照顾家庭、自觉能力不足等是主要原因,详见表2。

表2 被调查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情况(n=986)

2.3 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意愿的因素

结果显示,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是否听说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所在的医院是否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参与过“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经历是影响护士参与意愿的因素(P<0.05),详见表3。

表3 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意愿的因素(n=986) 单位:人(%)

2.4 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岗前培训课程内容的需求

被调查者希望获得培训的前3项分别是:人身安全与风险防控(86.9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预案(86.11%)、居家护理相关的实践操作(84.89%),详见表4。

表4 被调查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岗前培训课程内容的需求(n=986)

2.5 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课程开展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建议

被调查者希望有集中理论授课、临床实操、个案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培训方式;93.20%的被调查者支持线上和线下灵活结合的培训模式;43.31%的被调查者觉得培训时间以休息时间与工作时间各占50%;考核方式以理论(62.68%)和综合技能考核(62.58%)相结合,详见表5。

表5 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课程开展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建议(n=986)

3 讨论

3.1 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从业意愿有待提高

本研究调查对象来源于15所医疗机构中的执业护士,其中86.82%的护士学历为本科,79.31%为护师以上职称,91.99%来自三级医院,样本代表性较好。本研究调查显示,94.42%的护士有听说过“互联网+护理服务”,77.59%的护士所在医院也已开展了该服务,但有13.89%的护士不了解该医院的开展情况,这侧面反映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实际上,可能存在部分护士不了解医院开展情况。因此,他们也无法对有需要的病人和家属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调查发现,只有29.61%的护士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也稍欠缺,尤其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功能定位和风险防控方面。本调查中,65.52%的护士表示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仅有2.84%的护士明确表示不愿意,有31.64%的护士处于不确定、观望的态度,这与俞柳韵等[4-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对相关经历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04%的护士参与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率较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是否听说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所在的医院是否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参与过“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经历是影响护士参与意愿的因素。以上均提示,目前多数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欠缺了解,这导致部分护士在犹豫迟疑,致使试行推广至今也只有少数人参与了该服务。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护士认为安全风险、需要照顾家庭、自身能力不足等是重要的顾虑因素。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首先必须使护士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模式和相关知识,才能减少顾虑,提高参与率,并且要落实培训,让符合要求的护士愿意参与居家护理服务。

3.2 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岗前培训内容应涵盖多方面的知识

被调查者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担忧,侧面说明了岗前培训的重要性,本研究以调查护士的需求来完善培训内容。研究结果显示,86.92%的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人身安全与风险防控知识的培训,与已有的研究结果[10]较为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安全风险是被调查参与的顾虑原因,护士对于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所可能产生的自身人身安全风险,以及在居家环境中开展护理服务如何保障病人安全等的这一系列问题比较担忧,提示必须进行人身安全与风险防控知识的培训,使从业护士了解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11]。进行上门护理服务,到病人的家庭环境中势必会面对比医院环境更为复杂的各种情况,86.11%的护士认为在上门服务前需要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预案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若发生紧急事件或出现纠纷时也知晓相关处理流程。孙凯丽等[7]的研究指出,上门服务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需要有适应“互联网 + 护理服务”不良事件的处置流程及相应的规范化培训。本研究中,76.67%的被调查者同样认为需要进行不良事件处置的培训。人文关怀能力、服务礼仪和沟通技巧以及伦理道德对从业护士来说非常重要,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只有61.16%被调查者认为需要进行伦理道德的培训。既往研究结果显示,护士的伦理敏感处于中等水平[12-13]。提示被调查者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相关培训,护士上门服务必须尊重病人和家庭的多元风俗文化,并且不能泄露病人和家庭的隐私信息,以减少伦理冲突,提高服务质量[14]。除此之外,涉及的居家护理知识理论和各项实践操作都需要进行加强培训,过硬的专业水平必不可少。居家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包含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健康评估和教育;实践操作应包含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健康评估。最后,相关规章制度和平台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培训内容之一。以上均显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的培训内容涵盖多方面,对从业护士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加以考核才能适应需求。

3.3 建立系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的培训还需强有力的外力支持

医院可参考国家下发文件中的培训大纲和调查培训需求来综合设计培训课程和模式。本研究对培训形式和模式进行调查,除了理论培训以外,临床实操和情景模拟是较为一致认同的培训形式,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理论课程安排在线上,不耽误护士的日常工作,有较为灵活地自行安排学习时间的优势;临床实操和情景模拟则通过线下的方式,植入案例进行现场教学。“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护士利用业余时间上门为病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虽然从业护士需要在上岗前进行系统的培训,但要医院承担全部的培训时间或从业护士利用全部自身时间来完成课程都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比较不切实际,如何平衡培训时间的占比是个难题。在本调查中,43.31%的护士支持休息时间与工作时间各占50%,这种安排有一定合理性,对医院来说不需要承担过多的人力成本,也给参与的护士一定的鼓励性。医院为从业护士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时间,鼓励护士参与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推动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落地与发展,促使日后越来越多有经验的护士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满足病人对居家护理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同时,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目标之外,也对提升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与信任度起到一定的作用。每年开展培训的频率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如“互联网+护理的服务”开展情况、报名参与人数等按需开展。完成培训之后,如何全面地考核从业护士的能力是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本研究中,被调查者认为考核的形式可以理论试卷答题和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这种理论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全面地考量从业护士的综合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为落实和进一步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使更多病人受益,仅靠医院加强培训和给予支持还远远不够,希望卫生管理部门从政策着手进一步明确培训大纲,地方护理学会能提供相关支持,与医院三者加强联动,形成卫生管理部门-地方护理学会-医院三位一体的培训架构,以提高从业护士的居家护理综合专业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从业意愿较强,但自觉能力不足是限制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重要因素,护士普遍希望获得全面和系统的培训。同时,希望能在培训时间、培训模式、培训形式、考核方式上能更多元化,符合实际去落地。政策层面上,期待能尽快出台相关规范化培训大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地方护理学会-医院三者加强联动,完善和规范培训内容,以尽量同质化,提高培训质量。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护理服务被调查者问卷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上海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可行性、难点及对策
京津沪等6省市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
问卷网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