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 关心迎 宋圣青 方彦衡
【摘 要】教师交流轮岗作为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分配的一种方式,对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文章通过运用CiteSpace对学界内关于教师交流轮岗文献的梳理,探寻教师交流轮岗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促进作用研究,“县管校聘”下教师交流轮岗的意愿以及成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的研究數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交流轮岗受阻案例中影响因素、第三方机构如何赋能教师交流轮岗则是该领域的前沿研究。
【关键词】交流轮岗 研究热点趋势 城乡教育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1-15-06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下,我国面临相对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均匀的现象,这种相对贫困势必会带来教育资源的差距,教育资源的差异又会进一步带来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形成马太效应。不仅如此,从社会中每个家庭的角度来看,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需求从原先的“有学校可以读书”转向“有好的学校可以读书”,家长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影响,纷纷尽力往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迁移,在这期间又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城乡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值得探究。
国家针对上述情况在近三十年来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早在1996年,《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就第一次提到了“教师定期交流”这个概念,通过这种轮换机制缓解农村落后地区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到了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出台,积极引导鼓励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同时要求地(市)、县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进一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2014年,《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提出要“推进义务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以突破教师交流轮岗中管理体制的障碍。此后,“县管校聘”也多次于国家政策中出现,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底,23个省份已明确“县管校聘”实施路径。
对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完善城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方面的理论研究,从长远看,还能缓解家长和学生的教育焦虑,减少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立足于此,本文利用计算机软件CiteSpace对“教师交流轮岗”这一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背景下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关键词、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等信息,从中揭示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二、文献数据来源与研究分析工具
(一)文献数据来源
研究以国内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主要数据来源,数据检索时间范围为1996年1月1日年至2023年9月22日,以“教师轮岗”“城乡教师交流”“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轮岗”等关键词进行检索。随后,精读检索结果中的文章,剔除会议论文、报纸新闻和以“一体化改革”“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学校”“义务教育教师”等为主题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在学术期刊栏目内筛选,根据选择来源类别为“北大核心”“CSSCI”检索共得出609条结果。
(二)研究分析工具
研究使用了CiteSpace 6.2 R4软件录入CNKI数据库内检索到的文章数据,对与学术创业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发文趋势可视化、核心作者合作关系,以及研究方向关键词突显分析,以探索“教师交流轮岗”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三、国内教师交流轮岗研究发表文献可视化分析
(一)年度发文数量与趋势分析
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了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决定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开始有了初步的构想,从而逐步推动了有关教师交流轮岗领域的研究的发展。国内教师交流轮岗研究文献发表年度趋势见图1。
1.1994年至2007年:城乡教育一体化策略构想起步
在1994年至2007年期间,关于国内教师轮岗交流领域的研究才起步发展,虽然发表数量较少,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总体发展态势较为平稳。学界对于“城乡教育一体化”有了初步的研究,并基于学者所在城市具体实际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开始有了新的构想和思考[1],开始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的教学发展模式,为往后教师轮岗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2.2007年至2014年:探索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可行路径,发展教师轮岗制度和职业教育
2007年5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其中主要目标之一为“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因此2008年后该领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文献成果量有较大增幅,2014年当年产出的文献成果量达到峰值55篇。该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轮岗制度和职业教育。多数学者对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基于现实该主题的理论架构、现状、现实意义,从而在该制度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其目标是探索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可行路径。[2]对于完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方面,主要开始探索农村教师轮岗制度的难度及痛点,并有学者借鉴了外国学校教师轮岗制度及其特点[3],使该制度能更好地激发轮岗教师的专业力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4],学界初步探索了实现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主要有完善立法与办学体制、建立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科学研究。
3.2015年至2021年:探索教师轮岗制度的难点与痛点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其中提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开始获得一定热度,因此以“教师轮岗”“城乡教师交流”“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轮岗”为主题的研究热度逐步减退,可见2015年至2021年期间的文献成果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学界对于该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探索近年以来教师轮岗制度实施的难点与突破。[5]针对教师轮岗制度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农村儿童教育问题、流动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问题等。研究表明,要突破以上问题的壁垒,需要均衡城乡教育办学条件,规范城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轮岗教师薪酬管理办法等。
4.2022年至今:展望未来,重构教师轮岗制度与探索突破路径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需要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在2022年关于教师交流轮岗的文献成果急剧上升至42篇,2023年当年至9月已有28篇文献成果。学界在这个阶段里的研究回顾了过去教师轮岗制度实施的发展历程,中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多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乡村人才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下的转型升级[6],虽然“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在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将迈上新一步的台阶,更好地满足乡村教育均衡发展。由于乡村振兴需要广泛吸纳人才、引导城市人下乡、国家出台相关的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的人力支持政策,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关教师交流轮岗领域的文献发表量将持续增加并稳定在一定的数量。
(二)国内领域核心作者
研究得知,国内发文量前五的作者为邬志辉、杨卫安、叶菊艳、纪德奎、熊才平。国内作者分布较为零散,发文为2~4篇作者偏多,1篇的文章占比大,且学界内合作次数较少。数据显示,仅有一个共同发文多次的科研团队,这反映出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学者在研究持久性上有待加强,且国内研究团体较少,多为个体自主研究发文,暂未形成较大规模的科研团体。
四、研究热点趋势评述
对1996年至2023年Web Of Science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统计,导入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分析得出Q=0.6112>0.3,S=0.9043>0.7,国内教师交流轮岗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2。该聚类图谱可信。关键词图谱中共有7个聚类,分别是:#0“交流轮岗”、#1“教育公平”、#2“县域内”、#3“农村教育”、#4“教育局”,#5“城乡教育”、#6“职业教育”。
国内教师交流轮岗研究时间线见图3。图3显示,国内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热点逐步发生了转移:2001年至2010年,学界研究热点集中于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本身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至2015年,学界开始探讨县域内教师流动的具体实现形式、现实中实现困境和优化路径;2015年至2023年,研究热点集中于如何通过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乡村人才带动乡村振兴,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国内教师交流轮岗研究热点突显图见图4。为进一步地了解该领域内研究热点趋势,根据图4,对关键词突显强度进行筛选,整理出排名前八的关键词,对“大班额”与教师交流轮岗无关热点词汇进行删减、对“交流轮岗”“轮岗交流”等多次重复关键词汇进行合并后,得出表1。
表1显示,热点关键词“乡村教育”“乡村振兴”“教育资源”“教育均衡”相关文章阐述了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如何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通过统筹管理教师队伍、合理加大乡村教育资金注入,以此促进乡村教育健康发展。[7]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乡村经济领域的振兴,战略涵盖了乡村文化、环境、教育等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而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民教师团队。城乡教育一体化能有效为乡村提供丰富且持续的智力教育支持,从而助力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以教育发展辐射到文化、环境、经济等多领域的变革,逐步推动乡村现代化,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热点关键词“县管校聘”“教育治理”“影响因素”“政策工具”相关的文章以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阐述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对教师进行交流轮岗的意愿和成效的影响。政策工具是政府通过推行相关政策来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2003年Howlett和Ramesh将政策工具分为自愿型工具、强制型工具和混合型工具。[8]1996年,国家为解决乡村教育资源薄弱、乡村教师外流的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出教师交流轮岗的思想,以“鼓励”的形式推动城镇教师参与城乡交流轮岗。2006年,为进一步推动更多城镇优秀教师主动到乡村进行交流任教,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了城乡交流轮岗的方式和途径,并开始逐步探索定周期的交流轮岗模式,通过“规定”和“鼓励”对教师交流轮岗提出了根本要求,加强了政策的刚性。虽然从政策层面上已经建立了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但是推动城镇教师到乡村进行交流仍存在着较大的现实困境,随着城鄉社会二元结构矛盾不断激化,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以更加强硬的政策要求推动城乡教师资源公平。在“县管校聘”背景下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全面铺开,政策风向对教师交流轮岗意愿和成效的影响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
以表1热点关键词作为筛选条件,整理并精读已有文献,可知近五年来国内在教师交流轮岗的两大研究热点: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促进作用研究,“县管校聘”下教师交流轮岗的意愿以及成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一)教师交流轮岗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促进作用研究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通过统筹协调城乡教育资源,溶解城乡二元结构障碍,通过构建合适的城乡教育沟通互动机制,以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师交流轮岗,能有效加强城乡间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促进教师资源、人才资源、教育财政资源等方面均衡配置。
1.有效落实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教师交流轮岗,本质上看是通过教师资源的流动,达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目的。从实际结果来看,绝对意义上的均衡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力资源的分配难以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但达到社会层面的公平分配却是实际可行的。[9]城乡教师资源的失衡有多方面的原因。国家推行教师交流轮岗而地方单位并未深入执行,存在有学校不愿将骨干教师进行流动、教师替代执行、交流教师福利不落实、教师流动意愿不高等情况。[10]落实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要尊重教师主体价值观念。减少“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轮岗方案,通过教师培训、实地调研等方式让教师队伍了解城乡多元文化,逐步让轮岗任务上升为教师个人使命。要构建有效而持续的政策监管机制。教师交流轮岗的进行,不是说空话和喊口号,要将教育资源充分且有效的进行流动,需要有相对应的政策监管评价机制,确保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有效实施。要消除乡村群众反馈诉求的壁垒。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是否能有效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要以乡村受益群众的评价为参考标准[11],与城市群体文化水平相差大不能成为忽视乡村群体利益诉求的理由。确保群众利益表达的通畅无阻,是保障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高质量实施、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重要路径。
2.有效落实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人才资源均衡配置
教师交流轮岗的进行,是为了让城乡受教育个体能够平等地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上,能否受益于交流政策,是否充分体会到平等的教育资源,不能仅依靠政府监管、群众反馈,要把评价的主体回归到乡村学生上。[12]有效落实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促进城乡人才资源均衡配置,要确保学生的城乡教育交流政策受益主体地位,课程设计应结合当地文化特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限制,杜绝生搬硬套教学课程。[13]要强化乡村文化地位,注重乡土文化价值。交流教师应发挥课堂在思想交流、乡村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唤醒学生传承乡土文化的使命感,为乡村留住优秀人才。[14]要以身作则,践行当地乡村文化传承使命,交流教师应提升文化自觉,把握好城乡文化差异,减少城乡文化二元对立,传播城市文化同时应激发乡村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愿意学在乡村,建设在乡村,最终实现城乡人才资源的均衡配置。
3.有效落实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
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多环节多要素的配合,顶层规划是基础,运行机制是重点,人文关怀是关键。城乡间实行教师交流轮岗,要从经济层面以及硬件层面为教师考虑,增强政策的人文关怀。根据地区财政情况合理分配教育财政资源,减少教师交流轮岗的后顾之忧。[15]推动教师积极进行城乡交流轮岗,要保障好教师社会经济回报,统一交流区域内教师的津贴待遇,确保交流教师工资与学校脱钩的同时增加乡村教育财政资源分配。要完善乡村教学硬件配套设施,加强教育财政资源统筹分配,对于困难乡镇地区应加大补贴力度,确保各项教学设备的覆盖齐全,保障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同时留住优秀城镇教师。[16]
(二)“县管校聘”下教师交流轮岗的意愿以及成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县管校聘”是将管理教师的权力交由教育局,校方仅负责招聘教师,从而推动教师在全县的流动,本质上促进教师资源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政府作为交流轮岗政策的推行主体,其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到教师交流的意愿和成效,主要任务是为教师交流奠定基础。但政策的初期执行往往阻力较大,源于校方或教师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校方和政府在推行政策时,应提高人文关怀,为教师交流减少后顾之忧,促进交流轮岗高质量执行。
1.政府主导奠定交流基础
政府作为基本职能部门,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任务。教师的交流轮岗是政府主动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再分配的行为,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因如此,政府应发挥好主体作用,充分了解教师群体需求,向教育资源弱势地区合理倾斜财政资源,奠定好教师交流基础。[17]要加强与各级校方、地区群众的联系,为教师交流轮岗提供良好条件,推动教师主动融入交流地区自然、人文环境,对初期因环境不适而提请诉求的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与关怀。[18]
2.政策理解模糊降低教师交流意愿
教师进行交流意愿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县管校聘”下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推行。影响教师进行交流意愿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政策的不理解、不信任。政策理解模糊容易导致家长滋生焦虑情绪,盲目追求骨干教师交流学校,导致交流轮岗政策性质改变,同时将受教育个体成绩下滑归因于教师的交流轮岗,将压力转移到教师,间接降低了教师交流意愿。二是校方对政策理解模糊,出现不当调动,调动过程出现权力寻租等现象,使得部分教师并未真正实现交流轮岗,降低教师对校方信任的同时极大影响了教师交流轮岗的意愿。[19]
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在科学设计交流政策的同时,应设立交流监督小组,防范并杜绝校方在交流轮岗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现象,交流轮岗的名单应公开透明。要打通教师交流反馈通道,注重教师轮岗反馈,对不公现象应严格处理。同时应开展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宣传解读等活动,增强家长对交流政策的信任与理解,提高教师交流轮岗使命感。
3.提高人文关怀增强轮岗成效
教师交流轮岗的意愿将极大地影响教师在轮岗后教育工作的成效,意愿越强的教师越容易融入交流地區,并显著地提高交流成效。[20]提高对交流教师的人文关怀,能有效增强教师交流轮岗意愿,从而提高轮岗成效。合理提高轮岗教师经济补贴,为交流教师提供更为实际的社会回报,能显著提高教师交流意愿。[21]同时,应对离原地区较远进行交流的教师子女给予适当的入学帮助,减少教师交流后顾之忧。“县管校聘”虽然是把管理教师的权力交由县级单位,但是教师实际进行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是以交流地区学校为主[22],应做好教师的生活和教学的衔接,推动本地教师与交流教师的交流关怀,增强教师群体的凝聚力,从而促进教师尽快融入当地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轮岗成效。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当前国内教师交流轮岗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促进作用研究,“县管校聘”下教师交流轮岗的意愿以及成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内对学生主体如何影响到教师交流轮岗成效和意愿则少有提及。
(一)加强对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意愿和成效的多主体研究
成功的教师交流轮岗,依赖多方面因素的共振驱动。政府是交流轮岗政策的推行单位,校方是交流轮岗的辅助机构,教师是交流轮岗的实行主体,而受教育个体则是交流轮岗的最主要受益者。关注受教育者在政策推行过程中的诉求,重视受教育者对教师交流轮岗意愿的影响作用,加强对其影响机制和原理的研究,探寻提高教师交流轮岗的实现路径,有助于促进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有效实行。
(二)拓展对交流轮岗受阻案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学界对教师交流轮岗意愿和实际成效的探索集中在正向驱动交流轮岗的因素,而对交流轮岗受阻案例以及障碍因素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对教师交流轮岗受阻案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发掘交流轮岗全过程中不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有效推行教师交流轮岗。
(三)展望第三方机构如何赋能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
第三方机构主要指进行非学科类教学的培训机构、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一定的培訓,有利于教师更快融入轮岗地区教学生活,同时减轻地区校方培训时间成本,而第三方机构具体如何赋能教师交流轮岗,是否有充足的需求支撑第三方机构进行交流轮岗的培训辅助工作,其在教师交流轮岗中的角色是否具有必要性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展望第三方机构赋能交流轮岗的具体作用机理,有利于促进教师交流轮岗的顺利进行,并为交流轮岗提供更多的现实支持。
【参考文献】
[1]查有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新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8-20,61.
[2]田贤鹏,李祥.近十年我国教师轮岗制度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4(15):23-25.
[3]赵允德.韩国中等学校教师轮岗制度及其特点[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3):101-106.
[4]顾馨梅,吴志娟,水淑燕,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4-87.
[5]毛春华.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18):39-41.
[6]郑磊,李虔,张绘.中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动力机制及政策路径[J].教育学报,2023,19(3):86-99.
[7]纪德奎.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8,39(7):79-82.
[8]李茂森.中国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梳理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20(5):113-121.
[9]严华银.试论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90-94.
[10]马焕灵,景方瑞.地方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政策失真问题管窥[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2):61-64.
[11]杨世昇,楼世洲.城乡统筹教育发展中的现实矛盾、归因及解决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5):44-48.
[12]樊改霞,孙焕盟.学生:受惠主体还是政策服从者——基于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5):70-74.
[13]李战营.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难在哪[J].人民论坛,2018(11):118-119.
[14]吕晓娟,马飞.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实践重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9(3):35-39,51.
[15]张建伟,王光明.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实施研究:基于天津市16个区县的样本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9):32-35.
[16]陈万勇,章振乐.高质量教师轮岗促高质量教育公平[J].人民教育,2022(8):22-24.
[17]操太圣.推进“大面积、大比例”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策略选择[J].人民教育,2022(8):18-21.
[18]袁媛.“县管校聘”体制下教师交流轮岗的机制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3):127-132.
[19]单莹,李婷,陈波涌.“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困境与破解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3):169-176.
[20]张佳,叶菊艳,王健慧.交流轮岗教师的工作参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种轮岗路径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22,34(1):57-63,85.
[21]贺文洁,李琼,叶菊艳,等.“人在心也在”:轮岗交流教师的能量发挥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学报,2019,15(2):58-65.
[22]李国强,邵光华.县管校聘背景下教师交流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3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