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2023-03-15 00:51敬雅兰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传承路径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

【摘 要】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承的关键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可以体现民族精神风貌与文化意识形态。为了坚定文化信念,更好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公共图书馆应承担此使命,在把握文化传承载体的基础上,创新传承路径,促使全民参与文化传承工作,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创新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优势,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此后图书馆传承文化提供更多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G258.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241—03

我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民族的特殊标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属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也是文化育人的关键场所。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应立足自身特点,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完善服务措施,创新运营模式,以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文化,达到全民教育的目的。

一、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首先是拥有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具备大量的馆藏资源,可以为民众提供多种类型的书籍,为民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公众开放,任何民众均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读,根据自身需求与喜好选择相应的书籍,了解更多知识与民族发展历史,开阔视野的同时,增加见识,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其次,公共图书馆具备专业人才,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当前公共图书馆引入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形成了规范、严谨、专业的用人体系,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效率。由于受过良好教育,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读者要求精准搜索书籍,在挖掘馆内文献价值的前提下,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确保更多民众在繁多的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食粮,提升思想境界,体现社会服务职能。最后,可以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多元服务。公共图书馆具备专业的人才队伍,可以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阅读服务。且当前部门与社会各方加大了对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力度,改善了馆内的硬软件环境与基础功能设施,引入了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数字图书馆,并开展了新媒体阅读推广活动,全面提升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满足了读者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1]。

二、公共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首先是传承推广体系建设不全面,无法保证传承效果。当前公共图书馆在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更多关注文献收集与读者活动,并未构建完善的传承推广体系,没有实行常态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顶层设计注重理论性,实践层面的操作性不强,导致各图书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局面,没有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同时,公共图书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期间并未建立系统性、连贯性的推广体系,依然采用传统的推广模式,无法吸引读者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不能保证参与效果。其次是图书馆的资源投入有限,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公共图书馆最基础的职能便是完成公众教育,为群众提供无门槛的学习场所,发挥公益性质。但当前更多财政支出倾向于维护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与改良形象方面,没有重视软文化的建设工作,对图书馆传承优秀文化的支持力度较小。由于投资资源不足,导致公共图书馆无法高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广活动,对受众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面较窄,参与度较低,甚至公众还会出现知识理解错位问题,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品牌效应。再次,公共图书馆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当前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面临更大的生活与学习压力,更多读者将精力用于学习专业技能,倾向于实用主义,这导致公共图书馆实用类书籍的借阅量较高,而传统经典文化的典籍借阅量较低,削弱了社会传承意识,增大了阅读推广难度。

三、公共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丰富阅读内容

公共图书馆内文献资料质量直接决定着读者知识水平,影响着读者文化素养。对此,图书馆应扩充馆藏资源,丰富文献类别,提升文献质量。

首先应丰富馆藏资源,公共图书馆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大与出版合作商的合作力度,探索更多类别的图书,购入质量更高一层的健康书籍,丰富馆内的文献资源,为民众查阅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书籍提供更多支持。同时,图书馆在引进文献资源时应保证内容健康,传达正确的价值观,确保读者阅读后可以健全人格[2]。

其次,公共图书馆应保护宣传古籍,收集更多古籍文献,以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馆应严格遵循馆内相关规定,高质量保护古籍,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同时,还应根据古籍保护规定,改造场馆,提升馆员的业务水平,以全面保护古籍文献。且图书馆应引入古籍方面的专业人员,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高效完成古籍疑误考辨、翻译、校勘等工作,为古籍的再次出版打下基础。除了完成必要的整理、修复工作外,还应引入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简化古籍整理流程。另外,还应强化古籍宣传利用力度,通过网上介绍、实物展览等方式全面宣传古籍文献,或者再次出版珍贵文献,以供读者阅读,或者电子扫描古籍文献,供读者阅览,保证读者了解文化历史,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再次,应开发多元化的文创产品。公共图书馆应面向社会,鼓励读者通过征文、自出版的方式改编、借鉴传统古籍,完成二次创作,出版相关的小说、漫画、歌曲等作品,简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更多人群了解优秀文化。或者引入高科技手段,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舞台剧、3D动画、VR全景、影视剧等,通过线上文创产品为读者真实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另外,图书馆也应根据实际生活设计文创产品,或者以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文创产品,贴近史事与传统古籍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达到预期的弘扬效果。比如可以开发谁文具、家居、雨伞等文创产品,或者开发U盘、鼠标垫等科技产品,或者同比例缩小典籍字画,临摹《资治通鉴》手稿、《四库全书》经卷等,还原藏品的艺术感,并将缩小后的藏品结合文创载体,比如可以在鼠标垫与桌垫上印制《资治通鉴》的手稿、《三希堂法帖》文字等,或者将《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印制在女性柔软的丝巾上,融合现代办公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又或者在钥匙扣上印制缩小后的小古琴等乐器,赋予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达到预期的传承弘扬效果。

最后应创新阅读形式,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增加微课、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新型阅读方式,充分利用读者的碎片化时间,通过平板或手机展开阅读,获取优秀传统文化信息。

(二)构建文化互动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为了加强读者与图书馆的交流互动,全面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融合内容、场景、体验等因素,打造双向互动的社交媒体与网络平台,强化读者的感官体验。

首先,应设立公共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利用多元化、互動性的新媒体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同时,还应加大各地图书馆的合作力度,利用数字技术助力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包括举办元宵节猜谜、网络猜谜等活动,或者线上征集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摄影作品,展现家风传承与节日民俗。或者利用数字推广工程展现传统戏曲文化知识库系统,线上线下开展互动性、文化性较强的展览活动,提升读者满意度[3]。

其次,公共图书馆应开通网络直播平台,全方位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前直播平台迅速发展,移送视频直播升级换代,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倾向,也加大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力度,可以平等开放的交流信息。对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声音与视频互动的网站开动直播账号,包括喜马拉雅、快手、抖音等,以云看展、云直播等方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日常也可以录制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在流量较大的平台播出,赢得更多读者。期间还应不断升级优化数字技术,丰富阅读活动内容与形式,吸引更多读者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再次,应引入知识共享服务平台,引导全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构建学习型社会。期间应加强公共图书馆与知识共享服务平台的合作力度,联合图书馆、文化机构等单位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并邀请名家讲解优秀传统文化,保证读者实现深度阅读。

最后应结合电视与移动互联网APP,打造学习交流平台,延伸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范围,在电视与手机中同步直播、点播传统优秀文化,并通过社交分享、用户评论、智能推荐等方式,增加用户的收视乐趣,创新电视广播业务,打造智慧广电平台,通过影像化的方式扩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为读者提供文化体验、审美体验、社交体验,连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客体,延伸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属性,引导读者深刻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建构与生活形态。

(三)打造文化阅读空间

为了吸引更多人进入图书馆阅读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播与弘扬,公共图书馆还应创建功能齐全、人文气息浓厚的阅读空间,加大先进技术的引入力度,完善优化馆内设施,利用影像数字资料建设多功能播放室,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其间还应在阅读空间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导读者在点缀的空间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升华读者境界,自觉承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比如图书馆可以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先进的科技元素,打造现代与古典的代表性阅读空间,帮助读者在阅读经典文献的过程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感知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承与推广的作用[4]。

(四)培养专业阅读推广人员

阅读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对此,图书馆应强化阅读推广人的培训教育力度,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质量。首先,应科学引入与筛选阅读推广人才,在思想层面认识到专业阅读推广人的重要性,通过社会招聘方式吸引更多专业阅读人竞聘。期间还应根据岗位要求制定严格的人才筛选标准,严格考核人才,由根本上保证人才的优质性与专业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稳步传承。其次,应重视人才培训工作,定期邀请专家或者采用集中教育方法,引导阅读推广人员学习专业的中华文化知识,掌握阅读推广技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的广泛传播。最后,应加大人才考核力度,设定激励机制,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期间应考核阅读推广人员的工作表现、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等多个方面,并挂钩考核结果与薪资福利,促使其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五)强化资金保障力度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需要雄厚资金的支持,但当前部分公共图书馆经费有限,延缓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质量。对此,图书馆应强化资金管理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提供资金保障。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还需要探索更多安全的资金筹集途径,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吸引更多民间资金,保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具备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真正打造相关部门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另外还应鼓励社会捐款,加大与读者的互动力度,并设立文化专项资金,严格规范使用专项资金,保证传承效益。除了应拓展资金投入渠道,还应强化资金管理力度,根据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与规模与性质,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准确记录并全面监督每笔经费的使用用途与使用过程,确保合理使用所有经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引导更多民众感受历史传承的智慧,提升文化素养[5]。

(六)设立完善评估机制

为了正确审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质量,公共图书馆应设立创新完善的评估机制,科学评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案与合作机制,判断工作规划与执行方案是否可以获得预期的弘扬目标,最大化保证合作方效益。另外,还应评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成本费用,确定支出成本与实际成效,保证合理控制开支,保证投入与收效的匹配度。且还应评估大众的认可度,包括读者的参与度与满意度、活动创新度、媒体关注度等方面,设立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指标,全面评价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形成性总结,以促进后续文化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众文化素养方面,公共图书馆承担着重要使命。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强化服务意识,丰富阅读内容,创新阅读形式,为民众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全面加大弘扬与推广传统优秀文化的力度,并增加资金支持,拓展资金来源,促进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光彩。

参考文献:

[1]菅晓睿.儿童阅读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抚顺市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11).

[2]张锐,王文中.图书馆博物馆融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J].黑河学刊,2021(7).

[3]乙青.高职院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式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2).

[4]姚春燕,查志强.高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0(1).

[5]熊文娟.中学图书馆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9(3).

作者简介:敬雅兰(1986—),女,汉族,四川德阳人,硕士,中级,研究方向为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传承路径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孝文化的传承路径
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之道
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培育中的现代性传承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地方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