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梗死后不寐的临床研究

2023-03-15 13:11丁振英
大医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温针灸推拿脑梗死

【摘要】目的 探讨“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梗死后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栖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不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不同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标本配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60例,实施“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组(8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均降低,睡眠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不寐患者“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方案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睡眠治疗及延长睡眠时间,降低血液黏稠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标本配穴;温针灸;推拿;脑梗死;不寐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3.24.0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4.007

脑梗死后患者往往伴随着诸多后遗症,其中不寐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困扰患者[1]。有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失眠占比超过90%[2]。不寐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康复进程和预后结果。以往多采取口服安眠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但效果有限,并且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不良反应,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临床发现“标本配穴”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脑梗死后不寐患者反应良好,所谓“标本配穴”,是指根据个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和推拿治疗,以达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效果[3]。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梗死后不寐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本文将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栖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不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栖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不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不同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4.73±3.72)岁;脑梗死病程7~100 d,平均病程(57.36±4.68)d;不寐病程1~20 d,平均病程(10.62±1.53)d。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74±3.38)岁;脑梗死病程7~102 d,平均病程(57.58±4.23)d;不寐病程1~22 d,平均病程(10.87±1.4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栖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脑梗死,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4](CCMD-3)中不寐的相关标准;②不寐症状均发生在脑梗死之后;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在7分以上[5];④近期内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⑤均可进行温针灸治疗。排除标准:①具有失眠疾病史;②意识障碍;③继发性脑卒中;④语言障碍无法交流;⑤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⑥服药其他药物引起的不寐症状;⑦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癫痫。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取标本配穴温针灸治疗。体位选择仰卧位,标本配穴参考《针灸学(第9版)》[6],主穴选择:合谷穴(LI4)、足三里穴(ST36),关元穴(CV4),百会穴(GV20),如脾胃不和加三阴交穴,痰热内扰加曲池穴,肝郁化火加太冲穴及风池穴,阴虚火旺加太溪穴和通里穴。常规对穴位部位进行消毒,以1.0寸毫针进行针刺,在针刺百会穴时注意向神庭穴方向平刺,针刺风池穴时,向其鼻尖方向以斜刺的方式进行,其余穴位均以直刺的方式进行;然后将2 cm艾段套在穴针(足三里和关元穴)的针柄上,点燃,灸2壮,留针时间为30 min。

观察组实施“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其中,“标本配穴”温针灸步骤同对照组一致。推拿治疗步骤:主要进行头背部推拿,体位选择俯卧位。首先开始头颈部推拿,运用“五指拿法”位于患者头部两侧直至其枕骨下,然后对于颈部两侧,以“三指拿法”进行,同时使用“一指禅法”从神庭穴按揉至大椎穴,重点按揉的穴位包括风府穴、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等,头部两侧胆经掌振手法进行,分别往返进行5次,时间5 min;其次,对背部进行推拿,以按摩油涂抹在掌中,以两掌分推其背部的膀胱颈和督脉,两侧肩颈以拿法拿捏手法进行,循经弹拨夹脊穴和膀胱经第一侧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一指禅法按揉脾俞、心俞、大杼、肝俞及肾俞等膀胱经一、二侧线腧穴,再以滚法由轻到重对脊柱两侧进行推拿,时间约为10 min,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两组患者治疗均为1次/d,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 d,1个疗程7 d,共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治愈:经1个月干预后,不寐症状消失,夜间睡眠时长≥6 h,睡眠质量良好,次日精力充沛;显效:经1个月干预后,不寐症状显著改善,睡眠时间得到延长,较治疗前增加了3 h以上,且深度睡眠时间所有增加;有效:经1个月干预后,不寐症状得到减轻,但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 h;无效:经1个月干预,其不寐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治疗前后睡眠情况。治疗前后以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ISI)评估患者睡眠,其中,PSQI包括睡眠时间、是否使用催眠药物等7个维度,采用0~3分四级评分[5]。ISI包括6个条目,分别为早醒、入睡困难、睡眠程度等,每个条目0~4分进行计分。两个量表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失眠症状越为严重[8]。③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对比。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对其进行抗凝处理并离心(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转速3 000 r/min),采取全自动血流变仪器(R80型血流变分析仪,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以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包括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ISI均降低,睡眠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也被称为脑卒中或中风,临床表现为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感觉异常、视力改变、平衡困难等。且脑梗死后,大多数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同时还伴随着失眠、头痛、痴呆、情绪低落等精神异常表现。这些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目前,西医常常倾向于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安眠药和抗焦虑药。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在于其快速的作用和短期内的效果,可以暂时缓解失眠症状[9]。然而,药物并不能根治失眠问题,且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药物的疗效逐渐减弱。此外,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昏睡感、注意力障碍和情绪波动等。因此,需要结合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10]。例如,中医针灸和推拿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和平衡身心,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精神异常症状,对脑梗死后的失眠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传统中医将脑梗死归为中风,而失眠则被归为不寐。尽管这两种症状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在中医理论中,其都与身体的虚实状况、气血亏虚及痰瘀热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脑梗死后引发的失眠是由于机体的正气虚衰、气血不足、五脏功能受损、痰瘀互结、七情失调以及感受外邪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气机逆乱,痰瘀等病邪上升干扰了清阳,导致精神失常,营卫失调,进而引发失眠。脑梗死后的失眠病理特点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气血亏虚为根本原因,而痰瘀热为病理标志[11]。因此,在治疗失眠时,中医主要以调理脏腑气血、调和阴阳为主要原则。通过中医疗法,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气血的平衡,消除痰湿和瘀血等病邪,从而改善失眠症状。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气血循环,平衡阴阳,改善睡眠质量。本文基于固本祛邪为理念取关元和足三里为“本穴”进行针灸,同时进行针刺和艾灸,以补益脾肾、温阳化气来治疗根本问题。同时,选择合谷和百会作为“标穴”,以疏通经络、化痰祛瘀、通畅脑部的功能。关元是阴经上的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的穴位,足三里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上的合穴。这两个穴位的温针灸可以温暖阳气、化解气滞,培补土元。配合合谷和百会穴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这四个穴位的选择体现了补和泻的兼施,阴阳的合用的治疗原则。它们能够刺激患者头部和手足陽明经,激发人体的正气,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消除痰湿、化解阻滞、镇静安神的效果,符合脑梗死后失眠的病因和病机。而推拿的优势在于:①推拿通过刺激头部和背部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包括头颈部和脑部的血液供应。这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后的局部血液供应不足,有利于恢复受损神经功能[12]。②推拿刺激头部和背部的穴位,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助于平衡神经系统,减轻紧张和焦虑,促进放松和休息,从而改善失眠问题[12]。③脑梗死后,由于神经损伤和身体康复的需求,患者常常伴有肌肉紧张和不适。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背部的肌肉,缓解肌肉紧张,舒缓肌肉疼痛和不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④推拿的过程中,患者会体验到温暖、舒适的触感和按摩效果,这对于促进身心的放松和舒缓疲劳非常有益。身心放松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改善失眠问题[13]。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联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3.33%,表明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即“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脑梗死后的失眠问题具有更好的疗效,联合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包括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等,从而产生综合效应,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I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进一步支持了联合治疗的优势,即通过温针灸和推拿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后的失眠问题,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观察组经治疗后的各血流变指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标本配穴”的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的血液流变特性,同时进一步证实通过温针灸和推拿的综合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变参数,有助于提高脑梗死后患者的血液供应,进而改善其睡眠问题。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不寐患者基于“标本配穴”温针灸+推拿治疗方案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及延长睡眠时间,降低血液黏稠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朱才敏, 殷璀颖, 刘昊.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后失眠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3, 55(2): 160-163.

牛桂森, 王强, 刘风麒, 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症合并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2, 14(33): 61-64.

沈闪闪, 叶鹏飞. 艾灸涌泉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康复期失眠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 36(9): 41-43.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1, 34(3): 184-188.

路桃影, 李艳, 夏萍, 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3): 260-263.

王华, 杜元灏. 针灸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32-120.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86.

李恩泽, 李伟霞, 谢植涛, 等. 失眠严重指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 哈尔滨, 2018: 154.

田秋萍, 张立红, 李震中. 脑梗死前睡眠质量与脑梗死后失眠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 45(6): 336-339.

陈朋. “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2): 94-95.

李霞, 李淑梅, 江玲玲, 等. 耳穴压豆联合药罐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22, 35(1): 127-130.

王炳哲, 闫少校. 浅谈中医推拿治疗失眠[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34): 164-168.

赵景明, 李永红.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失眠患者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 10(4): 729-731.

作者简介:丁振英,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出血、脑血栓。

猜你喜欢
温针灸推拿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
推拿手法在产后尿潴留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