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2023-03-15 03:11何梅玲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2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何梅玲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在网络的陪伴下长大,每天和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打交道,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养成规范的信息行为习惯呢?首先,让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遭遇信息道德问题;其次,对信息活动中可能碰到的信息道德问题予以正确地引导;再次,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容易引起共鸣的点。最后,对学生的信息行为进行评价和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宽容等待。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道德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天空,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网络作为一种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的工具,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完全做好迎接这个新世界的准备,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对未知的世界有着无穷的好奇,没有形成自我主见,且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正是这样,学生每天都要面对接踵而来的海量信息(其中很多是不良信息),如何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又因此而深思熟虑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也指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所以,尽管在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三个基本组成中,信息道德的培养最为艰辛,最难出成绩和效果,笔者仍然不遗余力地坚持着:对学生善加引导,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网络,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行为、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以及健全的人格,知道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并且扎根心中。笔者相信,每名学生心中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心向光明”。

那么,如何在每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呢?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反对抽象的说教,他认为说教无异于在岸上教学生学游泳,只会让学生反感。而实践也证明,培养学生信息道德正确有效的方法,要结合教材内容把信息道德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且时刻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

一、让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遭遇信息道德问题

有老师问,信息道德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怎么去培养和养成?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真正想向学生渗透的道理要让他们在情景中不断地经历,在体验中自己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任务等环节时精心策划。

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常会不经意地遇到道德伦理问题。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安全和使用道德”的内容时,学生会碰到随意扫描路边的二维码问题,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问题或利用自身能力攻击他人电脑的问题;学习“电子邮件”的内容时,学生會遇到随意点击或转发来历不明的文件、邮件或网页问题;学习“文件的下载”内容时,学生会遇到下载软件和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学习有关Photoshop的内容时,学生会遇到恶搞他人肖像或将他人肖像上传网络的问题;学习“网上冲浪”的内容时,学生会碰到信息的真伪问题、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问题、谣言问题、“喷子”和“键盘侠”问题、暴力和色情问题、网络欺凌问题等。

这些信息道德问题“不经意”地出现,“不经意”地解决,润物无声,水到渠成。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看似“经意”和“不经意”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思考,看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否自觉地进行信息活动,遵守信息伦理,而不是简单地把网线拔掉,把一切犯错误的机会切断,这样并不能表明他不会犯错误。

二、对信息活动中可能碰到的信息道德问题予以正确引导

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纵横遨游,没有正确的引导,这些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的孩子很容易在网络当中迷失。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有预见性,对学生在信息活动中可能碰到的信息道德问题予以正确的引导,及时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和网络习惯。

例如,对于开放性的作业内容,学生是非常欢迎、非常投入的,因为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从而作品通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什么都可能会有,尽管平时我们也常强调法律法规和信息道德伦理,但还是有学生喜欢恶作剧,并以此为乐。怎么办呢?在实践中,笔者一般会对信息道德问题做出明确的要求。如布置视频编辑处理作业“身边的小美好”时,其中就有两点具体的要求:第一,作品须为原创,内容应积极健康,有一定的思想性与教育意义;第二,出镜人物必须经得本人的同意。 而布置PhotoShop综合作业“青春飞扬”校园十大歌手演唱会门票的设计与制作时,也有两点明确的要求:一是作品主题鲜明,积极向上;二是使用别人的图片需标明出处。

除此之外,对于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应时刻保持敏锐,从中发现可能的教育契机,适时施教,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这个学期在教授《逐帧动画之玩转冬奥》一课时,在巡堂过程中发现一位男生利用网络下载的图片制作了一个蔡徐坤打篮球的逐帧动画,虽然作品偏离了主题,但无疑是一份非常有个性、有创意的作品。笔者迫不及待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对其大加赞赏,而这位男同学平时默默无闻,鲜有作品被提及。没想到展示完后,便有一男生在班群里质疑说:“这肯定不是他自己做的,网上下载的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就有学生在后面跟风回复:“没错,我好像看到过!”“我也看到过!”“这算不算小偷呢?!”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复制粘贴别人的话,有些甚至故意刷屏,矛头直指男生剽窃他人作品。而此时,那位男生涨红了脸,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笔者径直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让他把源文件打开。笔者直接在他电脑上向全班广播展示了他的动画源文件,并鼓励他把创作过程说出来,当他讲完,全班一片寂静,刚才造谣、起哄、刷屏的学生深深地低下了头。

笔者当时想,学生真是我们“教”出来的吗?原来在课堂上教师费尽心机地告诉他们“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言论自由要有边界”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而这样的一次亲身经历远远胜过无数次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堂中这样的小“插曲”不定期就会上演,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抓住这样的小“插曲”,并有效处理,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因这样的“意外”而让人印象深刻!

三、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容易引起共鸣的点

在新媒体时代,任何时刻、任何角落发生的任何事件都能在很快时间被世人知晓,在短时间内发酵成人们关注评论的热点事件,而这些热点事件无疑也是初中生日常追逐评论的对象。他们或搜索或点击关注相关的信息,或人云亦云地复制粘贴,或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想,既然学生们人人都想要一只麦克风,不如我们主动给他一个言论自由的舞台,从而避免他们成为网络的“键盘侠”。

因此,笔者会实时关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的热点话题、热门事件,各大新闻网站的热点新闻等,从中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四川德阳安医生遭遇网络暴力而自杀事件,由“黑洞”照片而引发的视觉中国版权风波,成都确诊新冠肺炎女孩遭网暴被迫道歉事件,江西南昌一大学生上网40余小时猝死网吧事件,大学生分享肯德基APP漏洞薅羊毛获刑两年半事件,武鸣沃柑泡药水谣言事件,吉林动画学院学生因剽窃他人冬奥作品被处分事件,恶意抢注“冰墩墩”“谷爱凌”商标事件,等等。

其实,我们不必就某个热门事件特意上一节研究课,而是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利用课堂结束前的5分钟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一起分享。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适时融入自己的看法,让声音与声音的交织,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在此时开花、结果。当这样的探讨成为一种常态,融入他们的学习,融会在他们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唤醒学生心中那个“好的方面”。

四、对学生的信息行为进行评价和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宽容等待

在教学中,一个教师的三个时间段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课前时间,需要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发挥提前准备好素材;二是课堂上,需按教学设计开展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目标;三是课后作业的评价和反馈。笔者认为,课堂中的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中,笔者坚持进行个性化评价,鼓励学生在实现知识构建的同时,多展示自己的新想法、新创意,同时,不断挖掘学生作品中的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作业的评价和反馈同样举足轻重。为此,笔者精心设计了作业评价表,包括完成情况、主题与内容、设计、创意、技术、信息道德、作业成绩和老师建议8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认真真批改、评价,并做到在下一节课前及时将作业评价表反馈给学生。有学生是这么说的:每次上信息课,都带着小小的期待和惊喜,欣赏到同学们创意十足的作品,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赞许或建议,听到同学们的掌声和欢笑声,实在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你看,学生是非常在意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价的。适时、适当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尽情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或认识自己的不足,目标更明确。例如,七年级下册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来制作。万万没想到,有位男生冒用同班另一位男生的名字制作了一个包含色情内容的网站。笔者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生气,甚至有点愤怒,但思索良久,只是在评价表里写下这样一段话:孩子,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想知道,因为我想你只是一时的恶作剧。但老师想要告诉你,冒用别人的名字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制作和传播色情内容扰乱了社会秩序,两者皆是触犯法律的行为!而法律是铁面无私的,它不因你恶作剧而网开一面……后来,这位男生以身边的榜样人物为例修改了网站的内容,并在其中写道:“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后来,在期末总结中,该男生主动提起了此事,他说:“感谢老师的信任和帮助,让我在错误的道路上没有走得太远……从中,我不仅体会到真善美,更有成长的味道!”

在期末评价中对信息道德问题设置一定的权重,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不但重视他们学到了什么,同樣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遵守了伦理道德,以此提醒学生时刻约束自己的信息道德行为。

有效的评价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宽容等待”的心。在评价的牵引下,学生慢慢地发现什么是美以及如何设计和创造美,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规范的信息行为习惯。

转眼间,两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接近了尾声,如果不出意外,我将来应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工作,但是,老师对于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信息道德的渗透,却使我获益良多,至今我还记得在学习Photoshop时,班里一位男生恶搞另一位同学的照片并上传到网络的纠纷问题……

——摘自2020届初二(9)班信息技术学科期末总结

老师的课特别实用、特别有意思,她除了教会我们如何用信息技术高效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常常在教学中或作业中融入德育内容,这使我很感动……我和我的伙伴们常在网上闲逛,寻找情绪宣泄的出口,以为点点鼠标、敲敲键盘不用负法律责任,现在,我们再也不会随意点击鼠标了……

——摘自2021届初一(10)班信息技术学科期末总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息道德教育无声地蕴藏在信息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里,滋养着每一颗幼苗。虽说信息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群人!

笔者相信,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良心,幼苗定能茁壮成长,直至满树繁花!

参考文献:

[1]赵乐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

[2]江凌瀚.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7).

[3]段连鑫.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10).

[4]张丽美,韩波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

[5]王彦华.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渗透[J].宁夏教育,2021(6).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